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瑶
日语学习者和了解日本文化的人一定对“KY”这个词不陌生。“KY”这个单词,是从日语“空気読めない”的发音“kuuki”取首字母演化而来的,直译过来意思是“读不懂空气”。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会问:空气可以读吗?其实这里是指那些不会把握气氛、不懂看人脸色的人,用北京话说就是“没眼力见儿”!
大学学日语时,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学日语最难的一个地方,就是要理解其言下之意。去年夏天我带领学生赴日本参加民宿交流活动,在当地一个女大学生家度过了两周时间。在国内,我自认为不是愚钝之人,也不是没有眼力见儿的人,可是在日本小伙伴家我竟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KY。
事件一
某天天气炎热,我们没有外出计划,我、爱里子(接待我的日本小伙伴,姐姐)、由里子(妹妹)在客厅吹着空调看电视。突然,由里子问我,“瑶,你冷不冷?”
我当时想都没想:“我不冷啊,谢谢。你冷吗?要不要穿点儿衣服。”
她听后低下头微笑着没有说什么。不一会儿我看到姐姐爱里子默默起身走过去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了两度。
这其实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我却一直记在了心里。按照中国人的思路,我做得没有不妥之处,我感谢了她的关心,同时问她要不要加点儿衣服。可同是日本人的姐姐能更直接地听出弦外之音,日本人如果自己觉得有点儿冷,一般就会用“你冷不冷”这种方式来委婉表达。
事件二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开始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希望自己不要再犯类似的KY错误了。可是文化和思维的差异远不是一两天就能完全磨合和消除的。爱里子家住在名古屋,当时大阪的环球影城新开了哈利·波特园,作为一名哈利·波特的忠实粉丝,我对那里充满了幻想和憧憬。后来得知爱里子一家也是哈利·波特的粉丝,所以有一天在计划后面行程时,我说:“听说大阪新建了哈利·波特园,咱们一起去玩啊!”
这时,爸爸和爱里子他们说:“嗯,估计现在人会很多。”
“是不少,可是我看网上说现在还未达到最大入园量。”
“嗯,人多票会不好买吧。”
“没关系啊,可以网上预约,像东京迪士尼那样。”
“现在去很热吧。”
“没关系,就一天而已,而且日本的夏天不如北京的夏天热。”
直到最后爱里子提到门票价格不菲时,我才恍然大悟:昂贵的票价阻挡了大家的热情,而我没能及时读出大家的意思,只顾自我兴奋和陶醉,独自做着计划。
日本人表达非常委婉含蓄,很多时候他们不会直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常告诉学生听日语不听到对方说完最后一个字,你很难判断他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支持还是反对。所以日语里有许多潜台词需要日语学习者去理解和适应,真正想学好日语,精通日本文化,从不做KY开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