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格局视角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
姚亦锋
[摘 要] 探讨建立以地理景观为视角的古都风貌研究思路新框架。目前中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从地理格局角度的古都景观研究。南京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结构是三条山脉、二条河流和三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本文研究思路是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探寻现状山脉河流系统之中,古都文化景观格局在时空变化和演替规律,进而认定和寻求景观系统之中的历史城市发展的地理关键内核,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南京古都景观保护。把风景的概念扩大到整个城市区域内,使得自然资源保护、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结合为一体。
[关键词] 南京地理格局 景观变迁 遗产廊道 古都风貌规划
一、引言
自然地理格局是古都起源的摇篮,也是古都赖以发展的基本骨骼,也是形成现代城市景观特色的基地;如果破坏了古都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自然地貌格局,再讨论古都内部的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已经失去重要的意义。
古都景观作为一种直观的历史留存,是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积淀和演化而形成的,其中地理环境提供了古都景观建立与发展的基地,而地理景观基质则是古都景观形成中最具稳定性、继承性、持久性和生命力的力量。
李四光在论文《风水之另一解释》中指出:“就是一个极小的村落,一条道路的存在,只要仔细的考察,往往能找出地下的原因来。比如一个小折皱;或是一个地层中的小裂缝;或是一层特别的岩石的露头,都可为收集居民的原因。常在实地调查地质的人,都知道这种奇怪的事实。……地下的种种情形有左右地上居民生活状态的势力。那种势力的作用,常连亘不断。它的影响虽然不能见于朝夕,然而积久则伟大而不可抗。人类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怎样能逃脱这种熏陶作用的势力?”
目前古都风貌保护规划研究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以历史个体或群体的建筑空间保存来研究古都风貌保护规划[1],而缺少对产生历史城市的自然环境变迁分析,以及相应的从地理格局角度研究的古都风貌规划。即使对于个别河流或地貌的保护,也缺少整体系统自然环境面貌格局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依顺自然山水系统脉络调查古迹遗存现状,考察分析目前古都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主要冲突地段在哪里?探讨以地理格局研究南京历史阶段城市景观“演替”过程,研究古都景观形成的地理成因和动力,以地理学“格局、过程、尺度”研究古都历史景观概况,探讨建立以地理景观为视角的古都风貌研究思路新框架。
McHarg在著作Design with Nature[2]中提出应用生态学观点进行环境设计,在城市区域景观规划中,要理解城市的自然形态和特征,从而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Sauer的Forword to Historical Geography[3]指出地方景观结构和功能有它们的发展、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人类文化的变化引起景观序列的变化。J.E.Spencer和W.L.Thomas的Introducing Cultural Geography[4]以地理环境为基础来研究历史,也使地理学从时间过程中研究人地关系,分析城镇的起源和发展,探究使人类与自然保持可持续发展。F.Steiner在著作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5]、R.T.Forman在著作Land Mosaics[6]中提出,为了实现地理生态区域内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理景观系统的总体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并且构建新的格局,形成人文建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景观。
二、南京古都地理景观研究
古都各个历史阶段城市景观的发展延续和积淀,皆有其基本内在的地理格局影响,正是地理格局的延续使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因此,需要探寻现状山脉河流系统之中,古都文化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和演替规律。
古城发展初期更具有自由延伸的人文感情,更为接近大自然。对历史城镇空间、平面的历史演进过程的研究表明,城镇的正常衍化和稳定需要有一个内核来保持;只要这个内核基本保持不变,该城镇的特色就会一直保持下去。研究依顺自然山水系统脉络分析历史时期城市格局,分析体现古都风貌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岭。地理景观系统之中的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地理关键内核”的认定和寻求,将对城市特色继承有重要作用。
(一)南京历史地理景观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孙权策马察看南京地理形势,这里山脉围合地域,江河形成天险,很适合于当时战争频繁的军事形势,评价道:“虎踞龙盘,真乃帝王之宅!”[7][8][9]。
南京其古都景观依托地理格局系统是:三条山脉、二条河流和三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的自然地理系统格局而构思规划。(见图1、图2)
图1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二七,绘制东吴建业城市与自然地势图
图2 山脉对于南京城市景观影响示意图
