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象释义
相比较感知而言,由于哲学家、心理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都在各自领域研究或使用意象这一概念,因此对意象的释义要复杂得多,而且意象之词的出处同自于中国古代和西方美学,更易混淆对意象一词的理解。意象本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概念,由于中国古代文论所使用的概念大多具有宽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意象的含义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意象的具体含义至少有四个方面[34]:第一,意象是意中之象,可理解为人心营构之象,即是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有机统一。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成竹在胸,客观的竹在画家心中意化为审美的竹,形成了意象。例如上海的城市形象,在许多中国人的心里便意化为外滩灯光璀璨的高楼大厦。第二,意象指艺术形象,特别是在明清的文艺理论中,普遍被采用来评论诗歌、绘画和书法创作,即将作品是否具有意象、意象是否生动作为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第三,还有以意象指自然景物的形象的。如唐岱在《绘事发微·游览》中所说的:“逸品者,亦须多游。寓目最多,用笔反少。取其幽僻境界,意象浓粹者,间一寓于画。”最后,还有以意象指人物的风度神态的,例如“意象甚潇洒”云。
意象也是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康德就曾对审美意象作过较详细的分析。在20世纪初,以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为首的意象派的鼓吹,影响所及,使意象一词成了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最含糊的术语。庞德认为“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一刹那间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意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只是一个思想,它是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35]庞德描绘的意象图景,既赋予意象超脱现实的情感遐想,同时也对意象包含的思想境界给予充分肯定,也为美学意义的意象确立了模糊和抽象的定位。与中国古代关于意象有多种含义一样,西方美学关于意象的理解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释,美国学者阿伯拉姆把西方关于意象一词特别常见的用法归纳为三种:指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一切感觉特体和品质;从较小的范围来说,意象只用于指对视觉物体和景象的描写,尤其是当这描写比较生动、细致时;意象最常见的用法是指比喻语言,尤其是暗喻和明喻的媒介物。
20世纪30年代,Image一词翻译到我国,当时译名不统一,有形象、影像、意象等不同译法,至今这些不同的译法也都还存在。[36]但是关于Imagery的英文释义非常明确,a mental picture of something not actually present,即一种心理图画,是大脑对于不在眼前事物的形象的反映。心理学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文论和西方美学对于意象的阐释,心理学认为意象是一种潜意识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念想象。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释义最早提出意象具有象征意义,他使用集中技术,具体方法为医生把手放在患者前额,指示语是:“当我的手压着你的前额,你会看到一些东西,把你看到的图画或想法告诉我,不论是什么。”患者可以描绘出大量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可以了解其心理冲突。在现代精神分析中也更多地使用意象疗法,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以揭示患者的潜意识情结,因为与语言比较,意象较容易逃过意识或超我的审查,从而让潜意识表达自己。这种象征原理与梦境的象征如出一辙,它们都是潜意识在用一种意识不懂的隐讳的方式表达自己。弗洛姆也认为意象是一种象征式语言,是用外在的事物形象来表达我们内心的体验,他认为文字虽然是最常用的与最为人熟知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图像也是一种惯用的符号象征。荣格认为潜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往往是意象性的,而非概念性的。原型更接近于意象的表达,意象有自己的生命,所包含的事物是根据它自己的逻辑发展的。荣格创立的主动想象技术就是让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表达潜意识的意象。[37]
心理学视角下的意象,虽然与美学或哲学意义上的意象释义有差异,但归总而言,意象是意念或意境的想象,或主动通过文字、画面表达心中的意象,或被动受环境、语言等的刺激而产生的联想,与感知相比有更超脱的意味。感知由对事物存在的直接体验到间接反映,其间融入了个体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也即感知是经大脑加工的主观事物。而意象的产生不仅可以忽略客观事物的存在,甚至加入了个体的心理及性格因素,是超脱现实的主观设想。显然关于城市的感知与意象,既源于城市,是城市形象在个体大脑中加工成像的汇聚;又超越城市,由城市或城市印象在个体心中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