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国义[1]
戈鲲化是美国哈佛大学聘请的第一任中文教习,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与美国汉学研究的起源直接相关。现关于其研究资料,几乎全出自张宏生编著的《戈鲲化集》。本文据新发现的戈鲲化发表在当时报刊上的佚文、诗作,及其画跋手迹和清人诗文集中的一些相关史料,以中外文献相互证补,对此作了较详的考察与论析。
Ge Kunhua was the first Chinese scholar employed by Harvard University,who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American sinology as a pioneer of Sino—US cultural exchanges.Curr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this research is almost all from Ge Kunhua’s Collected Works compiled by Zhang Hongsheng.This thesis made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 on this matter through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complement,which was based on the new discovery in Ge Kunhua’s lost articles,poems,inscriptions published on the newspapers in those days and other related materials in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and essays of the scholars in the Qing Dynasty.
戈鲲化是美国哈佛大学聘请的第一任中文教习,被称为“中国赴美任教第一人”。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他与美国汉学研究的起源直接相关。如当时《哈佛纪事》(Harvard Register)所称:戈鲲化“是他所隶属的古老国家以及我们所属的新兴国家间的一种秘奥的联结”[2]。这种中西、新老间的相互联结,具有重要的文化蕴涵与意义。正如1879年11月美国The Daily Graphic(《每日图画报》)刊登的《戈鲲化与哈佛的中文讲座》报道所说:“应该祝贺哈佛大学有勇气和远见成为这项学术新领域的先驱。”[3]
至今在哈佛燕京图书馆,还悬挂着戈鲲化顶戴花翎、身穿清朝官服的大幅照片,而该馆就是在戈氏带到美国的一小批图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对于这位在一百多年前即赴美教授中国文化的先驱人物,长期以来在国内却一直鲜为人知。[4]张宏生编著的2000年出版的《戈鲲化集》,收录了戈氏仅有的两种诗文集和其所撰《华质英文》,以及保存在大洋彼岸的英文档案资料,其中包括哈佛大学设立中文教授讲座的信函、与戈鲲化所签合同及波士顿各报刊有关戈氏的报道等,无疑是目前较为完整的集子,填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此后学界还陆续有所发现,如在哈佛燕京藏品和耶鲁大学卫三畏档案中,还有戈氏致杜维德(E.B.Drew)、柯蒂斯(Curtis)的两封书信,及其解答卫氏疑问的一封信函。[5]不过,这些材料均得自海外,即使是他在赴美之前已在国内刊印的《人寿堂诗钞》、《人寿集》两种诗文集,事实上在国内也迄今未见,而是据哈佛燕京藏本复印收入的。以上资料,可以说均是由海外转“内销”的。
本土文献资源的缺失,在戈氏自己多年生活的国度,却未能找到相应的资料,无论如何总是一件憾事。故深入发掘相关的史料,或至少作一些新的补充,以中外文献互补互证,依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这方面仍有待学界的努力。近年来,笔者在查阅晚清文献过程中,发现了戈鲲化发表在《申报》上的一些佚文和诗作,及其题跋手迹等,故特撰此文,作一绍介与考察,希望能引起学界进一步搜访探研的兴趣,以推进其后续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