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吴江市各类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概要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划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老保险覆盖率有待提高。目前,养老保险单位覆盖率仅为30%左右;在职职工覆盖率为56.73%,其中户籍在职参保职工为182 461人,覆盖率为72.98%;外来从业人员参保186 308人,覆盖率为46.58%。距离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最终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2)养老负担系数快速提高,对统筹基金支付构成较大的压力。在未来五年,养老负担系数将进一步提高,退休人数将由现在的36 000人增加到58 000人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2012年以后参保职工加速老龄化,养老基金支付风险继续增大。
(3)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难以保值增值。2007年末,个人账户规模达到139 881万元,而同期养老保险累计结余为106 980万元,即使把所有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用来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仍达到32 901万元。2003—2007年,基金年平均收益率约为2.14%,远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和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当。另一方面,个人账户记账年利率为4.5%,基金收益率低于记账利率,由此引起的利息差不得不由统筹基金或财政承担。
(4)缴费基数偏低影响职工退休待遇。目前,吴江市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缴费基数为950元/月,低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下限标准,大多数参保企业也往往选择按最低缴费基数来为职工缴费,造成了缴费基数普遍偏低。
(5)缴费中断人群庞大。据统计,目前有外来从业人员212 635人(其中,有187 025人为外地农村户口)和本地户籍人员32 369人的企业养老保险关系处于中断状态。
(二)2008—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划目标
(1)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单位覆盖面由现在的30%提高到60%,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到87%,每年外来从业人员新扩面达到5万人左右,2012年覆盖面达到75%左右。
(2)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现社会保险基金分账管理,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结合吴江市实际情况,建议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于2012年前全部做实个人账户。
(3)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
(4)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养老保险费征缴率达到98%以上,提高养老保险服务水平,确保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8%以上,其中社区管理率达到95%以上。
(三)实现目标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1)加大养老保险费征缴力度,稳步推进扩面征缴工作。
(2)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提高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大养老保险财政资助力度。
(4)改变投资方式,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
(5)以补缴自愿的原则鼓励续保。
(6)鼓励发展企业年金,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二、吴江市农村养老保险规划
(一)取得的成绩
(1)建立了“农保、城保转换双向通道”。
(2)覆盖对象全员化。农保参保补贴对象惠及全市纯农人员,参保率达到95%,养老覆盖率接近全覆盖,失地人员保障实行征地必保。
(3)财政资助力度大。农村养老保险实行个人出资40%,市镇两级财政补贴60%的优惠措施,加强财政预算投入,每年两级财政补贴资金全部到位。
(4)管理制度规范化。
(5)业务操作网络化。实施“金保工程”后,目前已形成市、镇、村三级电脑信息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新模式。
(6)基层服务村级化。2006年开始设立村级协管员,后来又纳入劳动保障村级服务平台中来,协管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初步形成网格化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障水平偏低。
吴江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受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影响较大,农民生活成本偏高,100元左右的养老金最多只能是生存保障,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还有一定差距。
(2)农保基金收支严重失衡,农保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
第一,农保参保和享受人群倒挂,养老支出快速增长,减收增支因素突出。
第二,农保养老支出财政分摊机制不尽合理。2007年底的统计数据表明,因自己缴农保而享受农保养老金的人数有22 743人,只占22%,而享受养老补贴(本人未缴过农保)的人数达80 138人,占78%,严格来说,这78%的人应属社会保障的范畴。
(三)规划目标
(1)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缴费额度。
(2)做好新农保与土保、城保之间的有效衔接。
(3)实行多元化筹资模式。
(四)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资金的资助力度。
(2)逐步提高农民养老保险金的缴费额度。
(3)建立基础性养老金与缴费挂钩的待遇发放方式。
(4)做好农保与城保、土保的接轨机制。
三、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规划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缴费水平低,基数不统一。目前,吴江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低,不同身份劳动者和不同性质用人单位缴费基数不统一。目前,本市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950元/月的缴费基数低于规定的下限标准,大多数参保企业也往往选择按最低缴费基数来为职工缴费,导致缴费基数普遍偏低。
(2)缴费比例过低且不统一。从现行制度来看,外地城镇户籍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按规定基数的19%缴费,外地农民工所在的城镇企业按规定基数的13%缴费,而外地农民工所在的开发区企业按10%缴费。
(3)参保率有待提高。目前,吴江市有18 000家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而目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企业仅5 725家,占应参保企业的1/3。
(4)外来从业人员缴费中断后社保关系的管理有待加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因各种原因停止工作或失业的外地从业人员在缴费中断后,往往选择退保,也有部分选择保留关系、封存账户。
(5)将来养老金给付压力较大。
(二)规划目标
