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章的故事_抗日根据地妤专员
杨大章 抗日根据地妤专员
平西昌宛好县长,抗日救国美名扬。
冀热察区显身手,血染窜岭写华章。
杨大章(1909—1944),原名杨世瑛,又名章棣,天津人。冀热边行政公署第1专署专员。1944年5月,在团子山突围中与敌殊死搏斗壮烈牺牲。(www.guayunfan.com)杨大章出身于天津一个教员家庭。1923年,考人天津南开中学。1928年,考人天津北宁铁路列车服务员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到天津站行李房任管理员,不久调辽宁绥中县做站务工作。1931年,调回天津站行李房任管理员。他一面工作,一面寻求抗日救国的出路。后来在北平结识了共产党员杨思忠和黄树则,在二人的帮助下,他积极投身于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人党后,杨大章便以铁路职工身份作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他被调到山海关—天津—郑州段做铁路联系工作。此间,他在中共北宁铁路党组织负责人李颉伯、吴德等领导下,在北宁铁路沿线各车站秘密开展组织抗日救国会的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北宁铁路被日本接管。为组织和领导北宁铁路职工的抗日斗争,1938年初党成立了北宁铁路党委,任命杨大章任首届党委书记兼组织委员。他在铁路职工中大力发展抗日救国会的组织,亲自主编《铁救》小报,秘密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团结了一大批爱国志士,并利用铁路工作的特点,积极组织配合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他一方面及时向根据地提供军事情报,使我军准确地打击敌人;另一方面还担负为根据地采购运送物资、转发文件和经费,护送根据地干部安全过铁路等任务,多次受到根据地领导的表扬。
1939年4月,冀热察区党委决定调杨大章及其爱人阎国珍(中共党员,当时天津“女同学会”负责人)到平西根据地工作。到根据地后,他化名杨大章,爱人化名阎志,先到冀热察区党委党校进行学习。同年7月,组织调他到平西专署任民政科科长。
1940年,杨大章又兼任平西专署秘书主任。不久因工作需要,又调任昌宛县县长。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杨大章率领全县军民战斗在百花山头和永定河畔,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使这块根据地巍然屹立在敌后。与此同时,他还在敌人控制的地区,紧紧依靠群众,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建立两面政权,开展地区工作。在敌人严密控制下,仍能很好地保证抗日部队军粮和物资的供给,从而使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不断出现新局面,为此他获得“模范县长”的称号。
1943年,在新的斗争形势下,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决定撒销原来的中共冀东地委和晋察冀边区13专员公署,建立中共冀热边特委和冀热边行署,下设5个地委和专署。在机构变动中,杨大章被任命为第1地区专署专员。第1地区专署当时辖冀东西部4个联合县:蓟遵兴、平三蓟、承兴密、丰滦密。这4个联合县曾遭受敌人多次“扫荡”,基层政权和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村政权中有许多坏分子。杨大章上任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整个地区改造和建设村政权的任务。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和军民关系都有了很大转变。干部和群众都称赞杨大章是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好专员。
1944年5月,中共第1区地委为配合主力部队恢复基本区,决定加快地方党组织的整顿工作,首先确定的目标是整顿蓟遵兴联合县的党组织。为推进这项工作,杨大章和13团副政委廖峰,带领县委和县政府机关干部、各区主要负责人及专署警卫连共200多人进山开会。他们从平原进团子山的消息很快被敌人获悉。敌人立即集结力量企图消灭这支革命队伍。5月17日晨,下营据点敌人首先用炮火袭击团子山。敌人炮声响后,杨大章意识到开会地点已被敌人发觉,决定18日夜晚冒雨转移。队伍行至下营窜岭庙附近时,雨下得越来越大,队伍被迫进庙避雨。当时庙里只有7间房子,200多人避雨,目标很大,遂被敌人发觉。19日拂晓,敌人纠集了承德、平谷、兴隆、遵化数路敌伪军将窜岭庙包围。杨大章首先命令大家将文件烧毁,然后派人侦察敌情。根据当时南山沟深、岭多、树密的自然条件和敌人火力较弱的情况,他命令警卫连向敌人发起主动出击,掩护县区干部向南突围。警卫连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炮火奋勇冲杀,终于打开一个突破口,使一部分干部冲出重围,安全脱险。
敌人发现这个情况,立即加强火力封锁突破口,同时从四面冲了上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杨大章意识到是无法冲出去了,他振臂高呼“与敌人决一死战”,首先冲在前面向敌人进行猛烈射击。在他的鼓舞下,干部和战士勇气倍增,个个以巨石为掩护独立作战,同敌人展开殊死决斗,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惨烈的战斗由拂晓一直坚持到将近中午,最后在弹尽的情况下,杨大章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35岁。
战斗结束后,当地干部和群众秘密将杨大章等烈士的遗体找到收殓起来,安葬在窜岭庙西南山坡上。解放后,蓟县人民政府在该地建立了窜岭庙烈士陵园。
蓟县窜岭庙烈士陵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