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一、人口
景泰县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漫长时期,由于地区生产力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历史上战乱频繁,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1933年,景泰县成立之始,人口约为2.4万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县人口约6万人。
景泰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
景泰县人口增长图
新中国成立以后,景泰县人口的增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口增长迅猛。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做主,从根本上摆脱了落后生产力的束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显著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出生率明显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增长迅猛。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全县人口净增10万人。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大力推行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的迅猛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自然增长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30‰~40‰降至2008年的6.89‰左右。据估算,景泰县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县大约少生6万人。
据统计资料,2008年年底,景泰县总户数58670户,人口约2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万人左右,城镇人口的比重仅为15.5%。因此,景泰县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很低的地区。
全国、甘肃省、景泰县城市人口比重的比较表(2008年)
二、人口分布
景泰县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奇缺,水资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在井泉附近和河流沿岸大多是人口较为集中分布的地区。因此,村落呈点、线状分布于泉水出露的平原、盆地、沟谷、台地和黄河沿岸等地,人口分布极不均匀。20世纪70年代随着景泰电力提灌一二期工程的上水,亘古荒原的景泰川变成甘肃省的重要粮食产区和农林产品基地,景泰县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甘肃省水电工程局、兰州市有些大型企业以及永靖、会宁等县和景泰县各乡镇的部分人口,迁入景泰川灌区,灌区人口激增,成为全县人口集中分布地区。
景泰县的人口分布特点是:景泰川灌区、中电灌区、井泉灌区、黄河谷地、交通沿线人口稠密,山区、沙漠地区、边远地区人口稀少。全县3/4以上的人口集中在景泰川灌区、中电灌区及黄河沿岸地势平坦地区。
三、人口密度
全县平均人口密度为42人/平方千米。人口最稠密的是一条山镇,人口密度约为260人/平方千米,中泉乡的人口密度仅为16人/平方千米。与白银市其他县区相比,景泰县人口较少,但人口增长很快。截至2008年年底,景泰县人口总数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增长了近3倍。人口过快增长,给景泰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保护和就业等都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景泰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全国、甘肃省、景泰县人口密度比较表(2008年)
四、民族
景泰县所处的政治、地理、交通位置独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多民族汇聚、商业贸易、文化交流频繁的地方,现有汉、回、土、藏、满、蒙等十几个民族杂居,但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据统计资料,2008年少数民族人口只占总人口的0.3%。
思考:
⒈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前景泰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⒉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景泰县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
⒊为什么说控制人口增长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