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欠发达地区现代化的关键是非农化

欠发达地区现代化的关键是非农化

时间:2023-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步伐,关键在于非农化。(一)非农化是衡量欠发达地区现代化的标志非农化率能准确地反映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水平。天台县是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天台县的这种状况非常典型。假如把流出去的基本算作欠发达地区城镇的人口数,则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将提高一倍以上。
欠发达地区现代化的关键是非农化_中国市县区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之所以落后,在于农民太多,农业产值占比太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对滞后。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步伐,关键在于非农化。

(一)非农化是衡量欠发达地区现代化的标志

非农化率能准确地反映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水平。世界城市化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个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膨胀,仅靠原有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其结果肯定收效甚微。只有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将农民转化为市民,这个地区的城市化才有活力。但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自身的极化效应有限,更多的生产要素被磁吸到周边发达地区和全国各大中城市。天台县是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天台县的这种状况非常典型。以下几组“五普”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第一组数据:全县户籍人口数55.4万人,流转人口达17.9万人,其中外出县域的14.1万人。第二组数据:外出人口14.1万人,而流入的只有7145人。第三组数据:外出人口14.1万人,而全县常住的城镇人口只有11.1万人。第四组数据:外出人口1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4万人。第五组数据:外出的15岁以上劳动力12.8万人中,从事农业的只有5719人。第六组数据:流入省内其他县市的5.5万人中,安居杭州、宁波等各地级市市区的达4.4万人,县市一级的绝大部分也居住或生活在市区和县城;流出省外的8.6万人城乡去向,由于统计数据缺失无法准确反映,但根据掌握的情况也基本上是流入城市。通过对以上六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欠发达地区人口迁移率非常高,迁出远远大于迁入;迁出的绝大部分是农民,流向地是各大中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从全局而言,这部分人口实际上为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城市化作了贡献。尽管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大台县为28%,全省50%),但欠发达地区在推进人口向城市的集聚上已经尽了努力。假如把流出去的基本算作欠发达地区城镇的人口数,则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将提高一倍以上。因此,在农业人口大量外出的情况下,用本地城镇的人口,加上外出农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人员或迁移入城镇的人口,这几个数的总和除以本地户籍总人口得出的非农化率,就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度(即城市化率的本意)。

(二)非农化率能解决看似失衡的产业结构问题

三次产业的推进规律往往先是“一二三”,而后“二一三,或“二三一”最后是“三二一”。在这个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是相对落后的。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就是绝对低级化。由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特别是生态环境往往保护较好,自然风光优美,旅游等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导致三产比可能高于发达地区。如台州市的2个国家级风景区分别位于均属欠发达地区的天台县和仙居县。2000年,天台县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5.2%,低于台州市17.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却高达35.48%,超过工业增加值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看起来很矛盾。如果用非农产值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天台非农化率比台州低7个百分点,这个数据包含了前述“一高一低”两个对比值,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也更接近于客观事实。

(三)非农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非农化指标能兼顾人口的集中度和产业结构高级度。对欠发达地区而言。盯牢非农化,比只重视城市化或工业化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非农化率相对提高,能增强欠发达地区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其次,能培养欠发达地区的开放意识、大局观念和跨越式发展思维。假如只想着如何提高本地的城市化率,那就会导致思路不宽,闭门发展,甚至限制本地人口流动。假如只盯着工业化率,就有可能导致旅游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朝阳产业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产业形态的跨越式演进被限制。再次,强调非农化,将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内合理配置,使资源收益最大化,实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双赢”。

对欠发达地区自身来说,推进非农化主要是做好四篇文章。

(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农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是非农化的突破口。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9%。要加大对农村人口的教育投入,变劳动力的数量优势为资源优势,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首先,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培训,增强就业能力。积极推进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继续举办农函大、短期技术培训班等各种活动,力争3年内培训3万农民。其次,要通过高等教育等途径,直接转化农民子弟为非农从业人员。天台人聪明好学,肯吃苦,全县高考上线万人比已连续八年居台州市第一,要继续保持这一势头。第三,要千方百计抓好高中段教育。就天台的实践看,培育一个高中生,就是鼓励一个移民。农村教育的提高,意味着非农化进程的加快。

(二)积极扩大非农就业

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必须解决“人往何处去”。因此,要把就业作为核心的经济政策,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岗位。坚持集中精力抓经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举全县之力建设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积极鼓励千家万户办产业,让更多的个私业主涌现。进一步扩大旅游等第三产业就业门路,努力探索城镇非正规就业,为农民非农化创造机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各种服务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社会财富的增加会导致对服务行业的有效需求的迅速扩大。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第三产业,工业化,尤其是城市化最终要成为创造就业的主要源泉。因此,要积极鼓励农民进城创业。咬定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建设目标,突出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开发新城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努力打造人居型、特色化城市,增强集聚人口的能力。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降低进城门槛,放宽进城条件。浙江省和台州市都已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新政策,要对照上级政策,及时制定本县具体的实施方案,最终实现这样的目标:凡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经营场所,并有稳定生活来源的,都允许在城镇落户定居,并赋予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与城镇居民一样的权利。

(三)努力推动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一条投资最省、见效最快的非农化道路。经济全球化要求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市场化流动,并实现最优配置,人力资源也不例外。转变谁管的人多谁越有政绩的观念,遵循“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最能赚钱的地方迁移。深入实施走出大山工程,实现3年内3万名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分期分批移民。打破“梯度置换”的传统模式,在城镇规划建设一定档次的安置区,让移民一步到位变成市民。逐步减少政府对高山、深山地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把这部份财政资金转移到移民的贴息上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异地脱贫致富、非农化步伐。同时,抓好整分结合,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向发达地区农村转移,向国际劳务市场转移。加强政府的推动作用,出台领导干部包点制度,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并要考虑把人口的流转作为党政一把手的年终考核指标。对人口迁移涉及要到工商、公安、计生、财税、民政等主管部门办理各种证照的,必须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坚决杜绝乱收费,为人口迁移提供最优惠的服务,将人口迁移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四)大力推进土地流转。

动人不动地,割不断农民与土地的天然联系,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逆向非农化”。动人又动地,将使非农化拥有强有力的助推器。要坚持“稳制流权”的原则,在人口流转的同时跟进土地流转。随着形势的发展,土地的收益功能不断下降,保障功能相对上升。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损害农民的承包权,就赋予了农民一定程度的保障,这是当前推进土地流转的前提。土地流转要循序渐迸,有条件的先搞。着重抓好两种人群的土地流转。一是外出11.4万农业人口的土地。以天台县人均耕地0.5亩计,可流转7万亩。二是兼业化农户的土地。据对天台县平桥镇200家年产值50万元以上个私企业的统计,195户仍有承包地总面积达376.8亩。全县个私企业按2700家计,这部分可流转农田5000多亩。土地流转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转包、转让、入股、反租倒包、招标拍卖、土地信托等,哪种方式最切合实际就采用那种方式。流转的土地,一方面可以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资本。另一方面,可探索将土地承包权转化为社会保障金个人帐户,“折股到人,股随人走”,彻底改变土地对农民的束缚,使农民有保障地、完完全全地转化为市民。

(作者: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学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