三条山脉,即北部幕府山至狮子山脉络,海拔130—286米,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古代在该系列山岭多处建有战略城堡,有“白石垒”、“幕府”、“石头城”等,其中最著名的军事要塞是石头城。中部脉络由钟山延伸向西经北极阁抵达长江边,海拔32—486米,古代顺应这系列山岭建设城墙、寺庙、山庄、园林等;这个第二道系列山岭之中形成小型盆地。连绵山峦是古代城市北部的依托,以南至雨花台丘陵之间大约3 000米,为平坦相望的秦淮河冲积谷地,海拔在40米以下。现在这系列山岭依然是影响南京市区最重要的地貌景观。南支绕城东南部,牛首山至祖堂山脉络,海拔95—382米,古代是游览胜地。牛首山有自然双峰突起,位于城郭中轴线南端,东晋时期被宰相王导指定为城市“天阙”,意思是城门前两座天然石华表。(见图3)
a.六朝城市地理景观
b.南唐城市地理景观
c.明朝城市地理景观
图3 六朝、南唐、明朝时期,南京城市与自然地形关系鸟瞰示意图
二条河流,即秦淮河和金川河,各自在市区南北部形成两个冲积平原。河道水系与古都城结构位置关系密切,河流是古代城市边界,也是交通、商贸、文化繁荣的重要枢纽。(见图4)
图4 南京城市水系示意图
三个湖泊,即玄武湖、莫愁湖和燕雀湖。玄武湖直接影响古代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甚至军事防御。莫愁湖明朝以后才作为游览胜地。燕雀湖是六朝时期贵族别墅聚集居住地,明朝被填埋大部分。
六朝建康城市景观充满了风景园林文化,当时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审美重于使用功能,城市景观在平缓委婉的山水之间,含蓄隽永,寓意深长。两千多年以来,南京城经历过许多次战乱浩劫和大屠杀。作为中国历史古都,它更多的不是征战胜利的炫耀,而是一座写满历史悲剧痕迹的城市。史籍记载或咏颂的壮丽楼阁早已荡然无存,但是顺因“虎踞龙蟠”山川地貌的历代都城格局依稀可循。(见表1)
表1 南京历代城市景观概况
(二)南京地理景观规划研究
南京古都地理保护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地理脉络环境,这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2)保持古都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发展谐调的轨迹,这是延续古都文脉的基础。
南京历史上著名的“虎踞龙盘”自然地貌,对于南京城市景观和历史文化影响很深刻[10]。六朝时期钟山是景观审美的象征,石头城是城市起源历史象征。现代景观规划首要目标是保护钟山风景主体的天然地貌和生态植被,保持钟山其雄健挺秀的简洁轮廓,保持钟山与玄武湖之间的山水相依的空间;石头城则是保护其沧桑的真实历史岁月痕迹。
保持南京城市自然地理格局系统的3条山脉和3条河流景观和2个湖泊。顺延这些地理脉络,探讨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对于目前城市景观结构的引导和控制,以及探讨GIS支持下建立景观格局评价模型。以山脉和河流系统网络为基础,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优化城市景观系统功能。以地理格局和景观生态学的要求,提出控制建筑高度、规模、密度,控制道路线性、强度等城市建设指标(以往这些指标是建筑空间分析制定的[11])。
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保持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及其自然的品质。现状占据这些自然脉络和自然斑块的各单位建筑,逐步拆除,建立完整连续自然绿化带系统。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顺应山脉和河流脉络规划出连续的自然景观廊道和历史古迹保护廊道,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形成地理景观系统的基础格局(见图5)。
图5 南京绿地景观空间规划分析图
三、南京古都文化生态研究
自然景观系统与城市景观系统在历史时期相互作用,形成古都特色的格局、过程和尺度。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演绎:斑块——历史建设区的古都遗产斑块;山峦、湖泊、绿地斑块。三个湖泊斑块。廊道——沿河流和山脉形成的古都遗产廊道;二条河流廊道;三条山脉廊道。基质——自然山水与历史古迹交融的景观基质,还有现代城市建设形成的景观基质。
文化地理学把文化景观看作是某个文化群体利用自然景观的产物。其中文化是驱动力,自然界是媒介,文化景观则是结果。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某个外来文化的介入,便开始某个文化景观更新或者新旧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南京城市地理格局在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阶段,同时也具有历史相承的主脉。南京古都历史分为4个阶段:六朝时期、南唐时期、明朝初期、民国时期;在建城布局上有各自4个轴线。
(一)南京现状景观分析
最近20多年以来,南京城市建设以历史上从没有的大规模和高强度发展,现代城市规划过分强调使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原有的自然山脉和河流脉络系统迅速消失和碎片化(见图6)。历史上的凝聚“金陵王气”的连绵环抱山体地理格局已经被支离破碎地分解(见图7)。南京历史城市传统的审美文化被割断,原先素雅宁静的城市环境毁灭。目前城市中的许多小山头是孤立的,水流是断截的。南京历史上的宫殿遗址地段,仍承担着现代南京市中心的商业、居住、行政等繁重使命。由于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日益拥挤,古都风貌保护已是在艰难中进行。
图6 20世纪30年代鼓楼北极阁山冈与现代景观变迁对比
图7 20世纪30年代玄武湖紫金山与现代变迁对比
依顺自然河流水系和山岭脉络分析现状城市的遗址,城市建设占据、破坏或者利用地理脉络的强度。
(二)文化生态景观规划研究
以文化生态学原理研究古都将来和谐发展政策,明确景观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将自然平衡和社会发展需要安排在地理空间格局配置之中,形成保持自然整体环境的景观网络系统。进而把风景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使整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保护、城市土地利用与风景规划结合为一体,使得南京风景的概念不仅仅在于紫金山、玄武湖等风景区,而且是渗透在街道、居住区以至城郊乡村等更广阔的领域。
