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反映。当前,重庆正在致力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打造,行政学院利用市外干部培训平台,于2013年3—11月对来自市外的千名干部进行了有关重庆城市形象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了完善城市形象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借鉴。
一、千名市外干部对我市城市形象的正面评价
重庆行政学院课题组调查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1032位在职领导干部,其中党委、政府部门的人员占到70%,近60%为处级领导干部,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总体来看,市外干部对我市城市形象的整体评价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城市形象特色鲜明
对重庆城市形象持正面看法的人数比例接近99%。其中,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依次为:鲜明的城市文化(50.8%)、独特的自然景观(41.2%)、深厚的历史遗产(34.6%)、优越的地理位置(32.2%)以及特有的人文景观(26.7%)等。同时,94%的市外干部认为重庆城市的设计和建筑特征为“好”。
2.城市生态环境宜居
作为驰名中外的“山城”,重庆的环境卫生近年来通过大力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在问及对重庆市空气质量的看法时,61.8%的市外干部认为在我市“几乎感觉不到空气中有什么粉尘”,35.9%的市外干部认为在“街道上几乎感觉不到刺鼻的汽车尾气”。而在问及对我市街道是否整洁卫生的看法时,90.4%的市外干部认为街道整洁卫生。
3.城市轨道交通方便快捷
公共交通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和文化的流动符号。调查中发现,在问及对我市主干线交通通畅情况时,72%的市外干部认为我市区主干线交通顺畅。尤其是对我市轨道交通的满意度接近90%,充分证明了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仅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带动力,更是城市形象打造的重要“加分”事项。
4.城市饮食口味独特
我市的饮食历来以口味独特见长。此次调查再次印证了上述结论。超过91.8%的市外干部对我市的饮食评价持积极正面态度,有72%的市外干部认为我市饮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口味的独特,且35.2%的市外干部认为价格合理。
5.红色文化积淀深厚
以“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文化是我市作为革命英雄城市的象征。调查中发现,34.7%的市外干部对重庆“白、红、渣”等红色旅游景点“非常感兴趣”,46.1%的市外干部“较感兴趣”(两者和为80.8%);60%左右的市外干部对我市红色文化了解。且36.2%市外干部认为这些红色旅游景点具有“非常好”的教育启迪作用,认为“好”的启迪作用的占47%(两者和为83.2%)。可以看出,我市城市文化因其具有的深厚革命色彩,对市外干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千名市外干部认为我市城市形象有待完善的方面
1.打出租车难,出租车司机素质有待提高
调研中发现,在问及对我市出租车的看法时,排在第一的是认为“早、晚高峰时间较难打到车”(占比39.8%);认为“大部分时间都很难打到车”的占比15.8%。同时,13.2%的市外干部认为“出租车司机素质有待提高”。显然,城市窗口服务质量还需要不断改进。
2.红色旅游景点教育形式和活动单一,内涵有待提升
调研中发现,我市红色旅游景点打造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在问及对红色旅游景点教育形式的看法时,36.8%的市外干部认为“教育形式单一”;27.8%的市外干部认为红色景点的教育形式应该多样。二是红色旅游景点的活动还比较单一。目前,重庆红色景点的活动主要以参观为主,不利于市外干部更深入、更全面理解重庆的厚重历史。
3.饮食品种单一,服务档次有待升级
一是重庆目前的饮食品种比较单一。很多市外领导到了重庆的感受就是“早上吃小面、晚上吃火锅”的尴尬局面。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领导干部,在重庆很难找到适合的民族食物。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在问及重庆饮食评价时,仅有35%的市外干部认为“品种丰富”。二是饮食行业的服务档次还不高。在问及我市饮食的看法时,对饮食行业“服务态度好”的选择仅为17.5%,排在“口味独特”“品种丰富”“价格合理”之后。同时,仅12.8%的市外干部认为就餐环境卫生。
三、提升我市城市形象的七项建议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城市形象塑造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且也是一项持续渐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创造性工程。为此,提出完善我市城市形象的七项建议。
1.传承发展,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城市之美,美在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在完善城市形象的进程中,应更加重视城市文脉的延续、历史文化的传承,形成重庆城市的名片和核心竞争力。
建议一:创新活动形式,凸显城市文化特色。按照“尊重历史、留存风格、整旧入故、有机融入”的原则保护“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等地的历史价值,并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节”“放映红色电影”等活动,挖掘革命传统资源,打造党性教育高地。
建议二:提炼“重庆精神”,提供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建议学习借鉴北京市的做法,以“植根历史、体现现实、引领未来”的原则培育和提炼“重庆精神”,为重庆城市形象提升提供精神动力。
2.升级管理,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城市形象管理旨在创造和推介一种区域价值,并进而最终完成城市形象的优化。城市政府的服务、管理水平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推介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
建议三:创新出租车行业治理体制,提升出租车行业管理水平。建议由市出租车行业协会出面,协调各出租车公司错峰换班,满足市民打车需求。同时,完善出租车司机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强化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等学习内容,以提升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形象。
建议四:融会贯通,打造多元的饮食文化平台。建议在重庆园博园等地,在推介各地美景和重庆美食的同时,引进全国各地特色美食,打造“各地美景+各地美食”的有效组合。
建议五:智慧管理城市,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借鉴日本东京、深圳市的做法,以“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与设计我市公共交通导向标志,开发重庆轨道交通查询路线程序,并运用于微信。总之,通过城市的“信息化”管理,让外地人在重庆找到“北”。
3.强化营销,提升城市美誉度
树立城市形象营销意识,善于运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资源,使城市形象品牌在市场化、社会化经营中提升价值增值空间,不断做强做大,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
建议六:运用网络传播平台,大力宣传重庆形象。可利用新媒体,如博客、微信等手段对重庆城市形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和构建,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交互性,大力宣传重庆形象,提升人们对重庆形象的理解,同时有意识地引导网络舆论发展,扩大重庆城市形象的渗透力。
建议七:促进旅游信息化,提升重庆知晓度。建议在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展示“重庆,非去不可”的二维码标志,通过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宣传重庆,并为游客提供重庆热点旅游信息和查询“吃、住、行、游、购、娱”各种资讯。
执笔人:周学馨 谢 菊 宁 晋 王正攀
课题组成员:张洪晋 宁 晋 王 韬 杨远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