(1)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外来从业人员参保率。到2012年,力争实现有正式劳动关系的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2)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费用征缴办法,逐步统一缴费基数。
(3)推进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与其他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完善折算协调机制。
(三)保障措施
(1)调整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2)调整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强化个人账户。在账户设置上可以强化账户,弱化统筹,形成“大账户、小统筹”的基金结构。
(3)改革待遇计发办法。
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规划
(一)存在的问题
(1)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存在困难。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各地的参保范围、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方式、机构设置等都不尽一致,给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带来诸多不便。
(2)管理体制不顺。当前,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退休仍由人事部门审批,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发放养老金。
(3)缴费与待遇脱节影响参保积极性。当前,吴江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金计发待遇未与缴费挂钩,多缴少缴、早缴晚缴一个样。
(4)缴费基数确定不合理。缴费基数低于职工实际工资水平,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5)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按照2007年的收支情况,再过4年左右,到2011年,所有历年积累基金将全部用完。
(二)规划目标
(1)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争取2009年底之前出台新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制定新的待遇计发办法。2010年开始按新旧办法同时计算养老金待遇水平,2016年开始按新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待遇水平。
(2)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发放水平。
(3)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社会保险费征缴率达到99%以上,确保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4)率先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点。
(三)保障措施
(1)建立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完善吴江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3)逐步理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4)加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资助力度。
五、吴江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发展规划
(一)取得的成绩
(1)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
(2)全面实行了“土地换保障”制度,确保农村居民“征地必保”。
(3)全面实施已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
(1)被征地农民获得的土地补偿款偏低。征地补偿费一般是一亩土地的补偿费也不过是20 000元左右,据调查仅维持被征地农民7年的生活水平。
(2)现行的“土地换保障”模式中,政府出资比例偏小。在“土地换保障”模式中,缴费渠道包括被征地农民个人的安置费用、集体经济的土地补偿费和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其中,土地出让金的比例最小。
(3)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偏低。吴江市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水平标准是每人每月220元,2007年7月后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而苏州市提出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水平达到城市低保水平,2008年苏州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20元调整为每月350元。
(4)被征地农民的医疗保险不全面。医疗保险主要是参加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对减轻被征地农民大病医疗负担起到重要作用,但门诊负担仍然较重。
(5)吴江市的“土地换保障”政策与江苏省的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6)吴江市在“土保”操作过程中,“待遇均分”现象较为普遍,影响“土保”向更高层次保障接轨的实施。
(7)绝大部分被征地农民未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8)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较低,就业形势严峻。
(三)规划目标
(1)调整和完善“土地换保障”制度,完成与江苏省政府的相关政策衔接。
(2)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尽快达到不低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水平。
(3)尽快研究解决“土保权属”模糊化问题。
(4)加快让被征地农民进城保,逐步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5)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四)保障措施
(1)在二三年内完成与江苏省政府“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衔接。
(2)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尽快达到不低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水平。
(3)尽快研究解决“土保权属”模糊化问题。
(4)逐步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5)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6)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六、吴江市医疗保险发展规划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仍有待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单位覆盖率为33%,在职职工覆盖率为54.65%,覆盖率仍有待提高。
(2)职工的医保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参保职工,特别是退休人员、特困人员及患有特殊病种(重症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放疗)的病人门诊负担仍然过重。虽然对退休人员从2006年开始上调个人账户的资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概率也比年轻时高出很多,门诊负担仍然较重。
(3)各医疗保险板块缴费和待遇差异大。首先,吴江市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内部模式不统一,机关事业单位一种模式(“9%+2%”+2%),企业一种模式(“8%+2%”+60)。其次,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差距比较大,并且彼此不衔接。