1.绿地景观斑块
绿化景观规划以现有自然山水作为基质背景,以地理脉络串联现状各自独立公园而成为景观网络,绿地规划布局依顺南京城市内外山脉和水系骨架结构,形成风格:浓荫覆盖,功能显著,风格浑厚,朴实无华。
南京城市内各个公园以及街头游园绿地都不是简单的绿化空间,每个公园都是具有深深的历史文化,名称都寓意深长。例如玄武湖寓意黑色的龙,有三山神仙岛和明朝皇家档案册库。莫愁湖有六朝莫愁女悲剧传说和明朝徐达胜棋楼。
城市风景是由生态确定的,风景园林规划必须按生态原则进行。公园景观规划应该尊重大自然的面貌,在设计中尽量体现自然地形和环境特征,极力体现自然的美。绿化设计要自然生态群落布局,舒展大方,忌讳建设大量各种几何式广场,或者五花八门的“园林小品”混淆其间。以自然绿化景观为特征,逐渐取代目前繁琐造作的公园形态。
2.遗产景观廊道
遗产廊道是顺延自然河流或者山脉的蕴涵有历史文化的带状区域,以规划控制措施,使得呈破碎状态的林地、河流和山冈等生态区域同历史文化景观进行整体性的规划,联系单个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线性的绿色通道,形成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这意味着游憩、生态和文化保护等多目标的结合(见图8)。
图8 顺延城墙建立风景绿化带
规划研究以三条自然山脉、长江沿岸以及二条支流结合沿岸古迹形成遗产景观廊道,以明城墙、绕城道路、环城道路三个绿环及八条对外快速国道绿带,构成完整的古都景观廊道网络。遗产廊道与其相关联的生态区域一起被通过连续的廊道连接和保护起来,南京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线性景观,以及沿线一些具有游憩价值的景观元素如林地、水体等,形成了地理格局中的文化生态景观。
3.街区景观格局
古街巷格局总的概况是以南京城市历史上的四个轴线为各自中心形成的棋盘式,局部地段受地形及水系影响,但依然具有工整而自然的特色。在现代城市改建拓宽道路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其网络线形。充分发挥山脉、河流、城墙、绿化交融一体的城市空间特色,从整体上按照城市地理格局、城市历史区域和文物古迹三个层次,构成完整的保护系统。
六朝风貌及自然空间格局是在鼓楼、北京东路、太平北路一带,以及北极阁、覆舟山、玄武湖景观。
南唐格局是在中华路轴线,规划沿街建筑在适当纵深内,高度控制,保护其传统风貌。
明朝格局是在明朝城垣、都城轴线以及城南历史街区,御道街是明朝中轴线,以明故宫午朝门为制高点,严格控制五龙桥以北的建筑高度,体现明朝城市风貌。加强沿路两侧绿带建设,强化御道轴线效果。
民国城市格局主要沿中山路作为轴线,有宽阔的绿化带,六排悬林木大树,景观优雅,绿荫如盖。保护以浓郁覆盖绿化景观以及民国时期三块板道路形式,保护沿街近代中西风格融合的优秀建筑及其优雅氛围。近些年城市交通改造,绿化景观遭受破坏,但是道路景观依然遗韵尚存。
明朝城墙景观研究:保护明城墙其特有的地理属性,明朝城墙经过有秦淮河、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紫金山、覆舟山、狮子山、石头城等著名的河流、湖泊和山岭,蜿蜒于自然山水之间。保护其基址周围的地貌和自然河流,表现其具有的地理景观美学特点,建立自然山水与古迹交融的环城景观带。
城墙保护维修要体现“修旧如旧”原则,依然保持墙体上历史时光流逝留下的斑驳残损痕迹,不可以使其变得崭新整齐而失去文物韵味。还要进行城墙环境保护和城墙观景视野保护,控制未来城市建设不应遮挡这些景观走廊。
四、研究结论
(1)地理环境中的河流、湖泊、山岭景观系统对于形成古都城市格局有重要作用,是形成现代城市景观特色的基地;如果破坏了古都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自然地貌格局,再讨论古都内部的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已经失去重要的意义。
(2)南京2 500年的城市建设历史,有著名“虎踞龙盘”地貌,确定古代南京城市景观的地理格局主要是:3条山脉,即北部、中部和南部山脉;2条河流,即秦淮河和金川河;3个湖泊,即玄武湖、莫愁湖和燕雀湖。城市从其诞生到后来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自然山水脉络而构思规划。
(3)地理景观系统之中的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地理关键内核”的认定和寻求,将对城市特色继承有重要作用。南京历史上著名的“虎踞龙盘”自然地貌,对于南京城市景观和历史文化影响很深刻。
(4)依顺自然山水脉络系统实地调查古城市遗迹现状,考察分析目前古都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主要冲突地段;调查现存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护情况,分析体现古都景观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岭。
(5)本文探讨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构成完整的南京古都景观保护格局。把风景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使整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规划结合为一体,最终达到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Studing on the Preservation Plan of Ancient Nanjing Landscape from the Viewpoint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
Yao Yifeng
