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旱塬的一粒种子
/魏建国
魏奎,男,汉族,1923年3月出生,四川省万县人。1939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当兵,1949年部队起义参加解放新疆战役并留在新疆建设兵团,1965年被调宁夏农建十三师四团任生产科科长,1971年到同心种子站工作,1982年退休。
魏奎(1951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留影)
我的父亲幼年时就在弟兄中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聪明,因此,家里对我父亲的读书寄予厚望,并供他读书。16岁时却于1939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被迫参加了国民党军队。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北时,我父亲所在部队集体起义,并参加了解放新疆的战斗。从此,留在新疆建设兵团。由于当时开荒建设新疆,需要大量农业方面人才,我父亲被党组织推荐参加第一批培训班。那次培训机会,为我父亲在农业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在米泉县兵团某连队里任农业技术员、队长等职。由于他成绩突出,1965年调到宁夏农建十三师四团任生产科科长。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经历了很长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1971年年底,父亲被下放到同心县改造思想。从此,父亲便在同心这块土地上与同心人民同甘共苦。
父亲分配的工作单位是种子站。通过半年多下基层,他几乎走遍了各个乡村,熟悉了同心的山川地貌,体验到了恶劣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灾害,特别是鼠害的严重性。当时,我父亲已经48岁,长期步行或骑自行车去偏远地方下乡,风里来雨里去,随着年龄增大,我父亲被安排为仓库保管员。
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应该不是太忙的,但父亲就是那么认真,他主动承担起了看大门、打扫院内卫生、清扫厕所以及义务缝补麻袋等份外的工作。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灭鼠上,在用药灭鼠不见效后,自己想出一些土办法,如用碗扣、用砖砸、用鼠夹夹、让猫逮捉等,对灭鼠他可是没少花心思。因此常常休息时间没有保障,就拿从外地调运种子这事来说,那时交通和通信条件差,一到夜里10点全城就停电。白天入库还好办,夜里困难就大了。于是他就发动我们这些孩子打着手电筒,帮忙监看数量,有时甚至到天快亮。到了冬季父亲就更忙了,那时同心吃水困难,一到冬季就得到清水河采冰,把冰拉回还要操心着砸成小块块,生怕冰块大了损坏水窖。夏季更不用说,每当天空有点儿下雨的征兆时,父亲就赶紧清扫院子,哪怕十次九空,也无法让父亲改变这个习惯。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父亲是那样敬业,对各乡村前来选购种子的人,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他们耐心讲清各类种子的特点、习性,什么劲麦一号、劲麦二号;哪个抗旱耐寒,哪个穗大高产,对土壤的要求等等,让他们心里有底,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父亲深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因此对种子保管从不马虎!夏天,对小麦定期翻仓倒库和库外晾晒;秋天,对小麦定期用烟雾弹熏。特别对小麦熏烟雾弹时,气体含有有毒的化学成分,他都置之度外,由于缺乏保护措施,以致被染留下了皮肤过敏性疾症。
在即将离开工作岗位时,当时同心县的周副县长来看望我父亲,他诚恳而严肃地表示,他是来征求我父亲的意见,想让他担任农业局副局长。在别人看来,这是求之不得的事,但我父亲感谢了组织的关心,却婉言谢绝这一升职的机会。之前,在1978年,自治区农垦局(原农建十三师)给我父亲平反,并强调说明恢复原来职务。我父亲在这两次机会里,只要选择其中一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利益都是有好处的,但父亲都没有选择。当时的我,无法理解父亲的行为,在后来与父亲的交流中,我才渐渐明白,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样一次大的挫折之后,父亲只想踏踏实实做一些事,好追回那些被耽误的时间。
现在我的父亲已经87岁高龄,到了这把年纪,我知道父亲已经对同心这片土地满怀深情,他离不开这片自己生活过将近40年的土地了。在党的关心下,老人享受着副处级待遇。在去年的一场大病中,他宁愿在小诊所自己掏腰包治疗,却一直不愿意住进医院享受医保优惠,直到身体实在扛不住了,才在我们的强迫下住进了县医院。我把这件事说给别人听,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让我敬佩的父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