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答案
第三章
6.93%
7.509.09,523.53;84.85,67.65%;-0.012;2.577
8.2002年90件/人;2003年89件/人
主要原因是各组人数比重发生了变化
9.0.31%;0.30%
10.甲品种
11.优秀率的方差及标准差分别为16%、40%;合格率的方差及标准差分别为9%、30%
12.175
第四章
4.68%
5.(2)0.4元
6.1.56%
7.
第六章
5.(1)(1.38%,4.62%)
(2)998个
6.(1)(45052,57894)
(2)113户
7.(1)756
(2)2100
8.400块
9.(60.65%,68.15%)
10.(1)(1.936%,2.064%)
(2)8箱
11.(96,104)
12.是
13.是
14.是
15.否
第七章
6.(1)
(2)单位时间平均减少一个数量单位的维生素含量
(3)F=25>F0.05(1,3)=10.13,落入拒绝域,故回归效果显著
(4)7.84≤A≤10.96,-1.64≤B≤-0.36
7.(1)略
(2)
(3)r=0.997,t=36.43>t0.05(8)=2.306,故r表现显著性相关。
(4)40.3≤y0≤46.2
8.rs=0.77大于临界值0.446,故等级相关显著。
9.(1);显著
(2)略
(3)R=0.85,显著;ry1.2=0.57,不显著;ry2.1=0.80,显著
10.(1)略
(2)
(3)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变动1.0002个单位
第八章
8.17.37%,16.40%
9.1361.54元/人;1549.12元/人;1454.49元/人
10.(1)1870人;1938人
(2)1581.96元/人
12.7.36%
13.(1)季节比率(%):50.57;76.98;120.54,151.91
(2)趋势方程 (原点:1999年第2季度)
(3)11.92;18.80;30.46;39.68
14.季节指数(%):22.89;19.33;50.30;78.14;118.21;192.39;360.73;151.19;111.62;45.66;26.20;23.34
第九章
6.113.97%;97.12%;82.83%
由于产量增加使产值增加223500元;
由于单位成本下降使总生产费用节约44200元;
由于出厂价格下降使产值减少313100元。
7.93.06%
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48550元
8.123.5%
由于产量增加使产值增加235万元
9.100.5%
10.(1)132.70%
(2)3450元
(3)94.20%
(4)-650元
11.120.21%
销售量增加3.29%,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9.55万元;
价格下降1.05%,由于价格下降使销售额下降3.129万元。
12.由于销售量增加使利润总额增加35000元;
由于价格降低使利润总额减少24000元;
由于利润率提高使利润总额增加140000元。
13.(1)96.41%
(2)由于播种面积构成变化使平均产量下降450.9公斤/公顷;
由于单产水平变化使平均产量增加300公斤/公顷。
第十章
4.78分
5.1.755
6.平均指数为0.982
第十二章
6.国内总产出=C1+C2+V+m
=50+523+576+487=1636(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C1+V+m
=50+576+487=1113(亿元)
7.(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12719-4680.59)+(51892.4-37710.21)+(7274.4-5252.12)+(2527-563.52)+(3766-1788.85)+(3749.2-1027.28)+(3752-1028.05)=33628(亿元)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16380+3500+5530+5950+2268
=33628(亿元)
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17220+4018+10360+1610+6580-6160
=33628(亿元)
(2)略
(3)国民生产总值=33628+15=33643(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33643+2=33645(亿元)
8.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1854+(6+63)-(2+38)=1883(亿元)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支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1883+(1+9)-39=1854(亿元)
9.最终消费支出=100+30+18+8+4=160(万元)
10.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为113.5%,劳动力人数发展速度为109.1%,按不变价产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2003年为13808元/人·年,2004年为14362元/人·年,其发展速度为104.0%。由于劳动力人数增加造成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为78.7亿元占总增量116.5亿元的67.6%,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为37.8亿元,占总增量的32.4%。
第十三章
8.(1)a11=0.1046 a12=0.0963 a13=0.0122
a21=0.2146 a22=0.5475 a23=0.2131
a31=0.0485 a32=0.0823 a33=0.0945
(2)由总产品数求最终产品数用直接消耗系数
Y1=X1-(α11X1+α12X2+α13X3)
=9448-(0.1046×9448+0.0963×47333+0.0122×10838)
=3770(亿元)
(3)由最终产品求总产品用完全消耗系数
X2=Y2+(b21Y1+b22Y2+b23Y3)
=16881+(0.6184×4105+1.4450×16881+0.5846×5501)
=47028.5(亿元)
9. 第一次产业 第二次产业 第三次产业
影响力系数(F) 0.8615 1.3207 0.8178
感应度系数(E) 0.6853 1.6342 0.6804
10.(1)第一产业的总产品需增加13.315亿元;
第二产业的总产品需增加122.25亿元;
第三产业的总产品需增加11.845亿元。
(2)第一产业产品的价格提高7%时,第二产业产品的价格提高1.6%,第三产业产品的价格提高0.5%。
第十四章
5 某机构部门资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6.(1)16000(亿元),(2)7300(亿元),(3)9000(亿元)
7.1000(亿元)
8.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 单位:亿元
第十五章
6 简易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亿美元
7 某年我国的简易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万美元
第十六章
7.
(1)非金融资产数量=2500+10500+600+50
=136500(亿元)
(2)国外金融资产净额=(0+10+0+10+250)-(0+100+10+20)
=140(亿元)
(3)国民财产=〔(2500+1400)-10〕+〔(10500+1100+10)-(3350+100)〕+〔(600+100)-(40+10)〕+〔(50+3100+10+250)-(2300+20)〕
=3890+8160+650+1090=13790(亿元)
或 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净资产
=13650+140=13790(亿元)
8 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