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举措推广与实施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基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茶坪村的调查
王池秋菊(1)
摘要:地理气候环境、经济结构、教育水平等均是长久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已有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细致的探讨。本文旨在借助于前人的研究水平上,重点讨论大灾后这一特殊时期各项灾后重建政策、举措的推广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而目前,我国正饱受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肆意侵略,灾后重建必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灾后重建 茶坪村 农民收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大地震。此次地震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也给诸多地区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灾后重建”这四个字,在今后的几年内都是灾区生活、生产各个方面必然会提到的重点。笔者借助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机会,走访四川省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详细了解地震之后灾后重建时期农民收入变化等情况。通过这次调查走访,笔者深入了解到茶坪村因地制宜的灾后重建举措,通过对这类典型灾后重建村庄的深入探究和思考,尽己所能探讨灾后重建政策以及政策推广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亦希望笔者的绵薄之力对今年夏季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灾后重建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茶坪村基本情况
四川省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位于大观镇青城外山中南部,村子距离成都市中心70公里,幅员3.5平方公里。海拔800米,村域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地处味江河上游,味江河为岷江二级水系。辖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53户。该村生态环境优美,全村共有28户农家经营农家乐,经济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村民称为“绿色银行”的林业生产,经济作物主要有银杏、桂花;另一部分为短期收入,主要是周边打工和农副业生产,人均年收入2009年为6200元。该村土地总面积为3598亩。其中,农用地2923亩(耕地297亩、园地273亩、林地2131亩、其他农用地122亩),建设用地452亩(其中农村居民点385亩)、未利用地224亩。
“5·12”地震后,茶坪村作为灾后重建积极引资进行“联建”的示范村(2),结合灾后重建,采取个体“联建”和以组为单位进行土地整理(拆院并院)等形式,通过整合全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原则下,按照产业规划引入乡村酒店、会所酒店等旅游服务项目,同时,结合对味江河沿岸的整体环境整治,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新村。
二、相关资讯与调查
(一)灾后重建相关政策
国家、四川省等出台多项灾后重建政策,内容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土资源、产业扶持、工商管理、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与茶坪村村民相关政策包括:减免部分重灾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划分包括都江堰);因灾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可在3年内减征五至九成个人所得税;对受灾居民购买安居房,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契税;对购买其他住房的(除安居房外),契税减征80%;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将地震灾区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优先保证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优先安排灾区劳动者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对组织企业招用灾区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介机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扩大养老保险支付范围,实施失业救助;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适当向灾区倾斜,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3)等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有效缓解了茶坪村村民经济损失,给灾后经济重建缓解了一定的压力。而诸多政策中,“灾后联建”(4)政策给茶坪村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支持,而茶坪村作为该创新政策的示范村,则积极进行参与该项政策。这一惠民政策有效减弱地震对茶坪村村民的生活、生产等影响,通过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重建项目,吸引社会资金与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联合重建等举措,有效保证灾后村民生活发展等需求,防止农民收入骤减等不良后果。
