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时间:2023-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_齐勇锋集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受到如此高度重视,摆在这样突出的位置,在我党历史上还是不多见的。这充分说明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兼容性的鲜明特点,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与时俱进,从而在创新中使自身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始终保持其青春和活力,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必将出现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中华民族将以富强、民主、文明的崭新姿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史表明,文化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它的发展和繁荣,既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发挥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不懈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新,同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体制做保证。应当看到,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举世罕见,因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明显后发优势;同时,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建设,以及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也具有相当的基础,从而为新时期加快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和文化生产机制还没有摆脱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行政性资源配置模式的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部门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潜能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其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难以适应我国加入WTO以来跻身国际文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迎接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高潮,第一就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失时机地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和文化生产机制,解放和发展我国的文化生产力,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体制保证。

第二,要把国有文化部门的改革摆在重要地位。因为国有文化部门占有我国文化资源,包括文化人力资源的绝大部分,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加快国有文化部门的战略性改组,实现国有文化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产品生产机制的转变,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当前,要在继续进行国有文化产业集团试点、股份制试点和国有文化部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的改革,探索国有资本在文化部门的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途径和方式,加强国有资本对垄断性和公益性文化行业的投资力度,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由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落实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积极推进国有文化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部门与岗位的责任制度,强化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基础管理,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第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加快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文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了民营文化企业的迅速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增加文化市场的有效供给,发展和完善我国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而且还吸纳了大批就业和再就业人员,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使民营文化企业在新形势下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降低投资准入门槛,改革审批制度,在产业政策方面对民营文化企业以更多的扶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对国有中小型文化单位进行嫁接改造,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混合经济的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和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格局。

第四,积极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做保证。一是要逐年增加国家财政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投资比例,把重点文化项目的投融资纳入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年度计划,在国债投资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形成国有资本的投资增长机制;二是结合国有资本管理与运营体制的改革和国有资本布局的调整,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退出的收入,用于对国有文化部门进行结构调整的人员安排和坏账处理,或国有大中型文化单位的再投入,形成国有资本的投资补偿机制;三是有计划地安排一批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的大中型文化单位,通过股份制改造,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或企业债券,强化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不失时机地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用于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资源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与运营的专项资金支持;五是鼓励国内外各界人士和社会法人捐资兴建各类公益性文化项目,形成国家和社区公益性文化项目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第五,改革和理顺国家文化宏观管理体制。针对当前国家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存在的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和“管办不分”的积弊,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现有的国家文化宏观管理部门进行优化整合,建立统一、高效的国家宏观文化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强化综合管理职能,弱化行业管理职能,通过对现有职能进行分解,保留并加强诸如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文化产业政策、特许行业的市场准入审批等行政职能,而将行业管理与自律、市场管理与监督等方面的职能逐步分解到行业协会,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在对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改组、改制的同时,逐步在产权关系和人事关系上与之脱钩,促使国有企事业文化单位及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体制基础。

(本文撰写于2003年12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刚刚开始之际。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想把笔者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初步的框架性思考发表出来,与学术界进行交流和讨论。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2004年2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