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果园里的水产渔业专家

果园里的水产渔业专家

时间:2023-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果园里漫山遍野沉甸甸、甜滋滋的果实缀满枝头,果农脸上洋溢着笑容时,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他很享受这繁忙的工作,很珍惜科技特派员这一光荣的称号。听说来了个研究水产渔业的科技特派员,碑排的农民朋友心里充满了疑惑。以此为契机,要求果农在技术上互通有无,博采众长。泰顺县猕猴桃多次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果园里的水产渔业专家_记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派驻罗阳镇碑排社区科技特派员方军_钱支援物支援,最好来位科技特派员:泰顺县科技 特派员工作十周年纪实

有付出,就有收获。方军在泰顺碑排担任了八年的科技特派员,跟广大果农一起欢乐一同焦虑;一起学习成长一同闲聊生活。当果园里漫山遍野沉甸甸、甜滋滋的果实缀满枝头,果农脸上洋溢着笑容时,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他很享受这繁忙的工作,很珍惜科技特派员这一光荣的称号。

听说来了个研究水产渔业的科技特派员,碑排的农民朋友心里充满了疑惑。但是,当外行的他给大伙引进了“红阳”“秦美”“江山90-1”猕猴桃新品种;当他带领大家给泰顺猕猴桃镶上了“浙江省森林食品”“浙江省绿色食品”“温州市名牌产品”“温州市放心农产品”等金灿灿的金字招牌;当他把小学没毕业的果农培养成农村乡土技术人才,并取得了农技师的职称;当泰顺猕猴桃已经有了健康、安全、生态、高效的发展理念;当泰顺猕猴桃拥有了特早熟、早熟、晚熟的成熟发展栽培结构体系;当到处传说泰顺有人种植的8棵猕猴桃树收获1.2万多元的时候,村民们的顾虑完全打消了,提起他,碑排的村民们没有不伸出大拇指的。

方军,一个从农村出来并服务于农村的平凡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有着对农业科学技术深厚的研究热情;有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恩之情;有着对科技特派员肩负科技富民的强烈使命感;有着同广大普通科技特派员一样的那份奉献与坚守。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大学毕业以来,方军一直工作在基层生产第一线。他总是不修边幅,脸庞晒得黝黑,跟广大农村朋友们打成一片。

2005年3月,当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方军,你去泰顺县碑排乡任省科技特派员一年。虽然专业不是很对口,路途也较远,但是你年轻且一直在基层工作有经验,去了以后要克服困难,谦虚认真地干,多了解,多跟领导们沟通,要珍惜单位的集体荣誉感,争取圆满完成任务。”就这样单位里其他下派科技特派员轮换了好几届,他一干就是八年,从而立之年做到不惑之年。

泰顺县碑排乡,行政区划调整后也就是现在的泰顺县罗阳镇碑排社区,坐落在洞宫山脉深处,西面接着景宁,南面与福建相连,靠一条沿山势蜿蜒盘绕的18公里的山路与外界相连。碑排平均海拔600米以上,面积61平方公里,山地多、耕地少。

2005年,初到碑排,由于当时公路正在浇筑水泥,方军和当时的乡农技站工作人员徒步走了十几里山路才到达碑排。从正在修整的公路边的农舍吃的一碗免费的挂面开始,他深刻感受到泰顺山区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和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同时也目睹了山村农舍的简陋和村民生活的拮据,感受到了村民们急切想摆脱贫穷的殷切目光。

根据碑排乡的实际情况,他紧紧以发展碑排乡猕猴桃种植产业,推进碑排乡猕猴桃产业化,走健康、安全、绿色产业之路作为扶贫的重点,展开具体工作。

方军自己是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也喜欢脚踏实地的人。由于碑排大多数年轻人进城打工,看着大片大片果园由于没人管理而坍塌败落,他很心疼。他跟果农说只要能长期待在山上,用心管理经营果园,他将从科研经费里拿出3000元作为每人的奖励。看到猕猴桃种植大户赖唯金经营的果园面积较大,方军游说赖维金建设农业精品园。在他的不断劝说下,赖维金动心了,他就陪着赖维金一起去工商局取名字、登记、注册。2006年又对破旧的房舍进行改造,共投资30万元,2007年终于建成了“唯金休闲农庄”。2008年,依托这个农庄申请了温州市科研项目,进行了猕猴桃新品种引进、蜜蜂媒粉技术的研究。当年开展了“农家乐”“采摘猕猴桃”等活动吸引游客8000多人次。唯金休闲农庄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平台示范作用。

2009年随着猕猴桃种植逐步进入正常化和轨道化,果农也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些果农或安于现状,或担心种植面积过大果品价格波动,种植热情开始下降。方军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猕猴桃栽培现状的资料,例如陕西猕猴桃规模化栽培、澳大利亚猕猴桃果品价格等信息,积极鼓励果农打开思路,放下负担。当年在尚进农牧场他就投资30多万元扩建了林区道路、新增新品种猕猴桃种植面积100多亩。2011年这条林区道路不仅改善了一个少数民族村林农的出行交通,同时它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展,除了木材、林产品、果品生产资料的运输外,在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旅游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现。新增100多亩的新品种“红阳”猕猴桃也已经成功挂果。

