黄的故事_骅的故事_冀鲁边军区副司令
黄 骅 冀鲁边军区副司令
智勇双全黄金山,冀鲁边区斩敌顽。
身先士卒保家国,烈士英灵留人间。
黄骅(1911—1943),原名黄金山,学名为有,湖北阳新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1943年6月被叛徒杀害。(www.guayunfan.com)黄骅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1926年投身革命,1929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
抗战爆发后,黄骅调任晋西南游击支队支队长。1938年8月任晋西南边区党委军事部长兼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副支队长。1939年12月初,黄骅得知顽固派阎锡山在秋林发表反共言论进行阴谋活动后,即警觉这是“突然事变的到来”,急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果然,第二天阎军即来寻衅。黄骅指挥晋西支队1团和新军一个团,正面阻击阎军,打得阎军闻风丧胆。阎军不得不承认:“晋西支队有能人,黄骅其人不可小视!”
1940年4月,黄骅调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3分区司令员。1941年7月,调冀鲁边区任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身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他从不以“官”自居,不搞特殊化。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因体弱多病,按规定可以吃“保健饭”,但他谢绝照顾,始终与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他爱吸烟,却从不吸纸烟,不用火柴,只用火石打火。战士们风趣地说:“司令员比我们‘特殊’的地方,就是常年戴着一副眼镜,喜欢吃辣椒。”他经常教育干部战士不忘过去,不忘老百姓,“要时刻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自己的菜金已很少,但他仍要求妻子“省下一点钱,去接济苦难的同胞”。除了指挥打仗,他还经常深人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段时间机关伙食搞得不好,干部战士有意见,他到炊事班,当了一个星期的司务长改善伙食,干部战士深受感动。
到冀鲁边区任职后,黄骅领导边区军民取得了对敌斗争一个又一个胜利。1943年1月,日伪军对冀鲁边区2分区实行“合围扫荡”。为钳制沧州的日军,他指挥教导6旅16团和1、2分区的武装力量,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全线出击。一夜间,敌人的十几个据点被相继清除,津浦铁路的铁轨挪了位置,军用货车出轨颠覆,沧盐公路上的电线杆被放倒,电线被割掉几公里……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合围”计划,扭转了战局。
其间,黄骅发现115师教导6旅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刑仁甫消极动摇,对其进行了严肃耐心的劝导。刑仁甫以为黄骅发现了他的叛变行为,伺机加以谋害。1943年6月30日,军区司令部在新青县大赵村召开侦察通讯工作会议,黄骅主持会议。下午6时左右,军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受刑仁甫指使,带着11名贴身队员闯进会场,向与会人员开枪射击。黄骅当场殉难,时年32岁。警卫连闻讯赶到时,冯冠奎等人已逃出村外。刑仁甫逃到天津投靠日军,当了津南六县“剿共”司令;天津解放时被抓获,并于1950年被人民政府镇压。他的亲信也都受到应有的惩罚。
为纪念黄骅烈士,1945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将新青县命名为黄骅县。1988年6月,在黄骅牺牲的旧址许官乡大赵村,为烈士立碑。聂荣臻元帅的亲笔题词——“黄骅烈士永垂不朽”镌刻在纪念碑上。
位于烈士牺牲地的黄骅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