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城市文明出现甚早,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随着西藏社会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生产力出现较大发展,部落形成,阶级分化,早期聚落出现,并逐渐演化成城市雏形的堡寨。堡寨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直到吐蕃王朝建立后才发生质的变化。公元6世纪,雅砻悉补野部的朗日松赞灭掉了雅砻部落北部最大的部落苏毗,完成了统一雅鲁藏布江南北的业绩。7世纪初,松赞干布征服山南及其邻近列国,兼并象雄,统一西藏,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吐蕃王朝。吐蕃王朝雄踞我国西南、西北广大地区,“其地东与松、茂、嶲接,南极婆罗门,西取四镇,北抵突厥,幅员万里,汉魏诸戎所无也”[1]。633年,为更有效地管理新政权,松赞干布将统治中心由偏南部的琼结迁到位于吐蕃心脏地带的拉萨河谷,“率左右,渐临布达拉宫,乃于此修建王宫”[2]。“其人或随畜牧而不常厥居,然颇有城郭。其国都城号为逻些城。屋皆平头,高者至数十尺。贵人处于大氈帐,名为拂庐”[3]。此时的拉萨已然是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纵观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早期城市大都孕育于河谷平原地区。如长安位于关中平原,成都位于成都平原。平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地形平坦,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拉萨的城市发展也未背离此规律,拉萨之所以成为西藏的中心城市也是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发达的农牧业为拉萨城市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拉萨是西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早在部落时期农牧业就已经较为发达。拉萨地处拉萨河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十分有利。这里较早就使用了牛耕,并发展水利,在西藏发展史上具有领先地位。据记载,拉萨的农田水利较为发达,“渟菅坡地之水以作池”[4]。另外,畜牧业也十分兴盛,畜牧技术较为先进,牧人可以“将公母野牦牛驯养为公母牦牛,将公母山羊养成绵羊,将公母狼驯养为犬,驯养畜类已包括牛、黄牛、犏牛、骡、马、驴、山羊、绵羊、骆驼、猪、犬等”[5]。吐蕃王朝时期,拉萨平原和雅鲁藏布江一带已是牛羊遍野,农田成片,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据载,在6世纪末,西藏境内人口已达85万~90万。西藏农业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耕牛的使用,与人力相比,耕牛力气更大,速度更快,一方面提高了农业劳动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进步,特别是不同畜种杂交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藏民可以培育出犏牛、骡子等优良的杂交牲畜。“人们开始储存山地草类以供冬春之需,犏牛是农耕的主要畜力。”[6]耕作技术上更是出现了二牛抬杠的犁耕法,使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进步。其时拉萨的农民“钻木为孔作轭犁,二牛轭开荒原,导汇湖水入沟渠,灌溉农田作种植”[7]。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耕地的扩大,故而拉萨河谷农田弥望,阡陌纵横。农产品也开始丰富起来,有小麦、青稞、荞麦、粟米、蔻豆等。畜牧业方面,秋冬季有固定牧场,春夏两季仍逐水草而居,不再搞单纯游牧。因而畜牧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畜牧种类日益增多[8]。发达的农牧业为城市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便利的交通和手工业的发展成为拉萨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处于河谷地带,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控制北方、东方的苏毗和诸羌。同时,与吐谷浑、南诏、唐王朝都有频繁的经济往来,贸易形式多样化,包括朝贡、馈赠交换、使团商贸、互市等,商人们将各地物质汇集拉萨,并通过拉萨转往西藏各地。此时的拉萨担当着对外交流沟通的重要枢纽功能。
拉萨的手工业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冶铁业的发展和铁制工具的制造、使用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拉萨工匠所造铁制农具坚硬、锋利,远胜铜器、青铜器,和木石用具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铁农具的使用,特别是犁的使用,为农民大面积地开垦荒地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使广阔的森林地区的开发成为可能。
(三)优越的战略位置成为吐蕃王朝选址拉萨的重要原因
拉萨北有念青唐古拉山为屏障,东连娘波、工布等地,西邻羊同,南面依托雅隆河谷,位置适中,布达拉山、药王山、磨盘山环绕其间,地势险要,可攻可守、水草丰盛,军事防御功能尽显。同时,定都拉萨使松赞干布牢牢地控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特别是开拓了雅鲁藏布江以北地区。优越的战略地位便于吐蕃对外用兵和开辟对外交通,也有利于拉萨与各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可知优越的战略位置对拉萨城市的发展影响甚大。
综上所述,吐蕃时期的城市已经与部落时代的堡寨有明显区别了,不再仅仅考虑军事功能与原始宗教因素。拉萨的定都更多是因为其农牧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