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脑时代的年画命运

电脑时代的年画命运

时间:2023-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时下这个社会新闻、时装杂志、商场厚黑和理财指南充当文化主角的时代,西方文化一拥而入,快餐式、消费式的商业文化像沙尘暴一样弥漫了中国人的精神空间,民间文化仿佛已成为一个失踪已久的弃儿,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谈论年画、剪纸等等之类也似乎成了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这正是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年画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
电脑时代的年画命运_晚清都市的风情画卷:上海小校场年画从崛起到式微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现代化、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它们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长期遗留的精神桎梏作祟,我们的民间文化正在慢慢地枯萎和死去。综观世界,发展中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往往会自我鄙视和轻贱,会盲目抄袭强势经济国家的文化,而对自己的文化丧失自尊和自信,甚至把国际化和西方化混为一谈。在时下这个社会新闻、时装杂志、商场厚黑和理财指南充当文化主角的时代,西方文化一拥而入,快餐式、消费式的商业文化像沙尘暴一样弥漫了中国人的精神空间,民间文化仿佛已成为一个失踪已久的弃儿,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谈论年画、剪纸等等之类也似乎成了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造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误解,认为过去的文化就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中几成为共识。这正是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年画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由年画发展而来的上海月份牌画

从本质上来说,年画是属于农耕文明的,但我们现在面对的却是一个火箭取代马车、电脑取代算盘的时代,而年画的“韵味”显然更属于马车和算盘。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处境下,农耕文明已趋于瓦解,作为农业社会生活品的年画实际上已经沦为消亡之物。它和现代人的生活日益脱节,相反文化性却逐渐显现,成为与历史记忆相连的收藏品和装饰品。作为民间文化之一的年画,根植养育它的土壤是百姓的日常生活,一旦离开了市井状态、世俗式样,它也便从民间文化转变成历史文化,脱水褪色成为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即便在某些乡村还有生产,它也成了让人参观、被人收藏的精细工艺品,而丧失了当年的粗犷率直、飘逸自若乃至套色不准、线条漫漶等等年画特有的那种原汁原味。其实,消亡的远不仅仅只是这些,古人司空见惯的常识,今人生疏如隔世,古人习以为常的风俗,今人不屑如泼水,我们的民间文化正在逐渐失去养育滋润它的土壤。

民间文化的这种式微乃至消亡,还体现在细节的流逝或者被遗忘上面,也就是说,我们丧失的不仅是物质本身,同时连无形的精神记忆也一起流失了。一种民俗的消亡,往往先是寄予这种民俗的功能消失了,然后才被人们放弃。这是民俗渐渐地淡出人们生活的常见方式。拿年画赖以生存的过年习俗来说,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吧,那些过去属于享受过程的乐趣如今还存在多少?以往从腊月开始准备年货的漫长过程,现在已被浓缩到了在超市中的几个小时集中采购;以往须亲力亲为的年节除尘,如今也乐得花钱雇个钟点工代劳;过去年夜饭的热闹忙碌,也化为了今天饭店酒楼的围桌一餐;以往整个长长的过年节假,现在只剩下了从初一到初三的这三天法定假日;过去“新衣冠,肃佩带”,先祭拜祖宗,再走访亲朋的过年习俗,今天又有多少家庭还在遵守延续?年画是以前过年时家居墙壁上必不可少的装饰物,代表了合家团聚的快乐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如今城乡百姓的传统住房已渐为现代的新居所取代,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家庭装饰观念的转变,还有多少人会在精心粉刷的墙壁上去张贴一张画纸?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无数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遗忘。任何一种民俗都是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注定了很多民俗的消亡,年画就这样风光不再,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慢慢枯萎。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的时尚潮流已经将生活格式化了,更多的人愿意追求经济效益、金钱关系和物欲享受,而难有一份心平气和的心境去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享受它的艺术熏陶,感受生活的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