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人寿命的因素

影响人寿命的因素

时间:2023-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1949年前的中国,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极其落后、科技极不发达,人均寿命在20世纪40年代只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劳动条件逐步改善,全国人均寿命大大提高,至今达到了74岁,而且还在继续提高。一种情况是人的生理年龄增长过程和生理性死亡,称之为“老死”,即自然老化至死。
影响人寿命的因素_“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

人到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渐出现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人进入老年后,生理上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逐渐老化以至衰老。影响老龄人健康和寿命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既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物质粮食”有关,又与一定的精神条件,即“精神食粮”有关;既与人的主观因素有关,又与客观因素有关。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两种类型。

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医疗保健、福利保障、环境、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1949年前的中国,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极其落后、科技极不发达,人均寿命在20世纪40年代只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劳动条件逐步改善,全国人均寿命大大提高,至今达到了74岁,而且还在继续提高。

2.老龄人个体因素

老龄人的个体因素是指种群遗传和疾病。在这方面又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人的生理年龄增长过程和生理性死亡,称之为“老死”,即自然老化至死。根据专家的分析,人的自然寿命可以活到125—175岁(见第1章),而大多数人没有活到这个年龄,可见人的生理衰老还可延缓。另一种情况是人体由于疾病或损伤致使生理年龄增长过程突然加速和终止,称之为病理性增长过程和病理性死亡。根据大多数资料综合分析及实际情况,目前老龄人的死亡大多属于病理性的。

当今,据国内外有关资料证实,真正生理性死亡的比例不超过老年死亡人数的10%。因此,防治老年性疾病、保护老人健康长寿,固然取决于医药卫生科技的进步,但也取决于老龄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向我们提出了精神养老的问题,比如说坚持“老有所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