对于大灾之后时期,灾后重建工作主要围绕减轻灾民经济负担、帮助灾民重建、扶持灾民生活这三点进行开展。而灾后重建也不是一时即可解决的,是需要长达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对灾区进行全面的恢复,因而,农民(同时也为灾民)的收入受到政策影响较于一般情况下为大,因而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农民收入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茶坪村灾后重建情况调查
笔者从村长处了解到,茶坪村原以种植常见粗粮为主,如土豆、玉米等,后引进水果进行种植,如水蜜桃,考虑到在四川地区水果市场情况,最终引进林业生产品,全村大规模种植银杏、桂花等,并盛产跑山猪、跑山鸡等家畜。在地震之后茶坪村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房屋倒塌占到全村的60%,较为庆幸的是其农作物并未受到较大损失。因而对于茶坪村的情况,迅速恢复灾后正常生活以及房屋修建是较为严峻的问题。
茶坪村村委会在贯彻实施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保证各种资金链的持续良好供应,大力推广“联建”政策。联建是指原址自建、统规自建的受灾农户,在领取政府发放的户均2万元重建补助款、享受贴息贷款支持之外,还可与单位或个人等社会资金进行联合建造。联建投资方用确权后的农户宅基地中一部分修建农户住房后,农户将其余宅基地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给投资方建设乡村酒店等旅游经营用房,农户富余的住房还可参与村合作社“乡村家庭连锁客栈”等经营活动。因为该项措施,茶坪村根据其身处秀山靠近秀水这一有利地形特点,发展其灾后重建的经济新来源——旅游,借助于“联建房”、良好的自然资源,巧妙利用原村庄种植的花卉植物、饲养的野生家畜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在引入社会资金实施住房联建的同时,又引入酒店管理公司发展品牌连锁乡村酒店,给了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与乡村旅游恢复发展的难题提供一条解决之路。
根据村长的介绍,2008年茶坪村村民平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而通过各方帮助与努力2009年则达到6200元,预计2010年村民平均收入可以再涨400元左右;在地震前,村里有养殖猪100头,而在2010年初养殖猪达到300头。在地震后,茶坪村在原有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并将在今后长段时间内以此为重点发展项目。
笔者注意到在茶坪村中确实有很多漂亮的三层小洋房(即为“联建房”),沿江还有几家娱乐场所(一般称为“农家乐”),但是在笔者探访期间茶坪村游客并不多,所谓的“连锁客栈”也并没有多高的入住率,虽然茶坪村在灾后旅游方面有较大的进步但并未形成稳定的旅游群体来源,仍需要做诸多努力。
同时,在笔者走访的9户人家中,9户人家均表示在灾后享受到不同程度的福利政策,其中有2户均表示灾后粮食直补对其家庭帮助较大,有3户正在参与到或已完成联建工作并将“联建房”进行出租,有1户人家(其主要经济来源为镇上小卖部经营)明确表示享受到较好的福利政策。与此同时,9户人家中亦有5户认为灾后各项政策补助应该再进一步改善或加强,有1户表示不会参加到联建工作中。另外,在9户家庭中,只有2户认为在震后自己家的收入达到小康,其他则认为只达到温饱。
由此可见,茶坪村灾后重建情况虽然整体来说不错,但仍有改进之处。
三、问题与建议措施
(一)灾后重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政策效果不理想
如笔者上文所说,“联建”是大力推广的政策之一,但由于村民在参与到这项政策时仍需要自己出资进行一定的投资或参股,某些家庭因而对此产生了犹豫,担心自己花了钱之后不会有稳定的收益造成灾后经济进一步的恶化,甚至有家庭明显对此产生抵触(5)。还例如另外一项福利政策——灾后受灾群众提供工作机会——在某种程度上收效不如预期。笔者从村长处了解到,茶坪村打工人员主要为农忙时期在本村短期务工,或者是在附近乡镇、城市打短期工,到外地打工者较少。从而,本村人员更愿意留在本村而只有数量较少的村民申请获取到外地打工机会,大多数偏向于就近工作机会。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见:(1)由于一些灾后重建政策因推广力度不足、宣传面不广,村民因为不了解则不去申请不去参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政策效果不佳。(2)某些政策则是因为对灾区实施“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各个灾区不同的情形,无法“因地制宜”地对不同灾区进行重建,从而导致效果不理想,事倍功半。(3)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工作过程不透明等原因,如村委会等对政策的实施不到位,导致灾后重建政策效果不理想,影响灾民经济恢复。(4)执行力度不够,或者政策执行流于表面,只着重于是否做了而不是是否做得好,使得政策效果不理想。
2.村民自身原因
局限于村民自身思想、家庭财务等各方面的原因,某些政策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得到提高。某些农民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满足于现有生活,从而不想参与到各种新兴职业中;某些农民缺乏大胆创新的勇气害怕承担结果,从而拒绝参加到某些灾后重振工程中;某些农民目光不长远参与不积极,从而在各种项目中犹豫不前……各种原因导致灾后某些政策效果不理想,农民收入无法提高。
