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精神的力量———红寺堡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漫漫黄沙从千年前就在此流淌,跨过时间长河,公元1999年,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千年的沉寂,自此,一座现代城市拔地而起,一群拓荒者迎面走来,汗水滴下绿色萌生,力量汇聚万象更新,红寺堡开发区由此诞生在这亘古荒原上。
自那刻起,在红寺堡开发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红寺堡社会各项事业进展顺利,物质文明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一条腿走路的巨人是走不稳、走不远的,2003年5月,红寺堡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在红寺堡开发区工委宣传部指导下开展工作,担负着推进红寺堡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提高红寺堡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为红寺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从此,在红寺堡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红寺堡精神文明建设拉开了她崭新的篇章。
文明创建孕育文明之花
2003年,红寺堡精神文明办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目的,制定印发了红寺堡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考核细则和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红寺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红寺堡精神文明办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截止2003年底创建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个体工商户”4个,区级“十星级文明户”3个。自该年起,随着红寺堡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个体工商户、十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创建管理办法和标准得到建立与完善,红寺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步入正轨,红寺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扩大与深化。2004年,16个单位申报县级文明单位,9个乡村申报文明村镇,10名个体户申报文明个体工商户,285户农民申报十星级文明户,290户农户申报五好家庭,是年创建第一批县级文明单位10个、文明村6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2005年创建第二批县级文明单位8个、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文明乡镇1个。2007年首次在红寺堡开展“和谐农家示范户”评选活动,在四个乡镇42个行政村中,经过层层评选,最终评选出马英成、高登等60个勤劳致富、孝老爱亲、明礼诚信、团结互助和遵纪守法示范户;2008年在全市“道德模范”和自治区“孝德之星”等评选活动中共推选“道德模范”9人,孝德之星18人,在红寺堡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先进、争当榜样的热潮。截止2008年底,红寺堡已累计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个,文明个体工商户8个,十星级文明户6个;市级文明单位7个,文明村镇3个,创建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共37个,评选“和谐农家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人物近300名。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在机关单位中树立了“廉洁高效、勤政爱民”的良好工作作风,在广大农村培育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新农村新风尚,在个体工商户中打造出“诚实守信、公平经营”的“金”字招牌,在红寺堡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迅速形成了人人争优创先、人人文明礼让的良好格局,一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涌现,将社会主义优秀道德风尚弘扬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他们的出现于成长给更多的单位和个人树立了榜样,文明之风在移民新区荡漾,文明之花在红寺堡人的浇灌下灿烂绽放。
文体活动引领文明新风
没有精神的城市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没有文明。红寺堡开发区文明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组织开展各式各类文体活动,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红寺堡20万移民人心,密切红寺堡干部群众关系,提升红寺堡移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红寺堡广大群众的公民道德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建区10年来,红寺堡的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2002年红寺堡开发区第一个宣传文化中心———红寺堡镇宣传文化中心建立;2003年,占地10万余平方米的红寺堡中心广场建成,后经2次升级改造已成为红寺堡标志性的地标建筑;2004年,红寺堡农村体育中心户创建工作启动,在4个乡镇创建67户农村宣传中心户,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沙泉文化中心;2005年争取投资30余万元,建成红寺堡镇六村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2006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红寺堡宣传文化体育中心建成,该中心集学习培训、文化演出、影视放映、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填补了红寺堡没有县级宣传文化体育中心的空白;2007年,借助“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40个行政村各修建标准化篮球场一个,实现了篮球进村100%;2009年,投资2500多万元的宁夏(红寺堡)移民博物馆开工建设,更是将红寺堡移民文化发掘建设推向高潮。一批批基础文化体育设施的建成,为红寺堡移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红寺堡移民文化队伍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目前,红寺堡已成立了文学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美术书法摄影工作者协会、音乐舞蹈戏曲工作者协会等3个群众性文艺协会,成立了红寺堡开发区第一支由普通农民群众组成的移民秦腔剧团,在基层建起了6个农民文艺团队,6个文化示范村、14户文化示范户,形成了健全的县、乡、村三级文化活动网络,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实现了人才储备。
丰富的文体活动
完善的设施,健全的网络,为移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享受文化建设成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0年间,“三下乡”文艺巡演为移民群众送去欢乐;歌咏比赛、体操比赛展示着红寺堡人的风采;农民职工运动会上红寺堡的健儿身形矫健;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红寺堡青年争金夺银;书画摄影展上,农民群众的作品引人注目;卡拉OK大赛中,少女小伙歌声美妙悠扬;乡村篮球场上,打一场球酣畅淋漓;农民文化活动中心里,吼一声秦腔气壮河山;自治区“心连心”艺术团来了,公安部慰问演出小分队来了,宁夏电视台“校园大挑战”节目组来了,甘肃歌舞剧团来了、海原县花儿艺术团来了……众多区内外专业演出团体给红寺堡的移民群众送上一场又一场歌舞盛宴,内引外联,红寺堡不断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改变着移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用高雅的艺术和动人的影像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移民群众在共享文化体育建设丰硕成果时,他们的精神面貌和道德素质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如今,徜徉在10万余平方米的红寺堡中心广场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喷泉浪漫,晚霞中老人漫步、孩童嬉戏、青年运动、夫妻徜徉,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呈现着红寺堡这座小城的恬静和谐。每到春节、元旦,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你会看到,民间舞狮舞龙、社火灯会戏耍出移民幸福的生活,大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刻画着红寺堡别样的精彩,一个团结、文明、和谐、繁荣的红寺堡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展现着她迷人的魅力……
