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清华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对全校51个院、系、所和单位的离退休工作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老有所为”工作是这次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他们对28个单位的2 647位离退休老人现状进行仔细了解,其中有785人继续工作:有的在国外被聘;有的在校内外从事教学、科研和党政管理工作;还有的自办公司等。这些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9个单位被聘人数超过该单位离退休总人数的50%以上,聘用的年限也多在3年以上,老龄人才作用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而有少数单位被聘人数不足本单位离退休总人数的15%,这些单位的老人“落伍感”、“差距感”、“无用武之地感”反应较强烈。这说明老龄人对参与社会发展的愿望是很强的。这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各方面需要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怎样把老龄人才参与社会发展的工作搞好呢?这里介绍清华大学的一些做法,可供其他高校和单位借鉴。
1.为老龄人参与社会发展提供的途径
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核心是鼓励老龄人才参与社会发展,为他们提供“老有所用”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为”。老龄人才不仅是宝贵财富,更是巨大的人才资源,他们参与社会发展工作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
清华在过去几年中为老龄人才参与工作提供了如下的途径:
●担任教育督导,指导青年教师;
●讲课或带研究生;
●总结一生的教学、科研心得,著书或完成学术论著;
●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
●参与政策研究和咨询;
●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在后勤岗位上继续服务,等等。
老同志参与这些工作已经作出了很大成绩,自1992—2003年共有115位老人被评为清华大学“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也有许多人在校外获得科学进步奖、技术发明奖、教书育人等奖励。这是老龄人才参与社会发展的硕果,应不断拓宽老龄人才参与社会发展的途径。
2.为老龄人提供工作途径采取的方式
清华大学为老同志提供工作途径的方式有如下三种。
(1)实行退休回聘制。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和科研,目标是培养高水平人才。校、系两级实行回聘制,就是要把老龄人才留住,请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如,74岁的萧树铁教授,自1997年退休以来,致力一线教学工作,他主编了《大学数学》系列教材。七年来,授课达860学时。他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大研究课题,其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数学界的普遍认可,多次应邀作学术报告。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作了题为《高校非数学专业数学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这是从1897年以来,首次邀请中国学者就大学数学教育研究作报告。
(2)划定一些工作留给离退休老人参与发展。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速提高,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象日趋显现,不少单位的领导已越来越重视老龄人才参与发展的工作。学校特别重视发挥老龄人才的特长,为他们保留用武之地。例如,微电子所经党政领导研究决定把招收、培养“二学位”工作留给老同志做,从招收学生,到安排课表,编写补充教材,毕业实习,论文答辩等。三届“二学位”学生共202名,就业率100%,学生对教师管理、教育和教学都非常满意。该所有70名离退休人员,有2/3在本所聘用,1/3在校外聘用,在各自选定的岗位上愉快地发挥作用。
(3)积极为老龄人才参与社会发展搭建舞台。
①设立“科技咨询中心、老教授讲师团”等把老同志组织起来。
清华在1992年批准离退休处设立的“华新科技咨询中心”,宗旨是把离退休老同志组织起来,发挥他们在教育、科研和管理方面的专长,为祖国建设和教育发展再做贡献。中心成立12年来,共有近千位离退休同志通过该企业向社会推广科技成果或提供科技咨询等服务,平均每年有60—70个项目,现在年项目到款已超过1 000万元。有些老同志搞了多项发明,申请发明专利,并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等上级单位授予的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该企业还曾与福建莆田联合办学,与吉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建立固定的科技咨询网等。
他们还成立了“老教授书画院”和“离退休老教授讲师团”,每年举办长短期各种培训班、绘画班、考前辅导班和国家及民办大学联合办学(专业)。几年来,参加学习的学生3 000多人,其中有1 600多人考上大学,其余在社会上也找到了较好工作。此外,他们为广州顺德职业学院设计的标志性建筑“智慧门”,造型美观独特,得到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②支持离退休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办企业。
对于离退休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办企业,学校也给予支持。如水利系1993年有10人组建一个公司,当时每人投资5万元,作为注册资本金。现在10年已过,净利润是资本金的10倍。还接了十几项大项目,如二滩、大朝山等大型、超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和地下工程的结构分析、模型实验,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和三峡工程混凝土裂缝研究及水污染控制,以及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等。这些大工程关系到全国水利水电规划,水资源调配,对国计民生都有重大影响。
实践告诉我们,老龄人才参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的组织,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为他们创造一定的表演舞台,这既解决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困难,也圆满完成任务,发挥了老龄人才作用,达到领导、在职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多方满意。其实,当今退休的老龄人才是多方面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必将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