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定位可以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社会健康的精神环境
在城市定位过程中,城市政府官员、城市研究专家、普通市民共同参与,共同为城市的发展和定位献计献策。在定位形成后,每个人又是城市形象定位的宣传者和代言人,每个人都承担着营销城市的职能,在这个营销过程中,可以培育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一致的市民精神,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因此,通过城市品牌定位,可使市民养成热爱城市、保护环境、爱护公物、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友爱待人的良好习惯,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湖南长沙的城市精神定位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以“经世致用”和“伦理践履”作为城市理念,长沙的精神定位和城市理念表现出深厚的湖湘文化积淀,即重视教育、倡导礼仪、重视学以致用、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较好地调节社会矛盾,增强城市社会凝聚力,形成一种直面人生、直指人心的城市精神。同时还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精神氛围。
【注释】
(1)[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著;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柯金良等译.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2
(4)康少邦,张宁编译.城市社会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68
(5)Defining Sustainable Urban Form:Introduction[A].Achieving Sustainable Urban Form[C].London and New York:E&FN Spon,2000:7
(6)Onishi T.A capacity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study[J].Regional studies,1994
(7)Haughton G.et al.Sustainable cities.London: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1996
(8)张鸿雁.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论.城市问题,2006(8)
(9)张鸿雁.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资源依赖型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社会学视角的理想类型建设.社会科学,2007(11)
(10)[英]理查德·罗杰斯等著;仲德崑译.小小地球上的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67
(11)黄景清.城市营销100.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243 244
(12)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81 382
(13)[美]罗斯托编;贺力平等译.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9
(14)江小涓.世纪之交的工业结构升级.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20
(15)[法]弗朗索瓦·佩鲁.增长极概念.经济学译丛,1988(9)
(16)[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朱志焱等译.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2004:109
(17)Porter M.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78 89
(18)[美]保罗·A.萨缪尔森著.经济学(英文版).1989:41
(19)[美]欧文拉兹洛编;戴倪等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33
(20)温朝霞.城市文化: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共杭州市党校学报,2004(4)
(21)[美]摩尔根著;杨东莼等译.古代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3
(22)引自:郭晓君等著.城市文化竞争力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151
(23)郭晓君等著.城市文化竞争力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1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