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虎俗称大虫大雁荡山雅称有君近子

虎俗称大虫大雁荡山雅称有君近子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雁山虎踪故乡雁荡山,古代有虎,近现代也有虎踪。从宋至清,雁荡山的诗文中时有提及老虎。侯元元《游雁山三首》有“今古河山成混合,东南虎豹此雄蟠”句。乾隆末年,曾唯编刊的《广雁荡山志·物产》中已无虎,可能那时雁荡山虎已绝迹了。雁荡山带“虎”的景点倒是不少。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的信物称“虎符”、“虎节”。虎,哺乳纲猫科动物。除年老或受伤的饿虎外,一般不伤人。护虎引起各国高度重视。
雁山虎踪_雁荡风物

雁山虎踪

故乡雁荡山,古代有虎,近现代也有虎踪。父亲曾告诉我,他小时候在雁荡山南坑砍柴时,就曾远远地看见过老虎,那是90余年前的事了。

从宋至清,雁荡山的诗文中时有提及老虎。唐开元年间,诗人张子容在乐清当县尉时,有诗道:“有时闻虎啸,无夜不猿啼。”住在县城里都可以听到虎啸声,可见虎并不罕见。北宋丞相吕夷简《忆游雁山》诗:“往年游海峤,上彻最高层。云外疑无路,山中忽见僧。虎蹲临涧石,猿挂半崖藤。何日抛龟纽,孤峰卜再登”。南宋“永嘉四灵”中的两位,都在诗中提到雁山老虎。翁卷《石门庵》:“山到极清处,石门为地名。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果落群猴拾,林深独虎行。一僧何所得,高坐若无情。”徐照《石门庵》诗:“庵是何年作,其中住一僧。苍崖从古险,白日少人登。众物清相映,吾生隐未能。夜来新过虎,爪折树枝藤。”石门庵也叫石门院,位于西外谷天冠峰(雷洞岩)下,是雁山十八古刹之一,始建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今留遗址。

明代,虎患多有记载。明代永嘉人姜准《歧海琐谈·虎市》载:“谷雪峰佑居西关回鹘庙左,尝早起抱女孩闲游家园,见养蜂群桶俱颠倒仆地,迟疑间闻园偶有声隐隐,觇之虎也,亟避掩关,号召邻众共逐出外,闯入倾销铺中,莫能措手,众乃升屋,以囊盛蜃灰钓而直下,虎爪囊而啮诸口,灰伤目闭,共从上攒之以乱械,竟毙铺中。此地人烟稠密,号为市镇,亦可虎市矣。”此文收入瓯越文化丛书《温州故实杂录·异闻》中。王献芝《游雁山记》载:“谒雁山乡贤祠,朱君每游率止于兹。先时山人为予至辟除,有斑虎出涧中,老叟击之而毙,朱君为《杀虎辞》以记之。”王献芝,安徽歙县人,到温州巡查时顺道来游雁荡。朱君,乐清瑶岙人朱谏,历任歙县、丰城县令和赣州、吉安郡守。当时正退休在家,为接待王献芝,事先派人清理乡贤祠(七贤祠),于是惊动了一只老虎,一位老人把老虎打死了。朱谏写了《杀虎辞》赞扬了打虎老人。明代浙江提学使薛应旂《登雁山》诗有:“隐见岗峦栖虎豹,倾欹湍激跃鲲鲸。”侯元元《游雁山三首》有“今古河山成混合,东南虎豹此雄蟠”句。

清康熙年间,雁荡山“虎多”。当时乐清县令蒋埴《烈炬游大龙湫》载,那天蒋埴带了一帮人游雁荡,翻过四十九盘岭,到能仁寺时已是傍晚时分。能仁寺和尚请县太爷留宿。蒋埴忽发奇想,欲宿大龙湫。时日已暝,僧以虎多难之。蒋埴令从人举火以进,火光与飞湍照耀如白日。这位县太爷一夜不眠,赏瀑至天亮,开创秉烛夜游大龙湫之先河。乾隆末年,曾唯编刊的《广雁荡山志·物产》中已无虎,可能那时雁荡山虎已绝迹了。

