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的龙,你知道多少?

中国古代的龙,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雁荡龙迹农历二月二日是“春龙节”。雁荡与龙结缘的地方很多。雁荡人把冰雹称为“龙雹”,闪电称为“龙闪”,龙卷风称为“龙车水”,深涧溪潭称为“龙潭”。雁荡山带“龙”字的景区景点更多。石门潭的北边悬崖上有“龙龟缘壁聆教”,潭北蔗湖村有“攀龙坊”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是我国古代想象的神异动物,源于图腾。古人以为龙管天象,兴风雨,利万物,故与凤、麟、龟并称“四灵”。龙,是封建帝王的神化物。
雁荡龙迹_雁荡风物

雁荡龙迹

农历二月二日是“春龙节”。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相传龙睡了一冬以后醒来,摇头摆尾,响雷闪电。

雁荡与龙结缘的地方很多。雁荡人把冰雹称为“龙雹”,闪电称为“龙闪”,龙卷风称为“龙车水”,深涧溪潭称为“龙潭”。以龙命名的乡镇村庄有龙西、龙滩、龙川、保龙、沙龙、九龙、龙皮岙、潘公龙、上屋龙、竹龙岙、鸟龙坑、龙头岗、龙潭口、龙潭底、九龙凹头等。山名有芙蓉的白龙山、小芙的五龙山、雁芙的九龙头、岭底的九龙尖等。以龙命名的人更是不胜枚举。

雁荡山带“龙”字的景区景点更多。灵岩景区,屏霞嶂右侧插龙峰下有龙鼻洞,又名“龙鼻龛”,俗称“龙鼻水”,徐霞客称为“嶂右第一奇”。明代浙江督学林大春《龙鼻水》诗:“绝磴悬崖隐万峰,长空昨夜起蛟龙。真形化作灵岩石,嘘气犹成玉露浓。”龙鼻洞洞顶有插龙峰。灵岩寺前的小溪叫卧龙溪,寺后有小龙湫,瀑高约58米。小龙湫右侧有隐龙嶂,背有卧龙谷,谷中有龙口湖、卧龙潭、九龙洞。双珠谷外口有卧龙亭。大龙湫景区,大龙湫落差190余米,潭水变幻多姿,有“中国东南第一瀑”之称。蔡元培《大龙湫》诗:“天台之瀑一大胜,雁荡之瀑长者优。天下之瀑十有九,最好唯有大龙湫。”大龙湫下有龙湫潭,大龙湫背凌云峰夹坞中,有上龙湫,为大龙湫的上折瀑。大龙湫前,天乐峰北有回龙嶂。大龙湫外口有龙湫院、龙壑轩。罗汉寺南有卧龙峰。燕尾瀑上有西龙门,斤竹涧下段有东龙门。灵峰景区,北斗洞内有“青石卧龙”和“龙井”。碧霄峰后有龙房洞。石门潭的北边悬崖上有“龙龟缘壁聆教”,潭北蔗湖村有“攀龙坊”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折瀑景区,净名坑有龙头岩。下折瀑左侧有龙游洞。响岩门三台洞右侧有龙王洞。仙桥景区,福溪下游有“龙湖”,龙湖口筑坝形成了福溪水库。仙溪北仙亭山南麓有龙首岩,与甸岭的虎蹲岩隔溪相对,称“龙虎门”。羊角洞景区,湖雾镇江家里村东边有双龙谷,谷内有相连的白龙潭和乌龙潭。雁湖景区,梅雨岩外有“九龙头”石。显圣门景区,湖南峰下有“龙溜”。

龙,是我国古代想象的神异动物,源于图腾。图腾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原始氏族无法抗拒自然力,就选用一种动物奉为始祖和保护神,禁杀禁食,顶礼膜拜,并将图像镌刻在墙壁、房柱或武器上,成为族徽。远古时,我国黄河流域各部落,分别以牛、马、虎、鹿、驼、鹰、蛇、鲤等动物为图腾。后来,黄帝用武力征服了其他部落,组成了部落联盟“夏”,采用加盟部落图腾的某些特征,拼凑成“龙”的形象,成为华夏的图腾。宋代罗愿《尔雅翼》说龙有“三停九似”,“三停”是指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三部分长短相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李时珍《本草纲目》有“龙,其形有九”的记载。闻一多说:“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生物界里的一种虚拟合成的生物。因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龙,神通广大,变化万千。《管子·水地篇》载:“龙欲小则如蚕,欲大则无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渊。”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天能登天,秋分而潜渊。”宋王安石《龙赋》:“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唯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唯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明陈成《龙》诗:“变化非常物,含生类不群。天渊无定在,大小忽相分。万甲尽藏雨,浑身通绕云。苍生万待泽,莫只睡无闻。”古人以为龙管天象,兴风雨,利万物,故与凤、麟、龟并称“四灵”。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并列“四神”。

龙,是封建帝王的神化物。战国魏《竹书纪年》载,女登梦龙而孕生炎帝,庆都梦龙而孕生尧帝。《史记·高祖本纪》说,刘媪与龙相交,而生汉高祖刘邦。历代帝王都宣扬“天子龙生”,自命“真龙天子”,未即位称“龙潜”,登基叫“龙飞”,创业为“龙兴”。皇帝住龙宫,睡龙床,穿龙袍,坐龙椅,骑龙马,乘龙舟。皇帝高兴时“龙心大悦”,生气时“龙颜大怒”,生病时“龙体违和”,驾崩时“龙驭宾天”。皇子皇孙皆为“龙种”。晚清时,出现了大龙铜币、大龙邮票、大龙国旗。龙饰是历朝历代皇族的专用物。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形成了龙的文化系列,表现在文学、艺术、建筑、技艺等方面。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了6000余年前的三组蚌塑龙,堪称“华夏第一龙”。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垃村出土了5000余年前的玉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玉器。山西襄汾出土的夏文化“陶盘彩龙”、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驭龙升天”,都是著名的远古龙画。相传梁代画家张僧繇,有画龙点睛即飞天的绝技。汉朝黄安岭、三国曹不兴、唐代吴道子、宋时陈容,皆以画龙著称于世。北京天安门前的蟠龙华表、北海公园的九龙壁、曲阜孔庙的盘龙柱以及故宫建筑物上到处可见的龙饰,都是龙的建筑艺术珍品。元宵闹龙灯,端午赛龙舟和白族的耍龙、苗族的接龙、傣族的斗龙,都是集美术、工艺、造型、表演等技艺之大成。在古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有大闹龙宫、柳毅传书、叶公好龙、董父豢龙、乘龙快婿、马师皇医龙、鲤鱼跳龙门、哪吒抽龙筋、魏征斩黄龙等故事。现在,龙的优美图案广泛应用于建筑、器具、服饰、工艺品和百货商品上。

炎黄子孙,都是龙的后代,中华民族以龙为权威、神圣、吉祥、如意的标记。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崇尚龙饰;苗族、侗族、壮族等盛行舞龙灯、划龙船。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是中国的标志。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有首歌唱得好:“遥远的东方有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