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新疆城市人口规模和建成区规模的变化

世纪新疆城市人口规模和建成区规模的变化

时间:2023-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20世纪上半叶新疆城市人口规模与建成区规模的变化。由于新疆总人口数量非常有限,因而城市人口规模就不可能有较大的扩展。上表是根据东亚同文会的调查整理而成,这是目前有关20世纪40年代初新疆城市人口记载较详细的资料。新疆建省时,迪化除军队之外,城市人口仅数千人,其后人口逐渐增加。20世纪上半叶,南疆城市人口在2~3万之间的城市只有2个,即阿克苏和叶尔羌。而博乐等城市则因资料缺乏,无城市人口统计。
世纪新疆城市人口规模和建成区规模的变化_中国西部农牧地区城市历史变迁研究

城市规模可以分别从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等方面进行考察,但一般更多地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确定。因为人是城市的主体,在一定期限内一定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实际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与特点,因而人口规模的大小对于城市与区域研究都十分重要。而用地规模也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且非常直观。

(一)20世纪上半叶新疆城市人口规模与建成区规模的变化。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一级行政区划,但是新疆的总人口却在各省区中排名倒数第二,仅多于西藏。清中期,新疆人口不足百万人,新疆建省以后,人口才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宣统元年(1909)新疆人口总户数为428629户,男女合计为2029230人[7]。以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计算,1890年新疆为0.89人,蒙古和西藏各为1.21和1.29人[8]。由于新疆总人口数量非常有限,因而城市人口规模就不可能有较大的扩展。

20世纪上半叶,由于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受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而城市人口规模都普遍较小,最大的城市没有一个超10万人。如果将新疆的城市人口按层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城市人口2000人以上的城市,这部分城市按国际通行标准,基本达到城市聚落的人口标准;二是城市人口在1000~2000人之间的城市,这部分城市虽然未能达到城市聚落的人口标准,但除政治行政功能外,也具有一定其他功能;三是城市人口在1000以下,这部分城市的功能极不完善,多为农业城市。

表4 20世纪40年代初新疆各主要城市人口分层统计表

续表4

续表4

本表资料来源:支那省别全志刊行委员会编纂:《新修支那省别全志·新疆省》,东亚同文会发行,1944年,第210~348页。

目前有关20世纪上半叶新疆城市人口的统计资料都极不完整,也不够准确,同一个城市的人口数据可能有不同的记载,因而以上的统计只能窥其大概。上表是根据东亚同文会的调查整理而成,这是目前有关20世纪40年代初新疆城市人口记载较详细的资料。根据上表的统计可见20世纪40年代初新疆2000人以上的城市有35个。其中3~6万人之间的城市仅有迪化、伊宁、疏附三个城市。迪化从晚清新疆建省以后就一直是新疆省会,因而聚集了较多的工商业人口,同时还有数量较大的军队集中于此(这部分人口未计算在人口统计中),因而成为新疆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关于迪化城市人口记载不一,多不准确,如曾任俄国驻新疆领事的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写道:“乌鲁木齐的居民按最近(1903年)中国官方普查统计,是13万人,其中汉族10万人,其余是伊斯兰教徒和其他民族。夏季居民的人数大大增加,因为有将近1万人从东土耳其斯坦和其他一些地区来打临时工。即使除此不论,这个城市的居民人数也由于来自中国内地各省的移民而不断增加着。”[9]但更多的资料表明20世纪初年,迪化的人口并无如此之多,城市人口不可能达到10万人。新疆建省时,迪化除军队之外,城市人口仅数千人,其后人口逐渐增加。宣统元年(1909),据官方统计迪化城市居民共有7342户,共计38994人,其中外省移民有21611人,占总人数55.42%,新疆境内移民3798人,占总人数的9.74%,本城原来的居民仅万余人[10]。当然以上人口并未包括军队在内,不过军队人数也远未达到居民总数的1倍之上。从清季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迪化没有发生大的战乱或瘟疫疾病等,因而没有出现人口的大量减少情况,而20世纪30年代迪化的人口也仅四五万,故1903年迪化城市人口就达10万以上的说法显然不准确。据东亚同文会调查,盛世才执政后对迪化制定了新城计划,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居民的增加,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初迪化的居民仅有0.5万~1万户,人口也只有3万~5万人[11]。伊宁(宁远)在民国时期取代惠远成为伊犁地区的中心城市,该城原为伊犁九城之一,以军事功能为主,咸丰年间开埠通商后,城市功能发生变化,商贸功能加强,逐渐成为新疆西部的重要对外贸易中心,人口有较大的增加。新疆建省后伊宁(宁远)为伊塔道治所,成为伊犁河谷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有较大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初伊宁城市人口达5万余人。喀什噶尔(疏附)一直是南疆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在清后期即达22487人[12]。民国以后,它仍然是南疆地区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与苏联和英印的贸易都较为兴盛,因而人口也逐渐增加,至20世纪40年代初喀什噶尔的城市人口约5万人[13]

