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初,北京市宣布:从今以后,机关中传统的“机关干部”称谓将改为“机关工作者”。
这意味着什么呢?有幅漫画形象地揭示了其中的奥妙:一位拿着拖把准备拖地的妇女对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丈夫说“听说改称‘工作者’了,回家也该动手……”
这是一个信号,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诞生的干部制度即将宣告结束,掌管中国这部庞大机器运转的“干部”队伍,将在中国大地上消失。
香港《文汇报》评论:“这绝不是对传统体系的修修补补,而是各级政府要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
考证“干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把部队里大大小小负一定责的都叫做干部,以此区别国民党政府里的“长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部队里的这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部制度,从部队扩大到地方,扩大到企业,以至后来形成了一个特别的阶层,有一定“出身”的,如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劳模、先进工作者都是当然的干部;而从事一定职业的,如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以及教师、医生、护士等,也是必然的干部。3600多万干部便是这样来的,财政负担也是这样加重的。
市场经济要求高效能的政府,高效能的政府则有待于高水准的官员的出现。而现行的干部制度却有着许多“先天性的”缺陷:“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的、明确的分类;干部队伍过分庞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单一,不利人才成才,管理制度不全,用人缺乏法治的规范……
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这确实到了难以为继的状态,确实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外国评论家也善意地指出:“中国的政府如果不转变职能,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如果不改变,那么它的经济成果将很难得到巩固。”
千呼万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终于呱呱落地!
公务员制度是一套科学的政府官员管理制度,它建立的是一支廉洁、精干、稳定、高效的国家官员队伍。最早诞生于英国。1833年,英国在政府各部门设立了常务次官,随后确定了政务官、事务官之分。这便是公务员制度最初的起源。1854年,英国政府实行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到1870年,英国文官责任制确立,公务员制度正式诞生。
一般说来,公务员是指在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行政工作人员。在英国称为“文官”,在法国称为“公务员”,在美国称为“政府雇员”。但都是在国家机构中相对于武官而言的文职官员。
目前,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已采用了公务员制度,第三世界一些国家也已经或正在采用这一制度。世界上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有近百个。
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将对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录用、考核、奖惩、职务升降、职务任免、交流、回避、申诉控告等方面,逐一作出明确规定,通过科学的、民主的管理方式,保证选贤任能、进优黜劣、秉公杜私、惩贪治枉。
这明显不同于我国旧的干部人事制度。正如邓小平同志尖锐指出的:党政机关长期缺乏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度,“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及淘汰办法,干好干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的干部管理制度,缺乏系统、规范、科学的标准和程序,用人缺乏法制。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办事效率低,工作不负责的现象相当严重。老百姓流传的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一张报纸一枝烟,一杯清茶泡半天”就颇能反映旧干部制度的弊端。
一个不具备一流工作效率的政府机构,能指望它所指挥、管理的国家具有一流的劳动生产率吗?
中国的经济能不能追上世界发展国家,关键就在这劳动生产率上。中国的改革已经发展到这样一步: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相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欲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大力精简机构,转换政府职能;欲使精简后的机构能够精干、高效、廉洁地运转,就必须推出一种科学的新制度。
这制度只能是公务员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过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大思路。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决定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由国家人事部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当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写出初稿。
随后,经过十易其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并先后在国务院的6个部委、哈尔滨市和深圳市两个地方试点,逐渐成熟。
党的十四大郑重宣布:“我们将尽快实行公务员制度。”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时的总理李鹏明确指出:“今后三年将在我国逐步推行新的公务员制度。”
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制度》。
1993年10月1日,中国正式开始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选择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人事制度改革开始了。
这次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已完全打破了过去历次精简机构时砍机构、减人员、为精简而精简的传统方法,而是着力建设一支精干、廉洁、忠于职守、充满活力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廉政建设。国务院宣布,争取用三年或更多的一点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重点是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市、地、县、乡政府机关逐渐推广,全面实施。
公务员制度首先引进了竞争机制。公务员的录用、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政府所需人才,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告。凡国家公民只要符合规定资格条件,都有权利和机会应考,不因家庭出身、本人成分、性别、种族、职业及财产状况等非个人德才因素,享有特殊或受到歧视。过去,我们许多人为谋取一张通向干部的通行证而费尽心机,如今却凭本事、凭能力便能跻身于国家公务员行列。过去农民子弟、普通居民的孩子,不读书上大学或参军提拔,就永远不能当干部,而干部的子弟,却可以“顶职”,可以搞“内招”,可以“转干”。现在则一视同仁,公开选拔,不以出身分高低。
特别是公务员打破终身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谁也没有铁交椅。考进公务员,先试用一年,不合格的,背起行李打道回府。以后,干满一年就进行一次考核,有功的受奖,违纪的受罚;能干的提拔,不能干的培训,搞不好的降职,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你又得卷起铺盖回老家。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你在看到各种机关录用公务员的同时,你也一定能轻易地看到许多地方辞退不合格公务员的报道。
以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当领导,全家是干部,“父子室,夫妻科,孙子倒茶爷爷喝,两个亲家桌对桌”,近亲繁殖相当严重,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公务员制度确定了回避制度,给那些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的人树了一块醒目的禁碑。
没有了铁交椅,没有了终身制,肩上有了压力,工作有了责任,你还敢松松垮垮办公吗?你还能马马虎虎干事吗?你还去玩忽职守吗?你还去索贿受贿吗?——有人用朴实的语言对公务员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往后吃公家饭难了。”
这便是我们改革的目的,中国的改革需要高效廉洁的政府,中国的政府需要一批精明强干廉洁公正的新官员。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进行,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拿出了方案,进入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新阶段,而其改革方向则主要是通过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督来完善公务员制度。人才市场逐步由政府推动阶段向自我发展阶段过渡。事业单位积极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以此带动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搞活用人制度。
中国公务员,阔步向我们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