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新加坡的社会工作教育:现状与发展 王德丰 陈树强 1993(4)60
《周礼》等早期文献中反映的社会福利思想 张新华 王文涛 1993(6)46
香港社会工作教育课程设置状况及其对内地社工教育的启示 陆士桢 酒曙光 1994(1)39
香港理工学院社会工作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陈树强 1994(1)44
从香港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过程看我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目前的任务 孙立亚 1994(1)51
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探源 陈秀强 1994(2)59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之思考 陆士桢 1994(3)2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院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初探 王 宇 1994(3)27
社会工作的实质:历史的观点 陈树强 1994(4)54
社区工作价值系统及其在中国的成长模式 张新华 1996(1)84
家庭变化与社会工作专业化 史柏年 1996(2)49
简论政府社会福利角色及政策的转变 陈树强 1996(3)73
新时期农村阶层结构变动的若干特点 曹忠斌 1997(1)89
老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 史柏年 1997(1)94
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启示 史柏年 于艳军 1998(1)97
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工作探讨 樊新民 1998(1)103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江 娅 1998(2)1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基本概念的转变 陈树强 李翊骏 1998(3)101
对西方离婚现象的分析 爱德华·惠特曼 1998(4)110
稳定态与非稳定态人口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分析——养老保险课题研究之一 王鉴岗 尚新力 张勇进 1999(1)94
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理论探源史柏年 1999(3)108
作为一个实践领域的社会福利政策 陈树强 李翊骏 1999(4)107
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社会政策探讨 桂世勋 2000(5)94
养老保险债务的偿还思路 史柏年 2000(5)100
个案工作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 童 敏 2000(5)104
社会工作与成人教育 吴 铎 2000(5)109
内需不足的社会学分析 孙立平 2000(6)72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议题 孙 莹 2001(2)96
社区文化产业:繁荣国际大都市文化的新观点 鲍宗豪 2001(4)99
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江 娅 2001(4)104
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汪 慧 2001(4)108
“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 孙立平 2001(5)65
中国儿童社会福利需求探析 陆士桢 2001(6)73
养老保险改为分账管理后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王鉴岗 2001(6)78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王 放 2001(6)84
心理咨询员的个人成长 蔺桂瑞 2002(2)58
社区照顾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钱 宁 2002(4)94
试论影响中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变化的若干因素 郭伟和 2002(4)10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大纲 库少雄 2002(4)105
关于志愿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 江汛清 2002(4)110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不足及定位 陈 薇 2002(4)116
社区概念发展的历程 姜振华 胡鸿保 2002(4)121
关注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新变化 本刊编辑部、北京东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2002(5)109
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进入风险区 姚裕群 莫 荣 2002(5)118
“潘晓问题”大讨论的社会学思考 徐贵权 2002(5)124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王鉴岗 2002(6)127
当代生育新技术的社会学思考 樊新民 2002(6)131
中国社会心理嬗变:1992—2002沈 杰 2003(1)133
简论阿马蒂亚·森理论对中国反贫困的启示 李正彪 2003(1)140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 王雅林 2003(2)102
大学生社团社会学角度之考察 李 健 2003(2)108
我国现代婚姻暴力问题现状及对策 王维航 2003(2)120
城市外来贫困人口的生活形态——来自北京100个外来贫困家庭的调查 周拥平 2003(4)126
浅谈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 张洪英 2003(4)135
对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方案》内容及其经济相关性的分析 王鉴岗 2003(6)101
论养老模式形成与变迁的内在逻辑 崔红志 任天成 2003(6)107
社会救济养老制度在农村的实施 郭孟谦 2004(1)112
总体研究设计思想的展现 王 玥 2004(1)117
浅议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模式 陈 微 2004(1)124
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问题初论 陈树强 2004(3)129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服务 王 放 2004(3)134
结构方程模型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韩 辉 2004(3)139
从边缘到主流——对京、沪、穗三地“流动知青”的定性研究 周拥平 2004(4)41
外来人口贫困问题的研究方法探讨陈 涛 2004(4)47
悲伤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班主任去世之后 杨渝川 陆小娅 等 2004(5)30
志愿服务与义务工作:两种观念影响下的行为模式——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为个案的研究 谭建光 2004(5)50
中国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 王鉴岗 2004(6)107
专业形象的定位与塑造——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许莉娅 2004(6)112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任天成 崔红志 2004(6)119
养老产业的区域分工——兼论三亚市发展养老产业的可行性 杨逢春 2004(6)126
社会服务机构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的困境及出路 乔世东 2005(1)130
关注弱势群体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马 灿 2005(1)135
发达国家的工作福利制对中国低保政策的启示 肖 萌 2005(1)138
社会排斥、社会工作与艾滋病防治 周晓春 2005(3)6
沿海城市志愿服务创新及其对社会转型的意义——以中国深圳市为典型个案的研究 吴先浪 2005(3)34
大力推进志愿服务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卢雍政 2005(4)1
建立和谐社会:志愿服务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 陈立思 2005(4)4
