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邹韬奋的故事_卓越的出版家

邹韬奋的故事_卓越的出版家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邹韬奋的故事_卓越的出版家邹韬奋 卓越的出版家力主正义,抨击黑暗,抗日救国一面旗。8月,邹韬奋回到了阔别达两年之久的故土。但鉴于香港偏安一隅,地利不便,信息闭塞,邹韬奋遂根据读者要求,宣告从8月1日起移至上海出版。这时,邹韬奋不幸患耳癌,被迫回上海就医。弥留之际,邹韬奋口授遗嘱,郑重提出加人中国共产党的申请。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离开了他毕生致力从事的伟大的爱国民主事业,享年49岁。

邹韬奋的故事_卓越的出版家

邹韬奋 卓越的出版家

力主正义,抨击黑暗,抗日救国一面旗。团结人才反内战,聚集力量抗顽敌。《生活》发光,『三联』不朽,《全民抗战》迎胜利。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笔名韬奋(取意“韬光养晦”和“奋斗”),福建永安人。新闻记者、出版家。1922年,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加人中华职业教育社,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编译《职业教育丛书》。1944年7月因癌症在上海病逝。

邹韬奋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的邹韬奋,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和悲痛,接连在《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痛陈国事,号召全国民众行动起来。他积极支持各地的爱国运动,并以实际行动为19路军等爱国志士筹集资金,奔走呼号。此外,他还以犀利的笔锋,对国民政府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及其卖国行径进行猛烈抨击。1933年初,邹韬奋加人宋庆龄、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执委。之后,他便积极投人到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www.guayunfan.com)邹韬奋的爱国民主言行,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仇视和忌恨,《生活》周刊被国民政府查封。1933年7月14日,邹韬奋乘坐意大利邮轮离开上海,前往欧洲,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流亡生活。

1935年5月,国民政府查封了《新生》杂志,并逮捕了主编杜重远,邹韬奋对此深表不满,毅然决定回国。8月,邹韬奋回到了阔别达两年之久的故土。从此,邹韬奋全身心地投人到爱国民主运动中。同年11月16日,他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

12月,邹韬奋又与沈钧儒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邹韬奋当选为执行委员。次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邹韬奋又被选为执委。《大众生活》实际上成为救国会的会刊,它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救亡运动的发展,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1936年2月,《大众生活》出版至第16期,被国民政府查封。邹韬奋决定暂避锋芒,于1936年2月出走上海,前往香港。

他到香港后不久,就开始筹办《生活日报》。该报问世后,积极宣传抗战救亡思想,有力地推动了西南的爱国救亡运动。但鉴于香港偏安一隅,地利不便,信息闭塞,邹韬奋遂根据读者要求,宣告从8月1日起移至上海出版。但因国民政府的种种干涉而未能复刊。邹韬奋便根据实际情况,将该刊副刊“星期增刊”复刊,并加以扩充,更名为《生活星期刊》,继续在上海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支持各地的抗日爱国运动。

1936年11月22日深夜,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和救国会的其他领导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共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在243天的狱中生活里,邹韬奋始终以一个坚强的爱国民主战士姿态,同反动派针锋相对,战而不屈,表现出无畏的革命风范及英勇的斗争精神。七七事变后,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当局不得不将邹韬奋等7人释放出狱。8月19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了《抗战》三日刊,次年7月该刊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更名为《全民抗战》三日刊。为了满足全国各界朋友的爱国民主要求,他还先后出版了《全民抗战》战地版五日刊和《全民抗战》通俗版周刊,在上海出版了《抗战画报》六日刊。这些刊物均以宣传抗战救国、争取民主权利为中心内容,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在当时均属罕见。

邹韬奋出狱后的爱国活动,引起了国民政府当局的惶恐和恼怒,从1939年4月起,国民政府特务陆续对生活书店分店进行封闭或勒令停业。所出图书,一律禁止或没收,甚至连经过审查及在内政部注册的也无一例外。1941年2月,在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行将开幕之际,邹韬奋愤然辞去国民参政员之职,只身一人,离渝赴港。5月17日,邹韬奋在香港重办《大众生活》。除主持《大众生活》外,邹韬奋还经常以撰稿人身份,在《保卫中国大同盟》英文半月刊和救国会同仁所办的《救国丛书》上发表文章,陈述自己的政治观点。此外,他还根据亲身经历和感受,撰写出长篇史料《抗战以来》,意在为着中国政治的光明前途,为着中国抗战建国的光明前途,“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认识和努力”。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邹韬奋再度流亡,前往东江、苏北抗日根据地。这时,邹韬奋不幸患耳癌,被迫回上海就医。患病期间,他忍受耳癌袭来的阵阵刺骨的疼痛,伏在床上,赶写了《患难余生记》一书和《对国事的呼吁》一文。弥留之际,邹韬奋口授遗嘱,郑重提出加人中国共产党的申请。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离开了他毕生致力从事的伟大的爱国民主事业,享年49岁。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2009年9月,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40年,邹韬奋全家摄于重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