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俗彩绘灶头花

民俗彩绘灶头花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俗彩绘灶头花“灶头花”又称灶画,是江阴地区的一种专门画在农家厨房里灶头上的图案和纹样。灶花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种类,它曾经不仅是一种深受农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江阴民俗现象。有灶头必有灶头画,这是江阴居住民俗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画灶花的部位主要是灶身、烟箱、灶山、灶帽。江阴地区的灶头画以花卉翎毛图案为主,人物走兽比较少。灶花这一传统技艺,正在逐渐失去市场,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退。
民俗彩绘灶头花_江阴民间文艺

民俗彩绘灶头花

“灶头花”又称灶画,是江阴地区的一种专门画在农家厨房里灶头上的图案和纹样。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江阴农村,农户人家多没有厅堂书房,却不可能没有灶间厨房。走进农家厨房,总会看到一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而且,不论是两眼灶还是三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这种画在灶头上的壁画,人们称它为“灶花”、“灶头花”。

灶花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种类,它曾经不仅是一种深受农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江阴民俗现象。有灶头必有灶头画,这是江阴居住民俗中的一种传统习惯。旧时的灶头一般都在厨房的一侧依墙而建,因为民间旧俗认为灶君神位最大,砌灶的位置都选定住宅屋的东南间。砌灶头的时间常选在农历九月九,即重阳节;有的人家还特地请风水先生选择“黄道吉日”。砌灶时灶面用纸筋石灰砌灶面大方青砖,后来改为水泥抹面,现在大多用瓷砖镶贴,既清洁又耐用,再配上图画,更加美观实用。灶头砌好后,只粉刷灶的正面与侧面,背面只留下毛坯,据说这样做能使六畜兴旺。而灶头正面画不画灶花,灶花画得好不好,也能显示主家的家境、家风和家庭修养以及主人的审美情趣。因而,往往一家人家新灶落成,必定要请画花巧手来画灶花,画好了还要让人家来欣赏,邻里之间还会互相比较。

灶头画通过巧妙的绘画艺术手法,用审美色彩美化厨房环境,增加欢乐气氛,形象化地反映了人们在精神上崇尚平和、祈吉纳福的心理追求。灶头画的普遍存在还表明,一是人们对灶神信仰、崇敬的传统意识依然存在;二是充分体现了农家的审美情趣和美的追求。

灶头画源于何时?从吉祥图案的衍化与流传时间上看,灶头画的出现,为时应该相当早。首先可以从灶头画的图案来看。生活状况和环境条件使人们产生了祈求丰衣足食、儿孙满堂、幸福长寿等朴素的理想和愿望,衍化出民间美术中的各种吉祥图案,并使吉祥图案之在民间广泛流传。而各种吉祥图案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广泛流传于明清。这就说明,以吉祥图案为主的灶头画至少应该产生于明清以前。其次是从民间习俗来看,民间祭祀灶头画由来已久,祭灶的同时,还将求吉纳福的心愿用图案形式——灶画表达出来,以祈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表明灶头画应该是与祭灶差不多时间出现的,灶头画产生的年代已经不短。再从民间艺人的传承上来看。如今一些会画灶头画的老瓦匠大多已经六七十岁了,他们都是跟老师傅学的,而老师傅又都是上一代传承下来的,已有很长的历史。如果按照四代传承来推算,灶头画就应该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旧时农家灶头的形状有多种,分为单眼灶、双眼灶、三眼灶。所谓“眼”,是指放置铁锅的位置,一“眼”放一口铁锅,可放三口铁锅的便是“三眼灶”。一般农家为了充分利用热量,在锅的内侧灶膛之上还放置铁制的汤罐,当燃烧柴火时,铁锅旁边的余火烤炙汤罐,汤罐里的冷水便可以升温,直至沸腾。灶头看似简单,但构造相当复杂,没有一定经验和技巧的瓦匠是砌不成的,或者即使砌出来也会“不发火”,即燃烧时火头不旺。灶头的正面有灶脚、灶身(灶肚)、灶台(灶面)、烟箱、灶山(灶君堂)、灶顶(烟尘板)、灶帽(即烟尘板上砌高的翘角)。灶的背面由下灶山、烧火口、出灰口等几个部分。画灶花的部位主要是灶身、烟箱、灶山、灶帽。画灶花的幅数,根据灶的结构情况而定,多则10多幅,少的几幅,而且随着画的部位不同,大小也不同。技艺精湛的工匠,可以画出这样的效果:画面匀称,布局合理;造型正确,物像传神;色彩鲜艳,民族性强,而且寓意吉祥,很能赢得主人满意。

灶花的特点,一是画面平稳,布局合理。在灶头上画的画,单幅构图完整,图案造型清晰朴实;拼成多幅组合时,大小有序,错落有致,其中花边纹样既是单幅的边饰,又是多幅画面组合的通联图案。花边纹样一般采取各种回纹式、水波式、竹节式以及花草等。二是构图丰美,造型夸张。灶花的作者常通过师傅的传授和自己才艺的发挥进行创作,没有画稿,没有固定的形式。在作画时,随笔运行,一气呵成,手法自由,没有条条框框,不讲究笔下的景物造型是否准确,大红大绿,尽情点染。三是主题明确,装饰性强。灶花一般在最显眼的灶山、灶君堂重点绘画“聚宝盆”、“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四季平安”、“迎财神”、“富贵如意”等,在其他部位画上吉祥草、万年青、仙鹤、凤穿牡丹、牡丹、暗八仙、八宝、琴棋书画等内容,线条浓重鲜明,色彩也鲜亮夺目。江阴地区的灶头画以花卉翎毛图案为主,人物走兽比较少。四是色彩浓艳,对比强烈。灶花所采用的颜料大多是水粉画颜料(过去用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三花粉、广告色),也有用锅锈灰、雄黄、蓝靛等代替。使用的颜料一般只有红、黄、蓝三原色,加上黑色。画灶花艺人在调色时,往往要在颜料中掺进一点烧酒,据说用这样的颜料画出来的灶花色彩更加鲜艳,颜料的附着力也更强,可以使灶花持久不易剥落。灶花艺人作画时,往往只强调对比而不注重协调。黑白相间,红绿搭配,显得色彩明快,映衬出火爆热烈、大吉大利的效果。画灶花的工具很简单,普通的毛笔、油画笔就可以了。作画的顺序是:先把灶头的正面粉白,在上面约略定好位置,作好简单的草图,然后开始绘灶画。由于灶画作者的审美趣味、艺术水平趋于传统,画起来比较随意、简单,作品显得色彩单纯,对比鲜明,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随着农村住房的改造和燃料的更新,再加上煤气灶、电磁炉等新型灶具的普及,民间传统的灶头渐渐被取代,现在农村里的灶头已经大大减少,即使有的人家还砌有灶头,也由于用了印有吉祥图案的现代瓷砖一类的材料,空白的墙面不多,灶花已无处可画;同时,工匠对这项手艺也渐渐陌生,会画灶花的越来越少,他们中间画得好的更是稀少。当前江阴还有一些老艺人会画灶花,代表性传承人有璜塘张品兴、月城杜志本、华士赵长法等,其中张品兴(1945~ )青年时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肄业,具有较好的美术功底,画的灶花内容丰富,造型美观,色彩鲜亮,当年璜塘一带周边乡镇很多农家,砌好了灶头都要请他去画。如今,这些老艺人大多数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

灶花这一传统技艺,正在逐渐失去市场,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退。

灶花 (贡继南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