20世纪上半叶,南疆城市人口在2~3万之间的城市只有2个,即阿克苏和叶尔羌。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为清代南疆东四城之首,民国以后为阿克苏道(行政区)治所,不仅是南疆东北部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阿克苏河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商人云集。叶尔羌是南疆八城之一,历史悠久,商业较发达,因而民国时期人口也较多。南疆城市人口在1~2万之间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和阗、奇台、吐鲁番和疏勒,这些城市都位于重要的交通要冲,商业较发达,因而城市人口也相对较多。20世纪上半叶南疆城市人口规模在0.4~1万人之间的城市有10个:于阗、哈密、绥来、绥定、额敏、拜城、莎车、库车、巴楚、英吉沙;人口在0.2万~0.4万人之间的城市有9个:孚远、叶城、塔城、承化、乌什、墨玉、伽师、焉耆、鄯善;人口在0.1~0.2万之间的城市有12个:洛浦、库尔勒、策勒、昌吉、呼图壁、木垒河、镇西、阜康、温宿、泽普、巩留、霍尔果斯。此外,在有城市人口记载的城市中还有5个为0.1万人以下:乌苏、沙雅、乾德、尉犁、皮山。而博乐等城市则因资料缺乏,无城市人口统计。这些县城多为农业城镇,仅为数十户非农业人口的聚落,除县政府及相关机构外,就只有规模很小的市场,一般为本地农牧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城镇大都地理位置偏僻,对内对外交通极为不便,因而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都难以聚集,城市人口规模自然很小。

此外,20世纪上半叶,新疆的行政区域变动较大,因而部分清代较为发达的城市因行政地位的降低而出现衰落,人口规模越来越小,比较典型的有绥定。清季俄国驻新疆的领事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写道:“过去,绥定是整个中国西部地区的首府。在那里设置过以将军为首的最高行政机关,居民很多,贸易非常繁荣。当时,中国称绥定是中国西部的北京。”因而他估计20世纪初年“新、老两个绥定城的人口总共约有7万人”[14]。但民国以后,绥定由于行政地位下降,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方面都越来越边缘化,持续走下坡路,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小。20世纪40年代初绥定的城市人口仅1000余户,5000余人[15]。原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为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然而民国以后,城内民房大都废弃。伊犁九城其他的城市大都在民国以后相继衰落:惠宁城在清中期其城垣周长6.3里,规模甚大,但到20世纪40年代初,仅存城址;熙春城在20世纪40年代初也只有居民二三十户;塔尔奇城在民国以后完全荒废;广仁城原来也是城垣周长3.6里,民国以后城墙已多损毁,居民仅有200余户;瞻德城原城垣周长3.6里,民国以后仅有居民100多户。

清代民国时期,新疆城市人口规模与西藏城市人口规模很相近,城市人口规模普遍偏小,据《西藏新志》载,西藏首府拉萨的城市人口在嘉庆年间只有5万余人[16],其后一直到民国后期,拉萨的城市人口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保持在5万人左右。此外,西藏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都普遍偏小,除日喀则外,一般都在1万人以下,不及千人的县级城镇不在少数。

城市建成区规模与人口规模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城市人口越多,用地规模也就越大,而城市人口规模越小,用地规模也就越小。在农业时代,城市用地规模与其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中占据较大空间的主要为官署,其他社会机构较少,即使是教育机构所占空间也不大;而手工业也多为家庭作坊性质,所占空间也较小;至于商贸市场,也因商业规模和商品数量有限,所占空间也都较小,因而农业时代的城市建成区规模一般都不大。20世纪上半叶,新疆的城市人口规模都普遍很小,因而城市的用地规模也普遍较小。

