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八骏
湘潭县晓霞镇石潭坝黎庄有黎松庵(1873-1953),名培銮,晚清秀才。其妻黄赓,慈祥温顺,知书达理,擅长家政和书法。夫妇俩生育八个儿子,分别为黎锦熙、黎锦晖、黎锦耀、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八兄弟卓有成就,被誉为“黎氏八骏”。
黎锦熙(1890—1978),我国注音字母之父、语言学泰斗、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在文字改革、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辞典编纂三方面有卓越贡献。他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长沙创办《湖南公报》。1913年,在湖南第四师范任教,毛泽东、蔡和森等即其学生,师生情谊深厚;他与杨昌济、徐特立创办“宏文图书编译社”。1915年,黎锦熙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员及文科主任,提倡白话文,推行注音字母。1916年,黎锦熙组织中华国语研究会,提倡“国语统一”(推广普通话)、“言文一致”(普及白话文)。黎锦熙先后担任北平女师大、北平大学、西北联大教授,北平师大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副主席、汉字整理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等职。曾主持编纂《中国大辞典》,先后出版《国语辞典》、《汉语辞典》等十余种辞书。
黎锦晖(1891—1967),我国杰出音乐家、儿童文学家、中国歌剧创始人。他毕业于长沙优级师范绘画音乐科,1929年,在上海创办“明月歌剧社”,率领黎明晖、王人美、黎莉莉等著名演员赴东南亚各国演出。创作《麻雀与小孩》等12部儿童歌舞剧以及《老虎叫门》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撰写《明月歌曲128首》及《黎锦明儿童歌舞剧选》等著作。抗战爆发后,黎锦晖以满腔爱国热情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歌曲。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为多部动画片作曲配乐。
黎锦耀(1895—1954),著名采矿专家。毕业于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采矿冶金科,曾任南京中华矿学社主事及《中华矿学杂志》主编。抗战时回湘潭,为发展家乡采矿事业,曾变卖家产开采煤矿、盐矿。新中国成立后,黎锦耀任湖南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花甲之年的黎锦耀率队赴海南探矿。次年,在海南岛矿藏考察工地上以身殉职。
黎锦纾(1898—1954),著名教育家。毕业于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曾留学德国,与朱德为留德同学,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平民教育作出杰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于湖南教育厅。1954年,他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不久病逝。
黎锦炯(1901—1981),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铁路及造桥工程系,曾参与设计和修建我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铁路桥——滦河铁桥。抗战时因保护工人,被日本宪兵队关押,出狱后在北大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铁道部工作,任总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1965年,他制订了西藏铁路设计规划,上报周恩来、陈毅等。
黎锦明(1905—1999),现代文学家。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宣扬爱国主义,批判封建复古思想。1926年,在广东海丰中学任教,参加农运,创作的中篇小说《尘影》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作品。他一生创作短篇小说90多篇、中篇小说4部,编成世界短篇小说翻译集1部、论文集3部。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厦门大学,后回湖南,为湖南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
黎锦光(1907—1993),著名作曲家。毕业于上海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大革命时期在北伐军总政宣传队工作。后在上海长期从事音乐演奏与创作工作,担任百代唱片公司编辑、导演,创作有《采槟榔》、《接过雷锋的枪》、《送你一枝玫瑰花》等著名歌曲。其中,《天涯歌女》及电影《春江遗恨》插曲《夜来香》传唱海内外。
黎锦扬(1915—),美籍华裔作家。毕业于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后留学美国耶鲁大学,旅居美国40多年,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写过《花鼓歌》等9部英文小说,成为美国第一位亚裔畅销书作者。《花鼓歌》曾作为音乐剧在美国百老汇上演。黎锦扬曾多次回国,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黎氏八兄弟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父亲黎松庵思想开明,并有强烈的爱国精神。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他曾发表言论抨击当权者腐朽无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对黎氏八兄弟爱国与开放精神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公元1895年,黎松庵在祖居建藏书楼“诵芬楼”,与齐白石、王仲言、黎承礼、黎雨民、谭子铨、胡立三等人在诵芬楼成立“罗山诗社”,齐白石任社长,黎松庵任副社长,7人吟诗、作画、刻写,常集会于此,盛极一时。1911年以后,黎松庵在诵芬楼创办家学——长塘杉溪学校,聘请有秀才功名兼有“新学”的教师,开设中西课程,为黎氏兄弟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黎松庵夫妇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育,尤其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对子女要求严格,既不溺爱,又不刻板,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接触新知识,自由阅读各种有益的书报,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良好的家教使黎氏兄弟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力,对于事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黎氏八骏”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是湖湘文化哺育出来的时代精英。黎氏后人散居长沙、北京、上海、香港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地。黎氏故居“诵芬楼”保存完好,正屋两进13间,正厅悬有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所书“美意延年”匾额。湘潭市政府已将其列为湘中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并拨款予以修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