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精工细作铜器具

精工细作铜器具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工细作铜器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江阴人习惯使用铜勺、铜盆、铜脚炉、铜汤婆子等铜制品。和圆作家具、竹篾制品一样,出自铜匠之手的铜器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也与江阴人的生产生活有过十分密切的关系。
精工细作铜器具_江阴民间文艺

精工细作铜器具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江阴人习惯使用铜勺、铜盆、铜脚炉、铜汤婆子等铜制品。和圆作家具、竹篾制品一样,出自铜匠之手的铜器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也与江阴人的生产生活有过十分密切的关系。

铜器制作,源自3000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的铸造、雕刻、镶嵌相结合,形成了我国古代青铜器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早先的铜器以兵器和礼器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铁器的诞生,铜器逐步退出了军事领域,保留了民用部分,传承和增强了它的实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保留了它的艺术价值。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随着铜资源的日益紧缺,铜器件又被铝、不锈钢或塑料制品所替代,现代化专业生产厂家的大批涌现,又促使以手工生产的铜匠行业日益萎缩。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铜匠还是关乎人们日常生活的热门手艺。江阴地区的铜匠一般家里都有铜器加工浇铸的作坊,忙时在家开炉翻砂、浇铸、加工;稍空时便挑着铜匠担出门,走街串村送货上门或揽接生意。不同于其他手艺人,铜匠走街串巷时并不吆喝,每副铜匠担的架子上都挂有一串5片五六寸长、半寸来宽的黄铜片,踏进街头、村巷,只要脚步、腰部配合晃动,铜片就会发出“嚓嚓、嚓嚓”有节奏的声响,吸引人们注意,听到这声音,人们便知道这是铜匠上门了。

大多数铜匠自祖上起,就以铜器浇铸见长,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铜勺、铜铲刀、铜盆、铜茶壶、铜水吊、铜帐钩、板箱铜包角、铜锁、铜钥匙、铜脚炉、铜手炉、汤婆子等;另一类是祭祀用品,如铜香炉、铜烛台(也有用锡浇铸的)等。

以上生活用品祭祀用品,大多为新娘出嫁时置办的陪嫁用品,必须是新货。一般都要提前预订,浇铸加工出成套铜器具后,或送货上门,或买家去作坊自行提货。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有用旧铜器单件兑换或成套兑换的。

铜匠担出门时,也兼作一些铜器皿的现场焊接修补和铜锁、铜钥匙的修理、配制。接到这种业务,铜匠便在街角或者人家的屋檐下,取出工具,敲敲打打,又是锉,又是磨,当场完成活计。遇到大一点的修补、焊接业务,铜匠便把被修的铜器具带回家,在家里做好了再送过来。

铜器制作的主要材料为黄铜、锡和少量紫铜,后来也用铝质材料,辅助材料有翻砂用沙、焊接用焊锡、硼砂等。

img43

铜制手炉 (段海峰 摄)

铜器制作的工具有两类:一类是浇铸类工具,有炉灶、风箱、坩埚、夹钳、通钩,各种器皿模具沙箱、木榔头等;另一类是加工工具,有刮刀、锉刀、砂皮、铜烙铁、老虎钳、扶钻、焊接用小炉灶和铜匠担。

工艺流程是:先给浇铸铜器件翻砂造型;开炉熔化铜液;铜液灌入模具冷却后成型;将成型毛坯取出,清沙、去毛刺,焊接拼装;最后打砂磨光,精细加工,就成了成品。

20世纪60年代前,铜器皿在家用器具中占有较大比例,铜匠行业较为兴旺;随着搪瓷制品、铝制品、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行业的广泛发展,受到这些用品品种多样、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等优势的冲击,加上铜资源缺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铜匠行业急剧收缩,江阴的铜匠,都随着市场变化转向钣金、冷作,制作白铁、不锈钢冷作制品,铜器皿浇铸已基本停业,仅保留修锁、配钥匙和修修补补等铜匠行当,铜匠手艺大多失去了用武之地,尤其铜件浇铸已基本趋于失传、消亡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