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支柱产业形成及理论分析

城市支柱产业形成及理论分析

时间:2023-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城市支柱产业形成及理论分析一、支柱产业的基本概念支柱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该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的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其他产业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的产业部门。
城市支柱产业形成及理论分析_现代城市发展与管

第二节 城市支柱产业形成及理论分析

一、支柱产业的基本概念

支柱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该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的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其他产业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的产业部门。如何选择和发展支柱产业是非常必要的,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财政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支柱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如何选择则是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选择城市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的竞争,是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研究支柱产业的选择问题之前,依据已有的支柱产业理论基础,首先要对支柱产业的内涵与特征、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及支柱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等方面作些分析和研究,为我们进行支柱产业选择及竞争力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以支柱产业的内在形成和转化机制为着眼点,确立支柱产业的选择标准。

我国关于支柱产业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但由于各阶段研究的重点不同,到目前为止,对支柱产业的界定常见有以下5种:(1)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总会有某些产业的份额迅速增大,以至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类产业被称为支柱产业。(2)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3)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产业体系的主体,它提供大部分国民收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4)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作用或后向推动作用的产业部门。(5)支柱产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支撑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一定水平上的增长,能够成为其经济成长点的产业。

由此可见,上述的界定是分别从支柱产业所对应的阶段性及其发展速度、产业规模性、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以及对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等不同的侧面对支柱产业进行了强调。

根据上述对支柱产业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支柱产业具有阶段性、结构的层次性、产出的决定性、产业的带动性、技术的先进性、需求的广泛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特性。支柱产业的明显特征是:(1)大规模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中占较大比重,有资料证明,产业的增加值占GDP5%以上的,可以叫支柱产业。(2)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3)生产率持续、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4)扩大就业。(5)产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6)节约能源和资源。

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他是从产业发生发展、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间的关联机制来研究产业及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结构变动问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起飞”和“主导部门”的概念、主导部门在经济成长中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在他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用“主导部门序列”的改变来说明经济增长阶段之间的过渡,用旧主导部门的“减速趋势”和新主导部门采用新技术的“反减速斗争”来说明经济增长的过程。新的主导部门的出现就意味着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种新的区域产业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也是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演化趋势有方向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阶段都有向高级化演化的趋势。

在经济成长阶段与主导部门更替,是主导部门带动经济成长的传导过程,它依靠主导产业部门中高速发展产业的有序更替。因此,与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相对应,他提出了五种主导部门综合体系:(1)作为起飞前提的主导部门体系。该体系主要由食品、饮料、烟草、水泥和砖瓦等生产部门构成。(2)替代进口货的消费品制造业综合体系。该体系主要是由非耐用消费品,如纺织品等的生产部门构成。(3)重型工业与制造业综合体系。这是以钢铁、煤炭、电力、通用机械和化肥等部门为主导产业体系。(4)汽车工业综合体系。(5)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这是指以服务业、城市和城郊建筑业为主导产业体系。

三、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原因

具体地分析一个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不但要考察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下列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国家从宏观角度调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它可能因经济、社会、政治、技术、生态环境等因素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部门的发展,对于鼓励的部门将会给予优惠的政策,以扶持其发展,而对限制的部门将施以种种严厉的限制措施,以限制或收缩其发展。区域产业若符合产业政策,将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违背产业政策,其发展将受到限制,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使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如,政府如果对现时处于劣势但从长远看很有发展潜力、且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产业部门采取扶持政策,则经过一段时期后,该产业就有可能发展为该区域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并且还可能成为区域新的主导专业化部门,从而改变区域产业结构。

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产品推出后,经过一段时间,区域内和国内市场就可能达到饱和。饱和后,这种产品可能出口到区外或国外,开拓外部市场。随着外部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产品的出口,出现了资本和技术的出口,这些资本和技术与当地廉价劳动力及其他资源相结合,在输入地区发展了这种产品,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外区这种产品由于成本低,又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区域或本国内市场,使得原来开发这种产品的区域或国家不得不放弃这种生产,而转向其他优势产品的生产。这时该区域原主导专业化部门或其产品在市场处于优势的寿命结束,新的主导专业化部门就有可能产生,产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由于技术的发展可能使现在看来很有优势的、技术先进的部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被淘汰,从而改变区域原来产业结构,形成以新技术成果武装的新的优势部门为主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存在的。如化纤产品代替棉毛产品,石油化工代替煤化工,使许多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区域发展中的资源,有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数量有限的资源,有些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从长远看其数量是无限的资源。有限资源的枯竭将可能使以这些资源为原料或燃料的生产部门衰退;无限的资源虽然从长远看是无限的,但从一定的时间(如一年)内看其供应也是有限的,所以,以它为原材料的生产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也是有限制的,而且它也有可能因使用不当而产生供应上的困难,从而使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四、对未来中国支柱产业变化的趋势的预测

依据国家的发展目标,21世纪中国的支柱产业变化趋势是:

(1)2001—2010年,中国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发展基础产业——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

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重工业化,是从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转化。这一时期,中国的支柱产业应是: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建筑业和汽车工业。选择这些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同时也符合支柱产业的选择基准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

(2)2011—2030年,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高加工度化。这一时期,中国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和生物医药业。

(3)2031—2050年,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高附加值化、全面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中国将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这一时期中国的支柱产业应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医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及空间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