表5 20世纪上半叶新疆城市用地规模一览表

续表5

续表5

本表资料来源:支那省别全志刊行委员会编纂:《新修支那省别全志·新疆省》,东亚同文会发行,1944年,第210~348页。

上表所列新疆各城的占地规模均可通过城垣周长来测算。清代至民国新疆所建城市大都修筑有城垣,其城垣周长一般都有所记载,而无城垣的城市一般规模都很小,为农业城镇,因而未列在上表中。在农业时代城垣修筑后一般都将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城市的空间范围也多为城垣所限定。但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部分城市的建设会超越城垣,向郊区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迪化、伊宁和喀什噶尔。民国时期的迪化城是光绪十二年(1886)合满汉两城而建成,城周11.5里。但迪化在晚清新政时期,由于推行军事改革,发展工商业,发展新式教育等,需要新的较大城市空间为载体,而城垣内已经较少有这样的空间以满足需要,因而工商业和新式学校多在城垣外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城市建成区,特别是四城门外沿交通主干道容易形成新的街市,如乌鲁木齐南关在清末民初就发展成为俄国侨民居住区,商店鳞次栉比,商户达几百家。民国以后,迪化的发展很快,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盛世才治疆时期,重点建设迪化,故城市建成区规模迅速扩大,1949年时市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伊宁的建成区面积在乾隆年间初筑之时规模较小,城垣周长仅4.7里。咸丰年间辟为商埠后,随着大批俄国商人前来经商,在城区北关外形成了新的街区,俄商麇集,被称之为新城,民国以后随着伊宁成为新疆的重要对外贸易中心,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新城建成区远超过老城区的范围。

喀什噶尔原为双城结构,分为回城和汉城,以回城的规模为大,为喀什道的治所,主要居住维吾尔族人。清后期,由于回城商业发展,人口增加,在城墙之外自发形成了若干街区,光绪十五年(1889),疏附县扩城,城垣“周十二里七分,规模之大过于省城”[17]

叶尔羌和和阗均为南疆八城之一,历史悠久,人口较多,工商业较发达,因而也是新疆诸城中占地较大者,其城垣皆建于清代,民国以后两城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城市规模一直都无较大的变化。

绥来、奇台、疏勒、阿克苏、哈密、莎车、库车、绥定等城市在清代是新疆比较重要的政治中心,多位于交通要道,因而民国以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的行政地位,故其建成区规模也有一定的扩大。库尔勒在清后期才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民国以后才设县,但因为居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人口增加较快,商业较发达,城市行政级别不断提升,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展。

总的说来,20世纪上半叶,新疆所有的城市建成区规模均不大,与其人口规模基本相适应,保持了农牧业时代的城市空间格局。

(二)20世纪下半叶新疆城市人口规模与建成区规模的变化

20世纪下半叶,新疆城市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人口空前增加,城市经济也有飞跃发展,因而城市建成区也较前有巨大的变化。

1949年,新疆的全部城镇人口仅有52.93万人[18],而新疆县级以上的城市数量达75个,其中33个县治为北疆城市,36个为南疆城市,6个为东疆城市。另有6个设治局,北疆5个,南疆1个。从城市数量上看,南疆城市要多于北疆城市。从整体上说,北疆城市(含设治局)为39个,南疆城市(含设治局)为37个,东疆城市为6个,分别占新疆城市(镇)总数的47.6%、45.1%、7.3%。新疆75个城市的人口总和为52.93万人,平均每个城市仅为0.7万人;由于迪化城市人口在1949年已经接近10万人,伊宁、喀什两城的人口分别在5万以上,因而3城的人口总量达20万人;另外新疆1万人以上的城市有7个,故大多数城市都在1万人以下,甚至有20余个县城人口在1000人以下,这些县城的功能极不完善,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

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使新疆一穷二白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19]。新疆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更是取得长足的发展。1952年新疆设立伊宁、喀什市,伊宁市人口有5万余人,市区面积扩大至7平方公里;喀什市人口仅3万余人,市区面积2平方公里。1958年设立克拉玛依市。1975—1979年,增设了石河子、奎屯、库尔勒、哈密4个市,使设市城市增加到8个。1980年底,新疆的城镇人口增至283.3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22.08%。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1983—1986年,先后设立了昌吉、塔城、阿勒泰、吐鲁番、阿克苏、和田、博乐、阿图什8个建置市。1992年设立阜康市,1995年设立乌苏市,1997年设立米泉市。到1998年底,新疆全区共有建置市19个,其中县级市17个,占设市城市的89.5%;地级市2个,占设市城市的10.5%[20];除建制市外,新疆还有建制镇103个,全部城市人口达582.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8.46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12%提高到29.9%;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167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年的490.2平方公里[21]

20世纪下半叶,新疆的政治、经济、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现代化转型,作为现代化载体的城市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城市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都是巨大的。参见下表。

表6 1978—2007年新疆城市人口一览表(单位:万人)