雁荡山带“虎”的景点倒是不少。灵峰景区的北斗洞又叫“伏虎洞”,洞口正对着伏虎峰,又名“双伏虎”。三折瀑景区,响岩门有龙王洞,后改名虎口洞。开元洞西南有踞虎峰。将军抱印下方有虎纹石。灵岩景区,龙洞对面有虎岩。羊角洞景区,大狮岩下有五块岩石似虎,头朝北,作下山状,与左侧的羊角岩,构成了“五虎擒羊”景观。仙桥景区,甸岭溪侧有虎蹲岩。还有,七星洞旁有“白虎吼月”,剪刀峰右侧山崖上有“狐假虎威”。

虎,俗称“大虫”、“大猫”、“老猫”,雅称“山君”、“斑子”、“锦斑”、“李耳”,古称“於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元遒贤有诗:“白额於菟踞当道,城边日落无人过。”明商辂《虎》诗:“壮哉於菟豪且雄,猛气不与凡兽同。”鲁迅《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虎又有“兽长”、“兽中王”、“百兽之王”、“丛林之王”等美誉。

虎,古人以为神兽,奉为保护神,与龙、凤、麟、龟并称“五灵”,成为镇祟辟邪的文化符号。虎是勇猛、威武的象征,古人常用“虎臣”、“虎将”、“虎士”来称呼骁勇的将士。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的信物称“虎符”、“虎节”。遮护城堡和营寨的竹篱叫“虎落”,将军的营幕叫“虎帐”,座椅上有虎皮,军帽有“虎冠”。勇猛气概叫“虎威”,睥睨雄视叫“虎视”,威武步伐叫“虎步”。险夷之处叫“虎穴”,雄伟之地叫“虎踞”。勇健粗壮的儿女叫“虎娃”、“虎子”、“虎妞”。

虎,哺乳纲猫科动物。它体躯雄伟,毛色美丽,仪表威武,头大而圆,额有“王”字斑纹。眼如铜铃,闪闪发光。粗壮的长尾,有浓毛黑环。体色浅黄或褐色,有黑色横纹。舌上有肉钩,能舔光动物骨头上的肉末。脚底有肉垫,行走悄然无声。虎性独居,以尿划定活动领地。它是夜游神,白天睡大觉,晚上活动,有发达的视觉和听觉,眼睛的瞳孔能自如伸缩,黑夜也能看清物体。它一跳10米远,喜水善泳。它是大型食肉猛兽,主食鹿、獐、猴、野猪、山羊、狍子等。除年老或受伤的饿虎外,一般不伤人。

虎分布在亚洲,源于100余万年前我国华南地区,后西迁至黑海之滨,北徙西伯利亚橡树林,南移至巴厘岛的热带雨林。据产地分为八个亚种:东北虎、华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度尼西亚虎、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和巴厘虎。据估计,全世界野生虎仅存5000至7000只,大部分生长在印度、孟加拉国。以前,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虎国,原有六种虎,现华北虎、新疆虎已绝迹,野生东北虎极罕见,华南虎疑绝种。

护虎引起各国高度重视。1970年,印度把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划定14个虎特别保护区,法定禁猎虎。1986年4月,在美国举行的世界老虎保护战略学术会议,把中国华南虎列为最优先需要国际保护的濒危动物。1994年,14个产虎国代表在印度新德里集会,首次作出禁止虎产品交易的保证。1998年,一些著名国际野生动物组织实施一项新的保护野生虎计划。我国早已“放虎归山”。1993年,哈尔滨虎园放养了四只东北虎。1998年秋天,苏州动物园三只华南虎回归故里闽西梅花山。2000年,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伦敦成立,成为中国境外唯一的以拯救濒危的中国虎为宗旨的慈善机构。2003年开始,该组织分两批将四只华南虎送到南非老虎谷保护区进行野化训练,2007、2008年,两只母虎均两次产仔,成活四雄一雌五只虎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