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分阶段进行的,不是一步跨越。依次经过温饱(1980~1990年)、小康(1990~2020年)、基本现代化(2020~2050年)三个阶段。小康建设同样具有阶段性。依次经历总体小康或初步小康(1990~2000 年)、全面小康(2000~2020年)两个阶段。全面小康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前10 年(2000~2010年)与后10年(2010~2020年)。到20世纪末的现代化目标,从实现“四个现代化”(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调整为“中国式现代化”(达到小康水平);到2050年的现代化目标,从“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调整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建设与小康建设的阶段划分,现代化目标的调整,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性与务实性的结合。自改革开放以来到1985年以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集体,先后提出“小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两步走”战略,1985年,“三步走”战略开始萌芽,1987年,提出“三步走”战略,并为“十三大”正式接受确认。
1982年“十二大”报告,确认1980~200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正式把这一阶段确认为实现“小康”阶段。制定了“两步走”战略。1980~1990年间为“打好基础”阶段,1990~2000年间为“经济振兴”或“高速发展”阶段。报告指出:“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 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 000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6]1985年,邓小平提出到2050年的“两步走”战略,即“小康”与“比较富裕”:“第一步,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这是大局。”[7]同年,邓小平提出“三大变化”论:温饱为“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为“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为“大变化”。[8]以温饱→小康→发达为目标的“三步走”战略形成。
1987年,邓小平提出1981~2050年间的“两阶段”发展论,第二阶段的发展目标“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修正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指出,“从1981年开始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就是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1 000美元。再花50年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4 000美元,即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9]邓小平又提出1980~2050年间的“三步走”战略,“温饱→小康→发达”修正为“温饱→小康→中等发达”,邓小平指出,“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 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 000美元。做到这一点,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10]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三个目标”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第二个目标是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个目标是在下个世纪的50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1]“十三大”报告接受了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与“三个目标”论,正式确立1980~2050年间的“三步走”战略。以“温饱→小康→中等发达”为目标的“三步走”战略完全形成。在第三步发展战略中,“中等发达”、“生活富裕”、“基本现代化”三个概念被关联到一起,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1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集体,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集体所确立的1980~2050年间“三步走”战略的框架下,相继提出了1990~2050年间的“三步走”战略、2000~2050年间的“三步走”战略。1992年“十四大”报告提出1990~2050年间(1990~2000年;2000~2020年;2020~2050年)“三步走”战略,其中90年代为“达到小康水平”阶段,报告指出,“在90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2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3]1997年“十五大”报告提出2000~2050年间“三步走”战略(2000~2010年;2010~2020年;2020~2050 年),其中2000~2010年为“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的阶段,报告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4]2002年“十六大”报告,确认2000~2020年间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阶段,认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15]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集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集体所确定的2000~2050年间“三步走”战略框架下,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确认2007~2012年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16]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历经几十代人的更长远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