(4)低收入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过高。
(5)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2007年已经累计结余6亿多元。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在职退休比将不断下降。到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0岁以上参保人口占总体参保人口的比例将由现在的7.3%提高到9%左右,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则由现在的28%提高到37%左右。
(二)规划目标
(1)稳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2012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单位覆盖率逐步提高到55%左右,企业在职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2)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2009年,调整企业单位医疗保险费率,由目前的8%提高到9%,把企业职工的门诊看病纳入统筹报销范围,享受和机关事业单位同等的门诊待遇水平。
(3)逐步调整医疗保险缴费基数。
(三)保障措施
(1)稳步推进扩面征缴工作。
(2)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险制度。首先,统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次,统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发展。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把现有的累计积累资金存为长期(最好为5年期)定期存款,同时把新增的结余基金存为2~3年期定期存款,当年新增资金则采取协议存款的方式,尽可能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
七、吴江市工伤保险发展规划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率不合理。首先,固定的费率不能激励企业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以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其次,容易产生逆向选择。
(2)覆盖面比较窄。2007年底,企业在职职工的工伤保险覆盖率仅为41.47%。
(3)工伤预防工作有待提高。2007年,在工伤保险覆盖对象中,有1591人发生了工伤,参保职工工伤事故率为0.58%。
(二)规划目标
(1)大力提高工伤保险覆盖面。
(2)逐步建立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保险制度。
(三)保障措施
(1)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工伤保险参保率。
(2)强化工伤预防工作。
(3)建立工伤快速处理机制,由用工单位对职工的维权成本进行补偿。
(4)重视职工的工伤康复。
(5)鼓励鉴定集体合同,加强农民工工伤后的法律救助和经济救助。
八、吴江市失业保险发展规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失业保险的参保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至少尚有4万余应参保的职工未能参保。
(2)失业保险的再就业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3)社会保险与失业救助之间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规划目标
(1)提高参保率,降低登记失业率。
(2)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三)保障措施
(1)逐步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力争五年内覆盖率达到99%以上,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万~20万人,年均扩面4万人。至2012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扩大到45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9%左右,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2)推动就业促进,增强就业服务能力。
九、吴江市生育保险发展规划
(一)存在的问题
(1)生育保险覆盖面有待扩大。参保单位覆盖率为31.8%,企业在职职工覆盖率仅为41.2%。
(2)生育保险待遇比较低,且发放不够合理。
(二)规划目标
(1)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到2012年,力争生育保险单位覆盖率达到70%以上,企业职工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户籍企业职工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逐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改变生育保险发放方式,生育保险待遇与单位缴费基数挂钩,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定期调整。逐步扩大生育保险支付范围,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水平。
(三)保障措施
(1)实行生育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捆绑缴费的方式。
(2)调整待遇发放方式。
(3)扩大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十、吴江市社会保障机构能力建设发展规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人员编制紧缺。截至2007年12月,吴江市城镇企业职工参保30.7万人,工作量成倍地增加。而吴江市社保中心共有工作人员78人,人员编制还是机构合并时核定的60人编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保险工作的需要。
(2)经办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经办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信息化系统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吴江市社会保险登记、征缴、转移等主要业务均在吴江市社保中心办理,增加了社保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4)社会保险法律缺位。作为社会保障法核心部分的社会保险法,目前仍未出台。社会保险业务的开展只能依据部门的规章政策,因此,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执行难免受到诸多阻挠。
(二)规划目标
(1)锤炼一支“有热情、有能力、有方法”的员工队伍。
(2)建成覆盖市、镇(区)、村三级的劳动保障网络平台。
要与全省、全国联网,实现服务向下延伸、数据向上集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市级按1∶3 000左右配备人员,力争到2012年达到100人编制;各镇(区)设置保障所,人员5~10人,负责本镇劳动力就业与培训的动态管理,做好工作台账记录,负责掌握本镇劳动力培训和求职信息,并及时在镇劳动保障所备案;各村设有工作站,配备1名正式的劳动保障协管员。
(3)制定较完善的社会保险等规章制度。
社会保险法即将出台,要加紧制定吴江市相关的规章制度。
(三)保障措施
(1)理顺部门职能,强化政府责任。
(2)加大对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抓好队伍建设。
(3)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规范业务流程。
(4)扩充编制,完善管理制度。
(5)有步骤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6)加强宣传工作和信访工作,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