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构主体视觉,获取差异认同
城市释放的视觉信息从建构之初就在公众的被动感知与主动感知中摇摆不定。一方面,城市设计者努力在色彩、光电、图形的设计上迎合市民,希望市民在感知城市视觉的刹那就被抓住眼球;另一方面,市民带着不同的背景,怀着不同的心境,不经意之间就主动“有所看,有所不看”,导致同一城市视觉系统下的差异感知。
差异感知的客观存在并不意外,难能可贵的是在差异感知之下的差异化认同,这与城市匠心独运的主体视觉策划息息相关。主体视觉策划有别于一般视觉策划,它表达一个城市主体的视觉理念,也即在色与形、光与影等视觉结构中寻找一些城市的代表性视觉元素,以便在公众面前确立城市的主体视觉印象。当然,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鲜明的主体视觉策划,而且在城市究竟应该有多元的视觉冲击、还是需要形成主体城市视觉方面也存在争议。不过随着城市化在全球的普及,城市差异化的特征越显得重要,而主体视觉恰是城市感知的“第一眼”,它的设计充分体现城市的差异化个性。
主体视觉首先与城市定位紧密相连,如果城市定位于现代化的大都市,其主体视觉必然与高科技、抽象、多元、光怪陆离等现代视觉元素相结合,就像纽约、东京、香港的夜色;如果城市定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主体视觉离不开宁静、恢宏、沧桑、厚重等历史视觉元素,就像京都、南京、彼得堡的灰色砖墙。其次,主体视觉须以组合式城市结构形成共鸣,这样的组合可以表现在同一区位的大面积相似视觉的共同冲击,也可表现在不同区域的节奏韵律相同的视觉呼应,就像苏州的老窗,原本是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被巧妙运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包括城市立交的隔离屏风。在苏州的任何街区都可轻易看见各种老窗,除最著名的花漏窗外,还有长窗、半窗半墙、地坪窗、横风窗、和合窗、砖框花窗等,结构上也一应俱全,全木结构、砖墙结构、玻璃结构、明瓦结构等,每一扇老窗映衬着一幅幅立体的风景画,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其实老窗单纯运用在建筑上夏不降温,冬不保暖,但在城市设计者精心地策划下被合理布局在园林之都的苏州城,这些花样繁多的老窗所形成的组合视觉冲击向公众传达的美感和诗意,即使面对不同的群体,仍能获取高度的差异认同。再者,主体视觉的策划还应彰显人文意蕴。如果仅依靠高科技手段不断升级视觉感知,仍不能构成差异化认同,深藏在主体视觉背后的人文关怀才越显珍贵。例如国内一些中小城市没有一味追求大都市高贵华丽的视觉冲击,而是独辟蹊径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打造主体视觉。例如陶都宜兴,从街道、路灯、建筑外墙、到公用垃圾箱等随处可见的陶瓷街景,向路人传达着宜兴蓄积百年的陶瓷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