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入WTO,发展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国际化,国内企业即使在国内市场上,也要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同时,国外市场也进一步向我们打开了大门。如果没有国际的竞争力,也就没有国内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形下,外贸的发展就十分重要,它是检验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一)外贸实现了快速发展
1994年到2001年,湖北外贸经历了7年徘徊的局面。2001年,湖北外贸总额比上年更是下降6.9%。加入WTO以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湖北努力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了连续5年的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出口额增长16.7%,实现21亿美元;2003年增长26.4%,突破26亿美元;2004年增长27.6%,突破30亿美元;2005年增长31.5%,突破了40亿美元;[18]2006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7.38亿美元,是2001年的3.28倍,比2005年增长29.1%[19],外贸出口62.59亿美元,增长40.7%,实现了新的飞跃。[20]1991年到2001年,湖北省用11年时间实现了出口规模由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的跨越,从2003年到2005年,仅用3年时间实现了由20亿美元到40亿美元的新跨越,而2006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从40亿美元到60亿美元的跨越(见表1)。近几年来,湖北省外贸出口发生了可喜变化,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表1 湖北2001~2005年进出口情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2001~2005年数据来自于湖北商务厅网站,转引自柳剑平主编《湖北开放经济研究报告2006》.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2006年数据来自《2006年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02-13。
(二)外贸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湖北省加大了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逐年攀升,机电产品上升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湖北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00年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4.6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4.2%;2004年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9.7亿美元,首次超过纺织品,成为湖北省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达到29%。[21]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24.27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8.8%,对全省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9%。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5494.4亿美元,增长28.8%,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56.7%。湖北省机电出口排名前列的产品中有一半是高新技术产品。同时,传统的船舶、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等骨干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进一步提升。材料和劳动密集型的金属制品所占比重下降,2006年出口占比下降了2.2个百分点。[22]2006年湖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在全国位次提升,全年进出口总额已跃居全国第11位,居中西部地区第1位。
湖北省机电产品进口也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全年进口净增额达5.83亿美元,对全省外贸进口的贡献率达到69.7%,高于全省外贸进口增幅2个百分点。目前,在湖北省进口前10大商品中有8种是机电产品。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为湖北省外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湖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仍呈现逆差状态,规模和集中度大幅度提升。由于湖北省经济快速增长,对集成电路、数控机床、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等国民经济急需商品的进口一直保持旺盛需求,全年逆差达8.07亿美元,这在整个中西部地区极为罕见。湖北省进出口集中度和重点企业规模继续提升。全省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8家,累计出口20.01亿美元,占全省机电出口82.4%,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6家,累计出口17.54亿美元,占全省机电出口72.3%。湖北省机电进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进口7.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技术水平先进和比较先进的设备类机电产品占湖北省进口的主导地位,全年全省机械设备进口12.73亿美元,仪器仪表进口5.3亿美元,上述商品占全省机电进口的55.8%。这批先进机电设备的进口对提升湖北省企业装备水平,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北省注重抓好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工作,通过加大扶植力度,努力把重点出口产品做大做强。目前,湖北省有一批产品出口在全国名列前茅。湖北省钢材出口在全国位居前列,2005年钢材出口达到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以上。湖北省是全国最大的船舶生产基地之一,生产能力和配套产品供给能力,在全国仅次于上海、江苏、辽宁、广东,位居第五。2006年全年湖北省船舶出口金额69404.1万美元,同比增长184.1%,船舶出口已成为湖北省第一大出口产品,目前,湖北省船舶在手订单的80%由出口实现。湖北省在光电子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出口产品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巨大。2006年光电子出口稳步快速发展,累计出口13271万美元,同比增长67.2%。湖北省的一些农产品出口也位居全国前列,蜂蜜出口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5,成为湖北省农产品重要出口商品之一;湖北省淡水小龙虾的出口2006年估计达6000万美元,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湖北省鲜蛋、生猪、香菇、水产品、酵母出口也位居全国前列。2006年,湖北省水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23]
此外,湖北IT服务外包的潜力有望在近年得到迅速的开发,湖北服务方面的出口将迅速增加。2006年12月25日,武汉被国家认定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也是全国1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此前,武汉以服务外包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在向前延伸。IBM外包服务中心、微软技术中心、博彦等一批国内外大型外包企业,已进驻东湖高新区。为提高自己的服务外包能力,东湖高新区还成立了“武汉软件服务外包联盟”。在未来的几年,武汉将被建设成为中国的一流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树立武汉的外包品牌。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效果初步显现
