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谢灵运与斤竹涧

谢灵运与斤竹涧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学者认为,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中的“斤竹涧”,并不是雁荡山的斤竹涧,是“会稽县东南斤竹岭”,是一首写会稽山水风光的诗。据谢灵运《游名山志》记载:“神子溪,南山与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涧数里。”古时不少诗文都肯定了谢灵运到过雁荡,但仅仅涉足斤竹涧。当时陆上交通不便,故谢灵运出行多乘船。某天凌晨,他在清江溯流而上芙蓉港,经斤竹涧,越岭、溪而游雁荡。
谢灵运与斤竹涧_雁荡风物

谢灵运与斤竹涧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这是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写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此诗描写清晨入涧,云露相映,溪谷幽深,曲径险峻,涧急栈高,奇石飞泉,景色清丽。这首诗一般被认为谢灵运到过雁荡山的证明。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幼时寄养于钱塘(今杭州),小名“客”,世称“谢客”,史称“幼慧,少好学,博览群书”。他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母亲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外甥女。谢玄因淝水之战立奇功而封为“康乐公”。谢灵运18岁时袭封“康乐公”,时人称为“谢康公”、“谢康乐”。宋永初三年(422)秋,谢灵运受权臣排挤而离开京都建康(今南京),出任永嘉(今温州)郡守。他酷爱山水风光,醉心诗歌创作,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与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派并称“陶谢”,又与南朝齐谢朓并称“大小谢”。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中有“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句。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载:“(永嘉)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现存谢灵运描写山水与自然风光的诗约有40首,半数左右作于温州,且多为传世名篇。

谢灵运担任永嘉郡守一年时间里,是否到过雁荡山,学者众说纷纭,不少人怀疑旧《温州府志》、旧《乐清县志》有关谢灵运到过雁荡山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中的“斤竹涧”,并不是雁荡山的斤竹涧,是“会稽县东南斤竹岭”,是一首写会稽山水风光的诗。乐清籍学者洪禹平先生等人,曾专门到绍兴、诸暨、上虞一带实地考察过,并查阅了当地的大量古籍,未见当地有“斤竹岭”的记载与传说。据谢灵运《游名山志》记载:“神子溪,南山与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涧数里。”据考证,文中所列地名地望,都与雁荡山相符。

雁荡山确有斤竹涧,又写作“筋竹涧”。锦溪之水经能仁,经行峡霞,穿过西龙潭门,进入排云嶂,流入东南山峡,逐渐汇合许多小溪细流而成大涧,长约六里,南流入芙蓉港。沿斤竹涧而上,过锦溪便可深入雁荡山探幽寻胜,这些都符合谢灵运这首诗的诗题与诗境。《广雁山志》卷一《山总·山岭》载:“飞泉岭。袁采序(指《雁荡山图序》):自筋竹来者曰飞泉岭。朱志(指朱谏《雁山志》):在能仁寺东南,通筋竹涧路,上飞泉寺。”清代温州太守戴启文《北雁山纪游》十二:“再宿雁山寺,出谷行向西。幽鸟解留客,深林不住啼。泉声送我行,流出前山蹊。下注斤竹涧,发源大锦溪。缅怀谢康乐,行田勤耕犁。游屐曾止此,前路津犹迷。凿石孰通道,开辟随高低。四十九盘岭,峻极青云梯。其势缭而曲,窘步愁攀跻。入险更出险,游迹留鸿泥。”

古时还有一些描写斤竹涧的诗。清代朱彝尊《筋竹涧》诗:“谷口啼清猿,岩花泫深露。美人兮不来,风篁自朝暮。”方尚惠《筋竹涧》诗:“石涧非人境,幽奇不可言。水清流日影,恍若入桃源。”郭钟岳《斤竹涧》诗:“康乐游斤竹,此为雁荡门。既未凿山径,何妨求水源。”清代乐清知县何士循《芙蓉早发至大荆》诗中有“半岭松风斤竹涧,一天梅雨大荆城”句。施闰章《大龙湫》诗中也有“下注锦溪历斤竹,东归到海何时旋”句。

古时不少诗文都肯定了谢灵运到过雁荡,但仅仅涉足斤竹涧。宋代赵抃在《灵岩寺》诗中发出了“雁荡林泉天下奇,谢公不到未逢时”的感叹。楼钥《大龙湫》诗:“讵那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明代乐清人侯一元《游雁荡山歌天柱峰月下作》长诗中有句:“举觞问月月不留,古来才杰多愆尤。谢公蜡屐苦不透,千载荣华成古丘。”当时朱国祚《大龙湫》诗中有“谢客未曾经蜡屐,贯休以后少题诗”句。清代施元孚《雁山志·自序》载:“夫康乐守永嘉,仅至筋竹涧口而止,不识雁山面目,是刘宋以前无闻也。”阮元《将由温州至台州过雁荡山前一日宿芙蓉村》长诗中有句:“永嘉山水滋,康乐尤清放。度岭唯斤竹,缘溪阻修嶂。”而灵峰、灵岩、大龙湫等著名景点,谢灵运都未到过。曾儒璋《大龙湫瀑布歌》长诗中也有“惜哉谢客未曾到,当年屐齿徒匆匆”句。

当然,也有诗作感叹谢灵运从未游过雁荡。宋代平阳林景熙《芙蓉山》诗:“驿路入芙蓉,秋高见早鸿。荡云飞作雨,海日射成虹。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如何灵运屐,不到此山中。”王义山《贺新郎·乙亥春雁宕山》词下阕:“天生地作谁能识?睹江山如故,恨无一时人物。灵运当年为太守,佳处都曾游历。独不见,此山脚迹。风月直须人管领,怎不移,石壁题岩壁。今且着,老夫笔。”明代王晓《游雁山二首》之一:“辋川图绝仍非拟,灵运游多尚未探。”明嘉靖进士薛应旂《登雁山》诗:“隐见冈峦栖虎豹,倾欹湍激跃鲲鲸。幽奇自是天珍秘,灵运不来何重轻。”清代周清源《华坛望雁荡山歌赠方十八未生朱十八振嘉》诗中有句:“君不见谢康乐,迹近名山远城廓。咫尺丹梯曾未登,江南江北徒丘壑。”还是清赵光在《再游雁荡,次梁茝林前辈韵》诗中说得好:“著屐休寻康乐踪,戴笠聊学东坡样。”

洪禹平先生在谢灵运研究专辑《千古诗魂》中认为,景平元年(423)夏,谢灵运到乐成西乡白石山、盘屿一带巡视农田水利,作有《白石岩下径行田》、《行田登海口盘屿山》等诗。后又到东乡行田或游览。在新溪砺屿(今清江方江屿)品尝到美味的牡蛎。当时陆上交通不便,故谢灵运出行多乘船。某天凌晨,他在清江溯流而上芙蓉港,经斤竹涧,越岭、溪而游雁荡。

雁荡斤竹涧在何处?肯定在芙蓉吗?笔者认为未必见得。清代阮元《出山宿大荆营》诗:“堠旗遥见大荆营,麦陇茶田取次平。斤竹涧边新驿路,石门潭下小方城。沙边细石篮舆稳,渡口春风画角清。今日邮签促尘鞅,何年重与细经行。”诗中描写从谢公岭出山,遥看大荆,到处麦陇茶田;沿斤竹涧边新路前往石门潭,还见到渡口风景,写的好像是雁东、水涨至大荆一带的景物。据此诗描写,斤竹涧应位于东外谷,不在芙蓉。笔者设想,斤竹涧是否就是谢公岭下东流入水涨的那条溪涧?这只是猜测,有待专家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