互通有无,博采众长

碑排猕猴桃种植区位于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态环境优良,周围林木葱郁、空气清新,76%的森林为国家公益林,适宜猕猴桃生长,其果品风味佳美、营养丰富。

碑排猕猴桃种植始于1986年。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然而种植品种单一,每个果农都认为自己有独到的栽培技术,大家对技术问题讳而不谈,且果农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造成品牌意识不强、果品质量参差不齐、果农各自为战现象。这些情况既严重制约了碑排猕猴桃走产业化之路,同时也制约了泰顺猕猴桃的知名度。

2007年,方军以现代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便利条件,通过网络把四川的红阳猕猴桃引进碑排,并邀请温州农科院的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徐文荣老师来泰顺碑排进行果木栽培技术培训。以此为契机,要求果农在技术上互通有无,博采众长。

通过他的引导,碑排果农认识到以前不管在果木栽培技术、品牌意识还是营销理念等各方面的不足。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制定了泰顺县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大力推广不喷洒“大果灵”等激素的栽培技术和土壤改良、农家肥施肥、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采后储藏集成等8项新技术。碑排“华特”猕猴桃获得国家品种认证,碑排的猕猴桃相继获得“浙江省森林食品”“浙江省绿色食品”“温州市名牌产品”“温州市放心农产品”等荣誉称号。泰顺县猕猴桃多次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他联系广大果农组建了“唯金休闲农庄”“尚进农牧场”“岩立猕猴桃合作社”等经济实体,以新经济体为平台,努力创建品牌、提升果品知名度,集聚人气,拓展市场,增加效益。

现代的农业百花齐放,竞争激烈,不像从前“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了打开碑排猕猴桃的销路,2005年,方军独自一人联系运输车辆,装载200箱碑排猕猴桃在《温州商报》刊登猕猴桃销售广告,并亲自在《温州商报》传达室进行销售;2006年对派出单位职工进行上门销售服务;2007年到温州南门、蒲鞋市社区开展猕猴桃销售;2009年《温州都市报》就猕猴桃的栽培产业发展趋势对他进行了采访;2010年泰顺猕猴桃销售信息在温州电视台最受欢迎的节目中播出;2012年泰顺猕猴桃开始网络销售。

目前泰顺猕猴桃的销售渠道已经实现多元化,产品远销南通、上海、杭州、温州、乐清等地,并且已经从单销售果品向结合苗木销售的多种经营方式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喜悦

山区农业生产不可预见的困难很多,比如寒潮、授粉时间长、梅雨期、台风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果农的经济收入。但是如果没有投入,那肯定就没有收获的喜悦。

在方军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果农回到碑排,很多坍塌的果架由毛竹变成水泥柱重新搭建起来,新果园一个个建立。每当果实成熟的季节,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碑排采摘猕猴桃。果农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大家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如今在碑排猕猴桃果农眼里,猕猴桃已经成为他们自己的孩子,把这些“孩子”健康、安全、绿色地培养起来是他们的希望。

短短几年,碑排猕猴桃合作社的多名负责人已经给自己的晚辈们在泰顺县城买了房子,他们的孩子再也不需要出去打工了,每当猕猴桃授粉及采摘等繁忙季节,孩子们就来农场帮助大人们。此外,当你看到“唯金休闲农庄”的“庄主”开着轿车去接送客人也不用惊讶。

碑排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以项目带动猕猴桃产业,引进新品种多个;成立合作社6家;开展产业化栽培技术培训班,进行现场指导,培训猕猴桃技术人员500余人次。猕猴桃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果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猕猴桃产量增效明显。从2005年到2012年,碑排猕猴桃的销售价格从每公斤3元增长到每公斤6—7元,栽培面积从1500多亩增加到6000多亩,亩产量从每亩650公斤增加到每亩超过1000公斤,全县猕猴桃年产量从65万公斤增加到300万公斤。2012年猕猴桃的产值达到900多万元,成为碑排农业的主导产业,碑排也成为浙南地区猕猴桃的最大产区。

难道他能从猕猴桃树上养出鱼来吗?初到碑排,很多果农都对方军有这样的疑问,而现在经常有果农给他打电话:“方老师,我想搞猕猴桃果品的深加工,应该怎么做?”“想制作猕猴桃酒,该咋办?”“后天我孩子结婚,你一定要过来喝酒啊!”“方老师,你明年一定还来做特派员。”其中说得最多是“你来碑排一定到我那里去转转、看看”。

在浙江大地,像方军这样的特派员还有很多。他们紧紧围绕着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工作,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规模和层次,推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农业生产方式也因先进科技的传播而正在改变。正是像方军这样的科技特派员,给泰顺山区的农民插上了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翅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