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民俗区

农业民俗区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农业民俗形成的基本因素即自然条件和生产特征看,我国的农业民俗有三大一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为辅,经济作物多油菜、棉花、柑橘等,盛产茶叶、蚕茧。(三)沿海渔业民俗区我国海岸线绵长,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沿海及海岛渔业生产风险大,渔俗极富个性,尤其是生产禁忌较多。
农业民俗区_中国民俗旅游

二、农业民俗区

我国地形高低悬殊,气候各异,农业民俗的区域分异鲜明。根据农业民俗形成的基本因素即自然条件和生产特征看,我国的农业民俗有三大一级区。

(一)东部农耕民俗区

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是我国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区域,农业民俗以农耕为核心内容。东部农耕区范围广阔,各地也有差异,所以又可细分为:

1.东北区

农垦历史较短,森林资源丰富。平原沃野主要种植耐寒的玉米、高粱、谷子、小麦、大豆等旱季作物,只有南部种水稻,因气候寒冷有冬闲积肥的习惯。森林茂密的山区,则以狩猎、伐木为主要生产方式,兼栽培、采集人参、木耳、猴头、蘑菇。

2.黄淮海区

平原辽阔,农耕历史悠久,且人口稠密,垦殖指数较高;惯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薯类等粮食作物及花生、棉花和烤烟等经济作物,是全国旱粮和棉花、油料作物的主产区,也是我国最大的温带水果和干果产区。农作两年三熟。耕地方式常见有犁耕、耦耕、刨耕。灌溉工具以糠较为代表。

3.黄土高原区

这是一个大部分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和高原区。以小麦、高粱、谷子等旱杂粮生产为主,产量不稳不高。使用的牲畜多为驴、骡。

4.长江中下游区

平原与丘陵及低中山地交错分布,气温、水、土条件均较优越,农业、渔业都很发达,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农、林、牧、副、渔俱全。典型生产地区集中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杭嘉湖平原、长江三角洲。普遍实行稻麦、水稻二熟耕作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为辅,经济作物多油菜、棉花、柑橘等,盛产茶叶、蚕茧。稻、茶、桑蚕生产习俗有特色。

5.西南区

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垂直分异显著。既有广阔的稻作区,又有高地麦作区。生产区大多分布于河谷与坝子,历史也很悠久。“刀耕火种”的古老耕作习俗在部分山区仍有传承遗留。

6.华南区

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作物一年多熟,收获频繁。水稻是主要农作物,此外,还有番薯、玉米、高粱。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麻为多。种植、生产亚热带、热带的荔枝、香蕉、柑橘、橄榄、菠萝、槟榔、椰子、可可、芒果等。农作多种经营,商品化程度较高。

(二)蒙、新、青、藏畜牧民俗区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基本上属高寒、干旱地区,地面植被以草为主。畜牧生产占首要地位,多放牧牛、马、羊、骆驼、牦牛,经营粗放。季节不同,放牧方式也有所不同。

(三)沿海渔业民俗区

我国海岸线绵长,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沿海及海岛渔业生产风险大,渔俗极富个性,尤其是生产禁忌较多。如舟山,把捕捞季节称为“渔汛”,一年分春、夏、秋、冬四汛。称渔船为“木龙”,造船开工要择吉日良辰,用三牲供祭。新船下水,称“赴水”,音谐“富庶”,举行揭红布或红纸仪式,向观众抛馒头。在船上不许将双脚荡在船舷外。七男一女不准出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