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秦人氏族,作为一个无身份、无地位、无地盘的弱小奴隶氏族,因其擅长养马,且守护“西垂”有功,遂有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诸侯”之事,并将“岐以西之地赐予秦”,允其建国。但当时的“丰岐之地”及其以西的大片土地,经常受到戎狄部落的侵扰,而“丰岐之地”的东边,即关中东部还有西周留下来的梁、芮小诸侯国。这使秦人无驻足之地,更增强了他们的忧患意识,激发了他们东征西伐的历史使命感。在秦襄公到秦穆公的时代,先后用了一百二十多年的时间,消灭了梁、芮小国,并“用由余谋”离间西戎首领,将其彻底打败。至此,从陕西、山西交界处的黄河西岸起,直到遥远的西方,至今甘肃中部以至更远的地方,都由秦国所控制。这就是秦穆公时代“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丰功伟绩。商鞅变法之后,秦孝公又以优厚的条件招徕晋人来秦垦荒种地,到战国末年,关中地区大部分已成肥沃良田。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秦惠文王时,又西取巴蜀,这样,秦国便“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史记》)粮食与物资生产供应已不成问题。应该说这是秦之所以强盛乃至最后统一六国的坚实物质基础。
到了汉代,由秦王嬴政采纳建议,征发大量民工,并亲自主持开凿的横贯关中平原长达三百多里的郑国渠,已经成为关中地区主要的灌溉系统。所以,《汉书》云:“郑渠成,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关中始为沃野。”可见富庶的关中地区,对大汉帝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到了唐代中期,由于遭受战乱,又因历经多次分裂割据,关中地区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已经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正如钱穆所说:“据关中水利言之,唐又不如汉,而唐后又更不如唐。”由此可见,长安和关中地区的经济状况,对汉、唐帝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