(二)建议措施
1.加大并坚持政策宣传及推广
灾后重建后各种政策出台,涉及面极广,从细节到全局每一处都有各种政策的支持,因而了解政策有利于村民适时争取自身利益与机会,加快经济重建的速度,增加灾后收入。对于村民来说,由于了解学习政策的机会较少,执行个别政策的意识较弱等原因,村委会应加大政策的宣传以及推广。
村委会可将有利于村民的政策制作为传单进行扫楼式宣传;充分利用村里的宣传栏定期对有用的或新的政策进行宣传;在村上各种会议上有意识地加入政策宣传版块对不同人群进行宣传;从有较高学历(高中或高职等)人群入手,对其进行教育让某些政策先“动起来”,通过这些村民带动余下的村民加入到灾后重建中;大力推广灾后重建政策,推出更多的先进家庭,充分运用这些家庭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家庭积极参加灾后重建;而对于某些长期执行政策,则应坚持进行宣传。
2.加大各种思想和技能教育力度
灾后各项工作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恢复,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灾后生产力,加强对灾后生产力的运用有助于灾后恢复以及经济重建。加大各种思想和技能的教育力度有助于灾后各项政策的执行、工程的进行甚至是整个的灾后重建工作。
思想教育主要为政策的学习和思想的动员,村委会应提高村民对学习的热情,加强村民灾后重建的信心和勇于开拓的积极性。村委会可以借助于当地媒体力量大力推广政策,宣传示范家庭、示范工程,加大示范代表影响力;对积极投身于灾后重建的个人进行表彰,对积极投身于创新政策的农户给予一定优惠和保证条件,调动其他人学习热情;挨家挨户进行思想宣传,用浅显直白的话语、亲切随和的态度进行思想动员。
技能教育有利于灾后灾民的再就业,增加其走向工作岗位的机会。技能教育应做到“随机应变”,组织适合当地经济架构的技能培训,不拘于形式,不拘于内容,增加一定实用性,并保证对灾民是进行免费或交取少量学费的教育,这样才可能吸引到当地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学习中。在组织技能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并可提供一定工作岗位给学习优秀者,以此加大其学习兴趣的力度,保证其经济收入等。
3.政策执行过程透明化,并引入反馈机制
灾后重建这一特殊时期有别于其他任何时期,在这期间某些政策只针对于个别地区,某些地区又有其特有的重建方案,各个地区的重建工作等均有不同,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执行应做到透明化,并应加入反馈机制。
政策执行过程透明化涉及到各个执行政策的行政机关、人员等,这就要求行政机关本着对群众负责任的态度,定期将其工作对群众进行汇报。同时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各地政策执行进行监管或者不定期抽查检验。透明化还可让群众放心参与到灾后重建各项工程中,增加其参与各项工作的动力。
反馈机制则是指在灾后几年时间内,定期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意见反馈和反思总结,这样有助于灾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以茶坪村为例,茶坪村在震后兴起旅游行业,但笔者观察到茶坪村并没有很多游客,旅游资源等大多闲置,造成浪费。那么,此刻村委会应对此展开群众以及市场意见反馈,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反思目前这种情况,然后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旅游产业,保证产业健康发展。
【注释】
(1)王池秋菊,女,1991年生,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2)153农户在“5·12”地震中房屋倒塌和严重受损95户,中度受损58户。目前,选择联建的有85户(已开工建设65户、正在做开工前准备工作的有20户)、选择原址自建的有3户,其余农户选择维修加固或正在引资“联建”,该村基本实现“联建”全覆盖。——数据来源于新浪网新闻中心2009年11月。
(3)摘自《四川关于支持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四川日报》,2008年7月。
(4)联建政策允许城市居民拥有宅基地使用权,以市场力量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参与灾后重建,一方面联建方提供资金修建住房切实解决了灾后农户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在联建中农户宅基地在扣除自住用地后,剩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提供给联建方使用,而联建方按规划许可,可以利用剩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兴建包括商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项目,而农户则可以在保持原来生产生活方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务工、土地流转、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收入,切实解决了以后的生产生活问题。——成都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6月颁布的《关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意见》。
(5)在茶坪村里地震之前某些家庭是自己建房,在与“联建房”比较后认为自己建房花费更少;或者如同我采访的一户人家,是对“联建房”之后出租或旅游用途收益持保守态度,认为风险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