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华之最”的高扬程灌溉工程

“中华之最”的高扬程灌溉工程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景电工程依其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的显著特点,被誉为“中华之最”。景泰川电力提灌一二期工程泵站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
“中华之最”的高扬程灌溉工程_可爱的景泰

第二节 “中华之最”的高扬程灌溉工程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包括景电一期、景电二期和景电二期延伸民勤调水工程,工程横跨甘、蒙两省区,白银、武威、内蒙古阿拉善盟三市(盟),景泰、古浪、民勤、内蒙古自治区左旗四县(旗)。北倚腾格里沙漠,东临黄河,南靠长岭山。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由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在全国率先建设的一项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的电力提水灌溉工程,总投资10亿元,发展灌溉面积100万亩,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景电工程依其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的显著特点,被誉为“中华之最”。

img75

景泰川电力提灌一二期工程泵站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工程设计:从五佛乡沿寺建一泵站(黄河枯水期水位海拔1303.8米),开始提水至西干四泵站(海拔1710米)止,分11级提水,总扬程447.9米,最大提水高度406.2米,灌区平均提水高度322.6米,流量10立方米/秒,灌地30万亩。工程于1971年国庆节前夕提水进入灌区,1972年开始发挥效益。1974年5月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实现了“两年上水,三年受益,五年建成的目标”。

一期工程共建成干渠56.70千米,支渠120.32千米;泵站15座,共建成渡槽25座,总长度3035.35米;斗渠300余条,长500多千米,引水隧道6座,长1902米;暗渠8座,长1530.7米;各种交通桥梁56座;各种滞洪设施103座;大小分水闸221座;倒虹吸设施31座;架设由白银至景泰川灌区的110千伏输电线路71.3千米;建成35千伏变电站6座,输电线路34.3千米;架设通信线路7条,长144.42千米;修建灌区公路180多千米。全灌区交通、通信、供电畅通。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二期工程于1984年7月5日开始动工。工程从景泰县五佛乡的沿寺提水,途经五佛、草窝滩、红水、四个山、漫水滩等乡镇,灌溉白墩子滩、边外滩、漫水滩、方家井滩、四滩和古浪县的直滩、海子滩等,东西长约60千米,南北宽约25千米,灌溉面积49.2万亩,其中景泰县19.54万亩。灌区分布高度海拔在1590米~1906米之间。灌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充足,适宜春小麦、玉米、胡麻、甜菜、瓜、果等农作物生长。

img76

景泰川电力提灌二期工程11号矩形渡槽

工程从黄河沿岸(水位1310.8米)一泵站提水,规划灌溉及扩大和改善井灌面积52万亩,设计提水流量18立方米/秒,加大流量21立方米/秒,最大提水高度602米,平均扬程522米,年均提水量5.57亿立方米,年耗电量5.08亿千瓦时。设计总干渠长100.57千米;支渠38条,长326千米。分19级提水,建设泵站30座,其中总干渠泵站13座。总装机204台,装机容量17.5万千瓦。建330千伏变电所一座,110千伏变电所12座;架设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5条,长203千米。修建闸、桥、涵洞、渡槽等建筑近300座。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建成以来,完成提水量86.5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目前已经达到100万亩。彻底改变了景泰、古浪两县的贫困面貌,效益十分明显。据有关资料表明,景泰川灌区上水以前,粮食单产平均只有50千克,且种植面积小,自上水以来,粮食平均亩产超过400千克。截至2008年,景电灌区已累计生产粮食61.17亿公斤、经济作物19.73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9.98亿元,是工程投资的7.9倍。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建成,将一个“滴水贵如油,遍地是沙丘,黄风不断头,十种九不收”的荒滩,变成了“条田平整,渠系配套,绿树成荫,道路畅通”的灌区绿洲。上水受益后,灌区妥善安置了景泰、古浪、会宁、天祝、永靖、东乡等县贫困山区的移民30万人,使他们有了脱贫致富的依托,不仅减少了国家在景泰、古浪等县投入的救济款、回销粮倒挂款及人畜饮水费用,而且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65万吨,同时为发展建材、采矿、加工、毛纺、酿酒等为主的地方工矿企业和乡镇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本地区商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收到了极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img77

1.4米预应力引水管道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上水以来,灌区北部的防风林带与三北防护林联网,人工植被已达3000多万株,组成了防护林网。针对二期灌区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风沙危害严重的特点,景泰县积极采取种粮先防沙,防沙先植树等综合治理的措施,在一些风口地段压草围栏,设草围,沙障地带种植防沙植物,营建防风林带,有效地防止了风沙的危害。尤其是2001年在景电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建设的景电二期延伸民勤工程开始使用,使黄河水继续经过荒漠戈壁流向民勤县,以缓解民勤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状况。截至2008年,景电工程累计向民勤总调水4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民勤水资源危机、土地沙化、生态恶化等问题。同时,景泰、古浪两县移民迁居灌区,将已垦殖的山坡退耕还林,使灌区内的小气候明显改善。据气象资料表明,与工程上水前相比,平均气温提高了约0.4℃;年平均降水量由184毫米增加到187.8毫米,增加了3.8毫米;蒸发量由3040毫米降低到2024毫米,减少了835.5毫米;平均风速由3.7米/秒减小到2.4米/秒,风暴日数由27.5天减少到14.3天,8级以上大风日数由29天减少到14天,这种变化超出了大气候的变化范围,收到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不仅是景泰人民经济上的翻身工程,也是景泰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工程,成为景泰大地重要的人文景观。一座座渡槽飞架于沟壑谷地之上,一座座隧洞穿梭于山岭之中,无数条干支渠道卧流于千里荒原之上,似银蛇舞动,一片片粮田孕育无限生机,与沿寺石窟、永泰龟城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古老艺术与现代工程的美丽画卷,堪称“中华之最”的水利工程成为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又一新的旅游景点。

活动:

⒈为什么说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景泰人民的翻身工程、温饱工程和致富奔小康工程?

⒉调查或以自己所在的乡镇为例说明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所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