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冷战后的“政治民主化”浪潮
美国学者哈德维(Arjun Bhardwaj)和霍森(Delwar Hossain)将“政治民主化”视为全球化的政治维度。它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活动紧密嵌入全球化的进程中。[29]按照新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观点,民主促进和平与发展。尽管自由主义者在民主是否是全球化繁荣的基础上存有争议,但他们几乎将多党制的自由民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视为政治民主化的同义词。[30]在这里,民主被定义为一种政治制度,它为改换政府官员提供了定期的宪政机会。西方学者广泛地认为民主制度创立了一种市场力量能够在其中适当发挥作用的稳定环境,这样,民主化成了冷战结束后的一个首要问题。[31]自1974年开始的“民主化第三波”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高潮。8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蔓延到东亚。首先是菲律宾独裁者马科斯于1986年2月被拉下宝座;又于1987年迫使韩国军人政权退出政坛。同一年中国台湾地区解除军事戒严令,逐渐开始向西方民主制过渡。至此,世界上每5个国家中有3个国家是实行西方民主制。所有西欧国家、许多亚洲国家、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是“民主国家”。但是,东欧、非洲、中东仍存在着大量的非西方民主国家,因此,“民主化仍只是一种地区性现象”。[32]然而,“在1989年到1991年的这段时间里,随着柏林墙倒塌、铁幕落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大批前共产主义国家开始向民主国家转变,其结果是:世界上的威权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大幅度减少,民主国家大量增加,民主政体与民主观念作为唯一正当的政治制度形式看来,获得了胜利”。[33]按照美国学者拉里·戴蒙德的观点,冷战结束导致了民主化浪潮“第三波”的高潮,使民主化由冷战前的地区性现象变成全球性现象。苏东国家、许多非洲国家先后转型,亚洲和拉美国家业已启动的民主化进程走向深入,“共产主义溃亡,各地的军人统治失去吸引力和正当合法性,一党制国家大量消失,民主制再无敌手,成为当今世界被广泛接受的唯一合法制度形式。全世界大约3/5的国家成为民主国家”[34]。表3‐4是美国人权研究机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对1974年、1990年至1995年“正式民主国家”数量及其所占比例的统计。
表3‐4 “正式的民主国家”的数量,1974年,1990—1995年
(续表)
资料来源:数据来自“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世界上的自由:政治权利与公民自由状况年度概览》(Freedom in the World:The Annual Survey of 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1990—1991,1991—1992,1992—1993,1993—1994,1994—1995,New York:Freedom House,1991);和《自由评论》(Freedom Review),1996年1—2月号。
西方“民主专家”认为,借全球化的自由之风,近三十年以来,世界上享受完全的政治及公民自由的人口比例有了大幅增加。同样,世界上“民主政府”的比例也在同期大幅增加。这个人权研究机构在2005年12月公布的年度报告中说,46%的世界人口现在生活在“自由”国家,此类国家的公民“享有公开的政治竞争、尊重公民自由的气氛、非常独立的个人生活以及独立的媒体”;而在1973年,只有37%的世界人口享有这些。在同一时期,一贯压制政治与公民自由的“非自由”国家的人口比例,则从47%下降到36%。“部分自由”国家的人口比例没有任何变化,仍然维持在18%。在此时期,民主政府在世界上所占比例达到64%,这是自从“自由之家”33年前开始统计以来,民主政府达到的最高比例。[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