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展示时尚的场所

展示时尚的场所

时间:2023-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清末民初的私家园林中,张园不但以场地最广而驰誉沪上,而且因演说、展出频繁,娱乐样式众多而独步一时,很多时髦的玩意都是先在此亮相,然后逐渐推广,张园也因此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张园还常于春秋两季举行花会,届时姹紫嫣红,满园芬芳。晚清青楼著名的“四大金刚”之雅号,也是因张园而起。各种时尚的演出游艺活动也是张园的一大特色,诸如弹子房、抛球场、剧院、书场、茶楼、饭馆等等,这里一应俱全。
展示时尚的场所_晚清都市的风情画卷:上海小校场年画从崛起到式微

在清末民初的私家园林中,张园不但以场地最广而驰誉沪上,而且因演说、展出频繁,娱乐样式众多而独步一时,很多时髦的玩意都是先在此亮相,然后逐渐推广,张园也因此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如1886年,张园在众多园林中率先试燃电灯,一时火树银花,大放光明,吸引了大批游客。张园还常于春秋两季举行花会,届时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园中最有名的是菊花,张叔和曾不惜巨资,从世界各地引进珍稀品种举办菊展,获得游客交口称赞,《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中专门有一节“味莼园菊花大会”记叙此事。晚清青楼著名的“四大金刚”之雅号,也是因张园而起。当时每逢礼拜,众多时髦倌人均往安垲第喝茶,其中陆兰芬、金小宝、林黛玉、张书玉四大名校书一度更是每日必到,李伯元主持的《游戏报》为之大肆张扬,一时“四大金刚”的雅号名播海上。1917年,上海美专在张园举办美术展览,因其中有若干裸体模特素描而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刘海粟“艺术叛徒”的称号也因此而伴随了他一生。这些轶事逸闻都来源于张园,给张园增添了不少情趣,而张园内常设的一些营业游艺设施更给这座海上名园绘上了极其丰富的色彩。本书谨试叙一二。

1.电影。说起电影,世人只知徐园,殊不知张园也是开风气之先的拓荒者。徐园放电影是1896年,此举被誉为是电影引入中国之始。那么张园到底是何时开始放映电影的呢?由于园主未登广告,今天已难以确晓。现在知道的是起码在1897年初夏,电影已开始在张园露面,细心的孙宝瑄在这年6月4日的日记中作了记载:“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滕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4]孙宝瑄的这一记载,可以说是目前所知中国人对电影这一新鲜事物的最早观感。这以后,电影放映始终是张园招徕游客的一张王牌。清末有人游张园,曾仿金圣叹批《西厢记》,罗列快事,演为十则,其中一则即为:“夜间看电影,正苦目光短视,而眼镜忘未携带,忽友人以千里镜相借,得以纵观,岂不快哉!”[5]这正说明了当年在张园看电影已成为一件寻常事。

2.照相。如罗列清末最时髦的洋玩意,照相肯定可以名列前茅。在这方面,张园也是最早尝试吃螃蟹的先行者。当时上海虽然已有好几家照相馆,但都是室内摄影,布景皆为人工绘制,显得呆板不够自然,缺乏生气。1888年秋,一家名叫光霁轩的照相馆在张园内开张,它充分挖掘园林的优势,打出了“照相连景”的招牌:“照相之法,由来久矣,第未得胜地补景,殊难清雅。今本轩特聘名手,假寓味莼园,诸公光顾者,或登亭台,或倚假山,或小饮花间,或临流垂钓,随意选胜可也。”[6]这则广告,确实可以说摸准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1891年金秋时分,张园内又开设了一家名叫柳风阁的照相馆(张园景色优美,连照相馆的店名也都这么风雅),它也打出了“园景照相”的招牌,并推出了不少吸引人的新品种:“本馆精求新法照相,分外酷肖,实为近时独擅之秘。磁片亦可映印,并备有古装女身服色,更觉风雅。着色鲜艳,历久不退。现假张氏味莼园设馆开印,园中各景,任便设照。”[7]这以后,在张园内设店营业的照相馆还有多家,连赫赫有名的宝记也曾在园内开过分店,与园主拆账分成。张园地处市中心,园景又吸引人,故游客众多,川流不息,照相馆的生意也因此获益匪浅。据记载,很多名人都在张园留过影,如孙中山、黄兴、张元济、夏曾佑、伍光建、郑孝胥等。

清末张园内的游乐设施

3.游艺。各种时尚的演出游艺活动也是张园的一大特色,诸如弹子房、抛球场、剧院、书场、茶楼、饭馆等等,这里一应俱全。1903年,张园举办自行车大赛,赛程一英里,设有大奖,吸引了大批游客,很多人因此才认识这种当时尚属时髦的交通工具;1909年12月和1910年4月,著名拳师霍元甲在此设擂,先后与多人过招,并拟与美国拳师奥皮音比试,后因奥失约而取消。每年演放的各式焰火也是张园最受欢迎的项目,即时,张园必人山人海,观者无不目眩心醉,媒体也好评如潮。当时引自国外的一些时髦游艺设施,如过山车等,也大都在张园内陈设过。这些新颖的游艺节目很引人瞩目,但华人多喜欢看热闹,真正敢一试身手的并不多。孙宝瑄1903年夏游张园,留下了他尝试坐“轮舟”的感想:“西人于园中筑高台临池,上下以车,轮行铁路,用机关运动,人出小银圆二枚,则许乘车登台,即坐小舟自台上推下,投入池中,舟颠荡若甚危险,其实无妨也。西人喜之,乘者颇众;华人胆怯,多不敢尝试。是月,余与芝生二人乘坐一次,始大悟此戏可以练胆。”[8]当年为推广这项游艺节目,外国人还特地印制了明信片,广为宣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