(Architecture Depart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Historical cityscapes changed because they we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and cultural forces in geographical condition.Geography was the most stability,continue and lasting forces for the cityscape.It supplied a city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Therefore,usually the planning of cityscapes is only limited in the architectural space,from buildings,streets and blocks to whole city.My research is from the viewpoint of geography system to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cityscape.Nanjing as a city located Yangtze River and originated at 2,500 years ago with ten dynasties once established their capitals in the place.Nanjing’s geographical condition is composed by three mountain ranges,two branch rivers and three lakes.From its boring time to the last dynasty the planning ideas of Nanjing’s landscape has depended on the nature environment of mountains and rivers.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Nanjing in recent years,the urban have gradually abandoned the original background of wild nature.The mountain ranges that formed“Emperor’s Capital Atmosphere”in its history have been heavenly destroyed and separated.My research study on as following ideas:Investigation historical traces alone the rivers and mountains ranges,to search the law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s and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s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geographical system.To recognize the key core and the landmark in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 which on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to distinguish and preserve the sites is important for keeping the characters of the cityscape.Keep on the natural continu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ranges and rivers.Alone the geographical system to composite the mountains,rivers,urban park zones,avenues and Ming dynasty wall into a whole landscape system.Geographical landscape planning let traditional preserv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to expand into geographical system.
Key words:geographical condition,natural form change,ancient cityscape preservation,landscape planning
作者简介:姚亦锋,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
【注释】
[1]周岚:《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98页。
[2]L.McHarg.Design With Nature,Natural History Press Company.1971,143‐199.
[3]Sauer C.O.Forword to Historical Geography.In:John Leighly(ed).Land and Life.5th print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y,Los Angeles,London,1974.351‐379.
[4]J.E.Spencer,W.L.Thomas.Introducing Cultural Geography.John Wiley&Sons,1978,121‐136.
[5]F.Steiner.The Living Landscape:An Ecology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U.S.A.)McGraw‐Hill,Inc.,2000.
[6]R.T.Forman and M.Gordron.Land Mosa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7](唐)许蒿:《建康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65页。
[8]朱偰:《金陵古迹图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2—68页。
[9]郭黎安:《六朝建都与军事重镇的分布》,《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0]吴庆洲:《中国古城选址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借鉴》,《城市规划》2000年第9期。
[11]王建国等:《基于高层建筑管控的南京老城空间形态优化》,《城市规划》200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