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灯谜·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又叫“元夕”、“元夜”、“上元夜”。道教称为“上元节”。因是农历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名。又因元宵时家家张灯结彩,俗叫“灯节”。唐代崔液《上元夜》:“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夜》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明代何景明《元夕怀都下之游》诗:“忆昨长安元夕来,王侯弦管上楼台。”
古往今来,元宵节有赏灯、滚龙、舞狮、猜灯谜、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放烟花、吃汤圆等文体休闲活动,不少旧俗至今仍在盛行,故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说。
元宵节的来历,相传与汉初讨平诸吕之乱有关。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后吕雉杀尽开国功勋,重用吕氏族人。后来,太尉周勃与陈平设计,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迎立汉文帝刘恒,后将平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以示纪念。是日,皇帝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一说汉武帝尊祀太一天神,定正月十五日为上元燃灯节,开禁放夜。唐代徐坚《初学记》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东汉明帝提倡佛教,曾于上元夜至寺院燃灯表佛,元宵节又与佛教有了关系。
燃灯,又叫“放灯”、“观灯”。汉时,元宵节只有一夜,都城治安官金吾不夜禁,叫“金吾不禁”。汉明帝永平年间,曾下诏“步步燃灯30里”,遂成节俗。隋大业六年(610),炀帝在洛阳端门外设八里戏台,调集三万名演员乐师,载歌载舞,可算历史上最铺张的一次元宵节活动了。唐代元宵节有三天,观灯夜游盛极一时。睿宗时,有一座灯轮高达20丈,悬灯五万盏,千余名少妇在灯下踏歌。玄宗时,有一座灯楼像30间房屋那么大,高达150尺。杨贵妃大姐韩国夫人的百枝灯树,高80丈,百里以外都能看见。唐睿宗先天元年(673),京师安福门外的灯轮高20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蔚为壮观。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李商隐有诗:“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溢通衢。”宋代,元宵增至五六天。南宋时,曾举办过全国灯赛。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载,张灯数千百种,极其新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中以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个大字,叹为观止。南宋范成大《灯市行》诗:“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明代元宵节增至10天,为历史上最长时间。唐寅《元宵》诗:“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千姿百态的传统灯彩中,尤以冰灯、龙灯和走马灯最为奇妙。北国冰灯,明清已盛。明代唐顺之《元夕咏冰灯》诗:“正怪火树斗冰妍,忽见清辉映夜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清代有不少“竹枝词”描写温州龙灯盛况。戴文俊《瓯江竹枝词》:“夜夜银花闹上元,龙灯滚到紫微垣。村姑不怕严城闭,还剩沙钱屉水门。”
走马灯,早在1500年前已出现,是我国发明的珍奇民间工艺品,自动旋转的灯罩,使画面上的马在不停地奔驰,故名。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宫内,有普贤佛骑狮子灯和文殊佛骑白象灯,佛像口能开,手能动,狮子白象会跑。崔液有诗:“神州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开金口说,空中似放玉毫光。”周密《武林旧事》载,南宋都城临安禁城里,有一座玻璃灯山,高过五丈,景物都装有机关,龙会蜿蜒喷水,凤会展翅飞翔,人物活动自如,栩栩如生,成为诸灯之冠。范成大有诗:“映光鱼隐见,转影骑纵横。”走马灯上的画鱼随着灯照时隐时现,骑兵一队一队地奔驰而过。现代的大型电动走马灯更是精妙绝伦。设计精巧的“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手舞金箍棒,追赶着浑身发抖的白骨精;匠心独运的“金鱼吐珠”:金鱼转眼摇尾,张嘴觅食,口吐气泡。此外,还有“武松打虎”、“天女散花”、“孔雀开屏”、“百花齐放”等。
走马灯为什么会人走马跑呢?《燕京岁时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走马灯内装有一个带叶片的飞轮,当点燃蜡烛时,周围空气受热上升,引起了灯内冷热空气的对流,于是吹动了飞轮,带动了连在飞轮上的各种景物旋转起来了。元朝谢宗可《走马灯》诗:“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人间不夜城。风鬣追星来有影,霜蹄逐电去无声。秦军夜溃咸阳火,吴炬宵驰赤壁兵。更忆雕鞍年少日,章台踏碎月华明。”据说科学家受到走马灯的启迪,发明了飞机上的燃气涡轮发动机。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走马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重要发明。
灯谜,雅称“灯虎”、“文虎”,其中以诗为谜面的诗谜称为“诗虎”,猜灯谜称为“射虎”,猜诗谜称为“打诗宝”。猜时要相互商讨、揣摩和推敲,故又称“商灯”。
灯谜源于民间的口谜,南宋时已盛行。当时有些文人雅士把诗谜或画谜贴在元宵灯彩上,供人们猜射,故名。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以寓叽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明代朝廷规定,元宵闹灯粘谜于灯上,任人商略。《陶庵梦忆》载:“于十字街头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悬灯,画四书、千家诗故事,或写灯谜,环立而猜射之。”可见古时元宵灯谜之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