续表6

续表6

本表资料来源:《新疆城市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以上城市人口未包括流动人口,如果加上流动人口,各城市人口规模将更大,乌鲁木齐在2000年已经达到200万人,2010年达到300万人;库尔勒、阿克苏等城市的人口都在50万人以上。

表7 1985—2000年新疆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一览表

本表资料来源:《新疆城市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从以上两个统计表可见,20世纪下半叶新疆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都较20世纪上半叶有很大变化。一是从城市人口总体规模来看,城市人口从1949年的50余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500余万人,增加了10倍,城市人口规模普遍较前有很大的增加。二是城市用地规模也较前有巨大扩展,不少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倍甚至数十倍。三是出现了特大城市,作为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乌鲁木齐市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优先发展和超前发展,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甚速和城市用地规模空前扩大。1985年,乌鲁木齐的人口为100.2万,较20世纪初增加了约20倍;2000年,乌鲁木齐人口达148.52万人,较百年前增加了近30倍。1985年,乌鲁木齐的城市建成区规模达40平方公里,较百年前的城垣规模2.06平方公里扩大了近20倍,2000年,乌鲁木齐的建成区规模更扩大到139.55平方公里,较前增加了60余倍。2010年乌鲁木齐市下辖7区1县,全市总人口241.1938万人,是20世纪初年迪化城市人口的60余倍,是1949年的24倍;全市总面积为1378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39平方公里,是20世纪初年的164倍。

2000年,伊宁市的人口达44.59万人,比20世纪初的人口增加了10余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9平方公里,比20世纪初的0.35平方公里扩大了80余倍。另外,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工业城市克拉玛依和兵团城市石河子发展十分迅速,2000年克拉玛依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5.54万人;石河子市建成区面积为25.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3.44万人。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初期新疆一些很小的城市在20世纪后期得到超前发展,如在晚清时期还是县佐治所,到民国时期才成为县城的库尔勒,因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故而获得发展机遇,到20世纪末发展成为南疆规模最大的重要中心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较百年前增加了近百倍,城市人口达47.21万人,较百年前增加了300多倍;阿克苏也发展成为南疆东北的重要城市,2000年,其城市建成区为26平方公里,较百年前扩大了近30倍,人口为45.24万人,较百年前增加了20余倍。历史上南疆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吐鲁番、哈密和喀什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在20世纪下半叶均有较大扩展,吐鲁番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8.45平方公里,哈密城市建成区面积为25.89平方公里,喀什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8.5平方公里。昌吉城市建成区面积在20世纪初仅0.19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成为乌鲁木齐的副中心,因而城市建成区面积也迅速扩展,2000年达17平方公里,较百年前增加了近90倍。民国时期城周仅0.17平方公里的阜康城在20世纪后期得到较大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较前扩大了188倍。20世纪初年仅为乌苏县下属村庄的奎屯在20世纪后期发展成为县级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较百年前扩大了200多倍。塔城在20世纪前期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为0.14平方公里,20世纪末则发展到12平方公里,其面积扩大了80余倍。此外,新疆其他重要城市的面积都较前有较大的扩展,阿勒泰为8.58平方公里,博乐为13.1平方公里,阿图什为8平方公里,和田为11平方公里,乌苏为12.6平方公里,米泉为8.8平方公里,这些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均扩大百倍以上[22]

20世纪末,新疆有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个,2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7个。从纵向来看,新疆城市在百年间有巨大的发展,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新疆城市相比东中部地区仍然较滞后。

表8 1998年新疆城市和部分省区城市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一)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城市年鉴·1999年》,中国城市年鉴出版社,1999年。

①全国城市数目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8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共计为668个,新疆有设市城市19个,占全国总数的2.8%,而面积较新疆小得多的省区,设市城市数量远较新疆多,如广东省占到了全国城市总数的8.1%,城市数量相对较少的省区,如广西也与新疆持平,新疆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在全面较落后的状况显而易见。从城市的行政级别来看,也与其他省区有差距,新疆仅有2个地级市,占全国同级城市总数的0.9%。而广西的地级市数量远超新疆,占到了全国同级城市的4.2%。新疆有县级市17个,占全国同级城市总数的3.9%,略高于黑龙江省,但黑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城市的指标远远超过了新疆。由于在现今行政管理体制下,城市行政级别高低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特别是对于资源的利用和经济要素的聚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如喀什在改革开放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因仅为县级市,在整合区域经济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从而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

表9 1998年新疆城市和部分省区城市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二)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城市年鉴·1999年》,中国城市年鉴出版社,1999年。