弱势群体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认同及其意义 吴亦明 2005(4)7
防灾意识与地震应急救援志愿工作 王志秋 2005(4)10
利率变动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王鉴岗 2005(4)86
理念与策略:社会工作教育中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孙 莹 2005(4)90
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刘志红 曾 岗 2005(4)97
对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缴费的分析 李 芳 2005(4)102
社会如何更美好——重温费孝通先生的富民思想和重(初)访耿车的思考 周拥平 等 2005(6)125
近十年来中国城市社区研究的理论视野 姜振华 胡鸿保 2005(6)137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与探索分析 李太斌 2006(1)129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近20年来社会学相关研究的回顾 刘 畅 2006(1)135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反思与启示 陈钟林 吴伟东 2006(1)140
津贴志愿者概念及其论证 汪智汉 吴 猛 2006(2)12
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参与途径 邢正军 张 曙 2006(6)82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模式的选择 王鉴岗 2007(1)111
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和价值冲突 江 娅 2007(1)124
关注抗逆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领域的新走向 田国秀 曾 静 2007(1)130
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社会工作关系的透视 张洪英 2007(1)134
“理性社会—和谐社区”的初步探索 周拥平 2007(3)109
社区参与:对社区居民与居委会互动关系的透视 姜振华 2007(3)114
我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的调查报告 樊新民 周 军 韩 辉 2007(3)121
论我国社会救助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王 飏 2008(2)130
“亲而不近”:城市知识分子空巢家庭的亲子关系——以北京市B大学退休教师养老状况为例 陈文玲 2008(2)134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薛在兴 2008(2)140
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 谭建光 朱莉玲 2008(3)19
中国志愿组织的典型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启智服务总队的考察 周大鸣 杨小柳 揭英丽 2008(3)26
国际志愿服务及其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江汛清 2008(3)30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宏观保障 王鉴岗 2008(3)112
养老保险制度中经济支持与服务保障的一体化构建——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史柏年 2008(3)115
高校社团活动的社会评价和价值期待——对高校社团社区服务活动的研究报告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 2008(3)12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老年志愿者服务 王 放 2008(4)127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张严方 2008(4)132
一个现代乡村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前卫做法——北京韩村河村社会建设政策研究 樊新民 付 伟 肖一鸣 夏亚涛 2008(4)136
公用事业普遍服务简析杨志钢 雷玉琼 2008(4)140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博弈及帕累托均衡解 王鉴岗 2009(1)126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一种理论解释 柴定红 熊贵彬 2009(1)133
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状况的个案研究 赵 莉 2009(1)138
社会工作:社区矫正主体论 史柏年 2009(3)109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的有关问题探讨 乔世东 2009(3)115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志愿服务体系——从北川灾区志愿者谈起 陈 纬 2009(3)120
社会养老制度改革方案选择 熊贵彬 2009(5)133
专业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介入及模式探讨——以北京市中关村街道华清园社区服务站为例 姜振华 2009(5)138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的实施路径探讨 杨 娟 2009(6)75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面对的挑战及对策 陈锦晓 2009(6)80
志愿精神在中国社会的兴起 沈 杰 2009(6)111
重大国际赛会推动下的志愿事业 谭建光 2009(6)118
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张网成 陈 涛 2010(2)124
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台 红 刘 辉 2010(2)135
中国社会工作者素质模型实证研究 马 灿 2010(3)115
临时性救助管理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研究 王秀江 2010(3)125
专业社会工作融入党的社会工作实践探析——以北京市商务楼宇社会工作服务站实践为例 熊贵彬 2010(5)123
浅析当前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 苗艳梅 杨 倩 2010(5)128
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陈东恩 2010(6)137
浅析角色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郭 瑜 2011(1)127
乡村文化生活的失落与回归——以浙江省为例 王丽燕 2011(1)132
制度资源与组织载体: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思考 吴建平 2011(1)138
资源配置与权力的定位——对1949—1978年中国社区结构演变的解读 刘玉东 2011(2)56
社会网相关理论及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赵 莉 2011(2)120
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研究 孙洪哲 刘 琦 2011(2)136
灾后民房重建:基层集体动员模式及其影响 喻 东 2011(3)133
日韩两国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及其启示 杨 锃 2011(4)89
武汉百步亭社区建设的创新及其社会学阐释 樊新民 朱莹莹 郭秀娟 2011(4)116
上海市驻校、联校社会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刘宏森 2011(4)121
“社会资本”为本的中国社区建设模式建构的行动研究——以济南舜耕社区发展项目为例 张洪英 丁惠芳 2011(4)125
中日美救灾体制比较——以汶川地震、东海岸地震、卡特里娜飓风为例 熊贵彬 2011(6)115
浅论岗位胜任特征模型 赵凤敏 2011(6)119
当前我国社区公益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卫小将 王渭巍 2012(1)133
广西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 樊新民 2012(2)90
脱贫行动理论构建及其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 徐选国 2012(2)96
社会保障中的国家责任 王 玮 程 蕾 2012(3)77
社会工作发展三大动向分析 熊贵彬 2012(6)127
社会工作者保护保障机制探析 徐 翀 2012(6)1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