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龄化对老年人医疗保险的影响

老龄化对老年人医疗保险的影响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老龄化”应该成为我们应对老龄化,建设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根本目标和要求。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必然导致患病率上升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目前,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正处于改革变动过程中。导致目前仍有相当数量城镇老人必要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险保护,有效需求受到抑制。由此限制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更大的问题在于,老龄化会导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赡养率上升。
老龄化对老年人医疗保险的影响_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以美国为借鉴

二、老龄化对老年人医疗保险的影响

(一)健康老龄化:应对老龄化的基本要求

WHO于1990年9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健康老龄化”(Aging of the health)目标。所谓“健康老龄化”是指不仅仅要延长人类的生物学年龄,还应延长人类心理与社会年龄;延长参与社会的年限,缩短老年人伤残期与需要依赖他人护理的时期,使老年人健康和独立生活的寿命更长。其目标是使老年人在延长生命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生命质量。

“健康老龄化”应该成为我们应对老龄化,建设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根本目标和要求。

(二)老龄化与医疗服务需要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自身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下降,面临疾病风险增加,因而,为维持健康所需的医疗服务量比普通人群更多。在老龄化形势下,老年人绝对数量和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必然导致总体医疗服务需要量的增加。具体而言,老龄化对医疗服务需要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病率升高,慢性病患者增多。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病率分别为538.8‰和338.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123.3‰和143.0‰的水平,比1998年调查结果有所增加。而城市老年人这两项指标更高,分别为777.1‰和396.9‰(见表8-3)。而且,与全体人口相比,老年人疾病更严重,患病时间更长。调查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两周每千人患病天数为2 949天,高出全体人口平均水平1 093天的一倍以上。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必然导致患病率上升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等人对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总人口疾病患病率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00~2015年,由于年龄结构老化,两周患病率增加10%,慢性病患病率增加26%。慢性病患者从2000年的1.67亿人增加到2015年的2.33亿人,增加40%(9)

表8-3  2003年卫生服务调查老年人患病率(‰)

img13

资料来源: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页表2-2-1、第22页表2-2-5、第26页表2-2-9和第28页表2-2-13的数据整理所得。

2.残疾、需要照料的老人数量增加。上海市民政局对上海市老年人的相关调查表明,老年人口随年龄增长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相应地,对他人依赖性则不断上升。该调查以ADL测量为基础,依据老年人自我认知,将能处理家务并照顾家人和能照顾自己的个人生活、处理基本家务作为“完全能自理”。将在照顾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处理基本家务等方面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助作为“生活半自理”:将常年卧床,根本无法照顾自己的个人生活,需要专人照料的人口作为“完全不能自理”三类。经统计三者的比例分别为86.9%,11.0%和2.1%。如表8-4所示,老年人生活自理率从60~64岁组的96.1%下降到90岁及90岁以上组的13.0%,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比重则相应从0.9%上升到30.4%(见表8-4)。

表8-4  上海不同年龄组人口生活自理状态的比重(%)

img14

资料来源:彭希哲等:《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相当一部分残障老人需要从社会得到医疗或护理。因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量很大。预测显示,若各年龄组患病率保持不变,由于人口老龄化,总人口的年门诊需要量将从2000年的85.4亿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03.8亿人次,增加18.8%,而年住院需要量由4 380万人次增加到8 130万人次,增加25.3%(10)

3.医疗需要量的费用负担增加。在老龄化形势下,如果需要就医的老年人全部就医,所需的医疗费用将由2000年的7 98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 280亿元,增长28.7%(11)

4.城镇老年医疗服务需求满足的现状。由于一些因素限制,庞大的老年医疗服务需要量却并未顺利形成医疗服务需求,导致老年医疗服务有效需求有限。1993年卫生部卫生服务调查表明,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总人口的2~3倍,而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仅仅是总人口的1.6倍左右,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利用率低于总人口的水平。而且,仍有2/3左右的老年人患病而未能就诊,是总人口未就诊率的近2倍;至少半数的患病老年人需住院而未能住院治疗(12)

限制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因素包括经济困难、交通不便、时间有限、无有效治疗措施等多个方面,但经济困难却是其中最主要的。199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单纯考察人均全年医疗费指标,老年人是总人口的2倍多;再从人均医疗费占人均收入的比重来看,老年人同样相当于总人口的2倍,达到20%左右。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很重(13)。这些医疗费用对于那些经济收入有限,不能完全养活自己的老年人而言,无疑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经济困难将直接限制老年人医疗有效需求的形成。饶克勤、冯学山、任苒等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如任苒的调查发现,无论城镇还是农村,无论男女,经济困难都是限制老年人口必要医疗需求的最主要因素,在应住院未住院原因中所占比重达到了60%左右(见表8-5)。

表8-5  1996年辽宁省老年人口应住院未住院原因(%)

img15

资料来源:任苒等:《老年人口医疗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年第8期。

5.结论。目前,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正处于改革变动过程中。旧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由于医疗费用的飞速上涨和部分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而陷入困境,而新的医疗保障制度仍不够成熟,有限的覆盖范围、引发争议的制度结构和较低的保险水平限制了其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导致目前仍有相当数量城镇老人必要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险保护,有效需求受到抑制。由此限制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改善。目前,虽然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超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无病期和预期寿命的比值是所有国家中较低的,健康预期寿命(即日常生活无依赖、能自理为标准的寿命)与预期寿命的比值也处于较低水平。

更大的问题在于,老龄化会导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赡养率上升。赡养率是指制度退休人口数比在职人口数。在老龄化形势下,医疗制度中退休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且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在职人口的增长速度。由此必然导致医疗制度赡养率的日益上升。据预测,到2050年老龄化高峰时,中国退休人口与在职人口的比率将由目前的30%上升到50%以上。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筹资全部来自于在职人口和企业缴费,这就意味着在职人口除负担自身医疗费外,还要负担老年人医疗费。在目前的老龄化水平下,3个在职人口负担1个退休人口医疗费;到2050年将变为2个在职人口负担1个退休人口医疗费。制度的筹资负担将明显加重,缴费率也会显著提高。若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负担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制度收入得不到保证,老年人医疗保险需求必然无法满足,老年人健康状况难以得到改善,“健康老龄化”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顺利实现“健康老龄化”,城镇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必须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