①全国城市数目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从上表有关部分省区的城市非农人口规模来看,新疆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仅有1个,占全国该层次城市总数的4.2%,虽然不及山东、辽宁二省,但与江苏、黑龙江二省同等,这表明特大城市层次在新疆发展较好。然而新疆欠缺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的大城市。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新疆为7个,占全国该层次城市的3.4%,不及中东部发达和次发达省区,但好于西部的广西,而广西却有3个大城市,其在全国该层次城市的比重占到了6.3%。20世纪末,新疆有11个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在全国该层次城市中,只占到2.9%,均落后于上述省区,因而新疆也需要加快小城市的发展。由于大城市缺乏,加之中小城市数量较少,新疆城市体系极不完整,城市之间的互动性不够,城市对区域的带动性相对较弱。

20世纪后期,新疆初步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伊宁、库尔勒和喀什为次中心的城镇等级体系。新疆城市体系共有县级以上的大小城市87个,县级市以上城市19个,县级城镇68个,其中特大城市只有1个,中等城市7个,小城市11个,其余皆为县城。然而该城市体系中缺乏大城市,因此特大城市与中等城市之间出现断层。新疆面积十分广大,仅依靠乌鲁木齐一个特大中心城市会形成一城独大的局面,不利于区域整体发展,因而,21世纪新疆城市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推进大中城市的发展。21世纪初,库尔勒率先发展成为大城市,而喀什、伊宁等城市也即将成为大城市。由此建立起天山北路城市带和环塔城市带两大城市体系,并通过完善其区域城市体系功能,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20世纪是新疆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大发展的世纪,新疆大变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主要载体,城市一旦形成,对于区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因而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新疆城市历史十分悠久,但由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或因战争破坏,或因生态环境变迁,或因交通的改变等而出现衰落,甚至消亡,或成为废墟,或长埋在黄沙之下。20世纪以前的数百年间,新疆城市数量极少,规模甚小,主要集中在东疆和南疆地区。20世纪以来,新疆城市出现快速的发展,首先是城市数量大幅度增加,北疆的城市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规模方面都超过了南疆;其次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模扩大,一方面表现为人口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大,乌鲁木齐成为特大城市,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天山北路城市带。一大批在20世纪之初仅为数千人的小城镇经过百年发展成为数十万人的大城市或中等城市。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新疆城市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疆城市不仅要在数量方面有大发展,而且还需要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带动区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作者:何一民

本文原载《民族学刊》2014年第1期

【注释】

[1]左宗棠:《遵旨统筹全局折》,载杨东梁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左宗棠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37页。

[2]城市作为非农聚落,除了应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空间规模外,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中心功能,因此本文并不是按现在的行政建制市标准来确定新疆历史城市,而是按学术界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以县治以上的聚落作为城市。

[3]袁森坡:《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363~370页。

[4](清)袁大化修,王树楠、王学曾总纂:《新疆图志》卷29《实业一》,宣统三年刊本。

[5]洪滌尘:《新疆史地大纲》,正中书局,1947年,第10页。

[6]中华民国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208~214页,附录242页。

[7](清)刘锦棠:《刘襄勤公奏稿》卷12,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1986年2月。

[8]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07~108页。

[9][俄]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83页。

[10]乌鲁木齐市党史地方志编委会:《乌鲁木齐市志》第1卷《总类》,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页。

[11]支那省别全志刊行委员会编纂:《新修支那省别全志·新疆省》,东亚同文会发行,1944年,第213页。

[12](清)袁大化修,王树楠、王学曾总纂:《新疆图志·民政志》,宣统三年。

[13]支那省别全志刊行委员会编纂:《新修支那省别全志·新疆省》,东亚同文会发行,1944年,第260页。

[14][俄]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85页。

[15]支那省别全志刊行委员会编纂:《新修支那省别全志·新疆省》,东亚同文会发行,1944年,第260页。

[16](清)许光世、蔡晋成纂:《西藏新志》上卷《都会》,上海自治编辑社,宣统三年铅印本;《中国边疆史志集成·西藏史志》第1部,卷7,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第298页。

[17]谢彬:《新疆游记》,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29页。

[18]新疆自治区两办:《新疆辉煌5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1页。

[19]新华社:《新疆的发展与进步》,http://www.xinjiang.gov.cn/。

[20]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主编:《中国城市年鉴》1999年,中国城市年鉴出版社,1999年。

[21]新疆自治区两办:《新疆辉煌5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1页。

[2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新疆》,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