赢得未成年人才能赢得未来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青少年更是红寺堡开发区的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红寺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为教育和引导红寺堡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红寺堡在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倾力而为、毫不懈怠。
建区以来,红寺堡开发区文明办在教育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红寺堡城乡各个中小学校中不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指导,努力改变以往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局面,深入推进德育工作进课堂、进班会、进队会。自2004年以来,红寺堡文明办连续5年转发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区、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结合红寺堡实际出台《红寺堡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对红寺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在全红寺堡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道德实践活动,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和“千年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抓住五四、六一及各种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体育活动,在狠抓德育进课堂的同时又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内容加以引入,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为了有效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社会不良文化、错误思想的毒害,红寺堡文明办会同各职能部门,不断加强社会文化环境、治安环境、食品卫生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倾全力为广大未成年人打造一张无形的保护网,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能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红寺堡文明办积极行动起来,动员各单位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尽其所能给农村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与关怀。
如今,红寺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未成年人也通过加入社会志愿者,充当文明监督员等角色逐步走入社会,用他们的力量推动着红寺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成长为红寺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
红寺堡文明办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以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群众为重点,采取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会、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理论骨干研修班等形式,通过学习理论热点面对面、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下基层宣讲活动等途径,利用业余党校、农民学校和基层宣传文化中心等阵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与研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营造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在区、市主流媒体和红寺堡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中,通过新闻报道、典型访谈、公益广告、理论探讨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各乡镇、部门富有成效的新鲜经验和做法,把学习宣传不断引向深入。通过深入学习、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提高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水平,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红寺堡上下形成了“知荣辱、树新风、谋发展、促和谐”的良好氛围,为实现红寺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红寺堡工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按照区、市精神文明建设安排,红寺堡把“礼仪、诚信、和睦、爱心”四大工程的实施,贯穿到红寺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掀起了道德建设新高潮。文明办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五好家庭”“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主题教育评选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公德宣传教育,着力提升红寺堡广大城乡群众的文明素质,使红寺堡城市文明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文明“工程”建设利民惠民
在精神文明“工程”建设中,自2003至2008年,红寺堡文明办积极争取“西部助学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村村通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篮球进村工程”等中央、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有力的促进了红寺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挥其扶贫助困作用。“西部助学工程”的开展先后资助了红寺堡成绩优异、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18名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圆了大学梦;“电视进万家”工程争取中央帮扶电视机5000余台,切实解决了红寺堡广大生活贫困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把中央的政策和致富的信息送进了千家万户;“村村通工程”使广大农村群众的荧屏更加丰富,并且看到了红寺堡开发区电视台自办节目,把精神文明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了红寺堡各个角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为基层建立起了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农民书屋、农民文化大院,丰富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篮球进村工程”使红寺堡开发区成为了全区第一个实现村村都有篮球场的县区,满足了农村群众健身娱乐的基本需求。
精神文明“工程”建设实实在在的将方便与实惠带给了群众,在此过程中,为了让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得到帮助,文明办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在连续6年的“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群众上访事件,始终坚持“阳光”操作,有效杜绝了任何有损群众利益和文明办形象的事件发生。在传播文明的道路上,文明办的领导干部用实践行动履行了一个文明使者的义务。
10年间,红寺堡精神文明建设谱写着一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思想阵地建设不断强化的美妙乐章,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中,在文风雅韵的熏陶下,红寺堡正显现着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生动局面,精神文明建设为红寺堡开发区的繁荣与发展凝聚精神,蓄积力量。红寺堡———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处处盛开着文明之花。
(红寺堡开发区文明办供稿;撰稿人:李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