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邓小平的社会公平构想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富裕,而且必须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加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任务都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从首富到共富的市场经济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推进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根本道路和有效方法。因此,中国必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推动它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只有建立在法治和伦理双重规范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快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邓小平社会公平构想的核心和主题是共同富裕。他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放任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是让先富地区和先富者激励和帮助后来者,并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直接帮助下,达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他高度警惕两极分化。认为如果社会出现长期的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区域矛盾、民族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就会激化,社会主义就失败了,我们就是走了邪路了。因此,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社会整合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十分必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邓小平就解决社会公平、谨防两极分化的七点意见,可以作为基本参考。
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公平观的基本内涵有三点:(1)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富裕而不是贫穷,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社会公平的实现路径是由首富到共富,因此,必须提倡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3)社会公平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不允许长期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社会主义不允许两极分化。其中,生产力大力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公平观的核心内涵。关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基本办法,邓小平提出了以下七点建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提倡首富以激励和带动共富;发展的先行者支持和帮助后发展者;国家对贫富差距进行适当控制;提倡先富者回馈社会;国家帮助落后者。邓小平认为中国不大可能出现两极分化,但他还是警惕两极分化产生的可能以及后果。邓小平社会公平构想具有历史、现实和理论三重根据。吸取“左”的错误的深刻历史教训,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构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历史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如何显现以及目前中国极度贫穷的社会现实是邓小平社会公平构想的现实基础;长期思考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社会公平构想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的社会公平构想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结合了历史、现实和理论,特别是从中国的现实国情、现代实际和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真正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其公平含义显然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是落实在发展中追求公平。邓小平的社会公平构想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4]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25.html。
[5]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106155/106156/6430009.html。
[6]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5/65448/4526430.html。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页。
[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页。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6页。
[12]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6/65447/4526368.html。
[1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3页。
[14]《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15]《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
[16]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46.html。
[17]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57.html。
[1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37页。
[1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54页。
[20]《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页。
[2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22]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8/65445/4526290.html。
[2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4~416页。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 第2页。
[2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7~78页。
[26]《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9页。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0页。
[2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2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267页。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
[3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3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6页。
[3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6页。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50页。
[35]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46.html。
[3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3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3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页。
[39]《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0、224、253页。
[40]《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7~18、47页。
[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00页。
[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96页。
[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 第45页。
[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 第24页。
[46]“胡锦涛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 年10月17日。
[4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64页。
[4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4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
[5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5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5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5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5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5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页。
[5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5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5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5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1页。
[6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
[6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6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6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6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
[6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
[6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6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6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6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7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7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7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7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7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7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7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7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4页。
[7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7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
[8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8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8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
[8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8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8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5、116页。
[8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1页。
[8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8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8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页。
[9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
[9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9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9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64页。
[9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1~172页。
[9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