加入WTO,为湖北省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等新市场,不断拓宽外贸出口渠道,努力实现湖北省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目标。目前,与湖北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170多个,出口亚洲市场占比为55%,出口欧洲市场占比为21%,出口北美市场占比为12%,出口新兴市场(包括非洲、南美、大洋洲市场)占比为12%,基本改变了原香港市场占湖北省出口总值近一半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亚洲、欧洲、美洲为主要市场,以非洲、拉丁美洲、澳洲为新兴市场的多元化局面。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市场过度集中所带来的贸易风险,使湖北省产品更具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机电产品为例,传统欧亚地区继续成为湖北省主要贸易对象,新兴市场开拓取得较大成效。据统计,2006年,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已覆盖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达13国,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41个。其中,对美国和德国的出口额超过亿美元,出口分别达到5亿美元和1.82亿美元,出口额都实现了翻番。传统重点市场继续得到巩固,新兴市场开拓取得成效。全年累计对亚洲出口7.61亿美元,增长52.6%,对北美洲出口5.23亿美元,增长89%,对欧洲出口7.57亿美元,增长94.4%,对三大洲合计出口20.41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84.1%。对新兴市场出口也有较大进展,湖北省出口的前20大市场中,新兴市场就有13个,其中对拉美出口2.05亿美元,同比增长88.1%;对大洋洲出口5607万美元,同比增长122.1%;对非洲出口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4.2%。湖北省的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全年从欧洲进口15.8亿美元,占比48.9%,同比增幅达45.2%,从亚洲进口14.9亿美元,占比46.1%,增幅达45.2%;从欧洲和亚洲进口共计30.7亿美元,占比达94%。其中,从法国进口6.94亿美元,占比达21.4%,增幅67.4%,排名第一,其他依次为日本、德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从以上六国及地区进口26.03亿美元,占湖北省机电产品进口总额的80.5%。[24]
(四)出口主体规模扩大,主体结构得到改善
“十五”以来,湖北省出口主体迅速扩大,目前拥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共有约3200家,比2000年增加2.76倍。其中,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已有3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已有6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已有91家,单个企业的出口规模有所扩大。从出口企业所有制性质看,国有企业在湖北省对外贸易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非国有企业的作用日益显现,一大批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粗具规模,形成了各种所有制企业出口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国有企业出口总值占湖北省的48.1%,比2000年比重下降了24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总值占全省的29.3%,比2000年增加22个百分点;集体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占比达22.6%,比2000年比重增加了16个百分点。
以机电产品出口来看,湖北省国有、外资企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私营企业成为重要的增长点。按企业性质统计,2006年湖北省国有企业出口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86.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78%。两类企业出口合计21.14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量的87.1%,为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支撑力量。私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在2005年出口增长60%的基础上,继续增长65.6%,出口金额达到2.81亿美元。
(五)湖北省正加快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湖北省外贸出口增长方式正处在迅速的转变过程中。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科技兴贸战略,大力促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率高的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继续发展轻纺产品出口,着重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软件产品的出口;发展附加值高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汇农业。
二是推进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重视科技开发,支持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制;推广国际通行的质量、环境认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出口产品质量检测和应急体系,加强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意识。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制定湖北省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规划,明确品牌战略的近、中、远期目标,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提升传统制造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的品牌战略产业导向的战略机制;明确品牌战略目标,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湖北省自主品牌的国内外市场份额。
三是大力培育出口产业集群,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快建设以武汉、十堰、襄樊、荆州为中心的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IT、光电子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武汉、黄石、鄂州、黄冈为中心的服装出口基地,以随州、襄樊、十堰、荆门为主的香菇、木耳出口加工基地,以武汉、宜昌为主的船舶出口加工基地,以荆州、仙桃、潜江为中心的医药化工及医用卫生材料出口加工基地,以十堰、襄樊、随州、荆州、武汉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以孝感、武汉为中心的蜂蜜出口加工基地,以潜江、洪湖、监利、宜昌等为主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长江流域、清江流域为主的特色“绿色食品”出口加工基地,以咸宁为主的苎麻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形成湖北出口产业集群优势。
四是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将文化产业、软件外包和旅游业纳入视野。从文化产业看,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富有荆楚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商业演出的潜力。因此,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应该成为出口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从外包产业看,湖北有着全国少有的科教优势,这种优势应该体现在湖北科技含量更高的软件外包产业上。2006年12月,武汉被国家认定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后,相关的配套措施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武汉市政府专门出台《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优惠政策包括:争取人才培训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税收优惠,拓宽投融资渠道等。另外,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政府机构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全球排名第二的信息服务提供商美国EDS已经入驻光谷软件园,为武汉这个城市增加了更多期待。就旅游方面说,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向国际友人推介湖北的旅游产品更是有着无尽的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