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 东部小城镇主导产业规划方案
1)主导产业结构方案
(1)突出现代机车制造业
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合力打造中国机车制造城。戚墅堰是我国现代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祥地之一,基础好、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戚机厂作为核心企业联系广、科技力量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完全具备打造成为国家级机车制造业基地的条件。应联合遥观镇企业,将其全力建设成国家级的机车制造业城(组团)。当务之急是一方面打破企业的所有制分割、块块分割,充分发挥戚机厂的综合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激活发展机制,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不同政区之间的横向合作;另一方面由政府提供优质服务,配套进行相关设施建设,为打造制造业城提供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2)推进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集中布局,建设特色专业镇
应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整合,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实行专业化协作,推进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产业整合与产业集群发展要与建设特色专业镇相结合,划分产业片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对现有的工业园区进行综合整治,着力推动相似产业和处于同一产业链企业的聚合,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节约和集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合理利用区位优势,推动企业沿河(京杭大运河)、沿路(高速公路、铁路、国道)集中布局。
2)产业空间组织方案
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两轴”的产业空间格局(图7.5)。
图7.5 常州市东部小城镇主导产业布局方案
资料来源:“常州城市东西两翼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
一主城:为戚墅堰—遥观组团,为常州市东侧的副中心城区,规划人口约40万人,用地约为35~40 km2,其主要功能是为本区域提供各种生产和生活服务。在戚墅堰经济开发区的东方大道规划集商业、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在产业选择上可以依托原有优势,重点发展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
四副:为横山桥—芙蓉片区、横林片区、洛阳片区以及郑陆—焦溪片区。横山桥—芙蓉片区包括横山桥与芙蓉2个距离较近的镇,设想为一个组合片区,规划人口为20万人,用地范围约为20~25 km2,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加工制造业,目的是形成常州先进制造业的主要承载空间。在横山桥沪宁高速和沿江高速交叉口附近规划物流中心。横林片区规划人口为10万人,用地范围约为15~20 km2,充分发挥现有产业特色,大力发展板材加工和现代办公家具与物品制造业。洛阳片区规划人口为10万人,用地范围为15~20 km2,在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家电、电机制造等产业,建设电子产业发展基地。郑陆—焦溪片区内河网密集,湖泊较多,加之焦溪、郑陆拥有常州难得的古镇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可以此为依托规划建设一个面积为10~20 km2左右的大型城市湿地公园,配合发展古镇生态旅游。
两轴:一为沿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的东西向“运河增长轴”,包括戚墅堰、遥观、横林等镇在内;二为沿“联三”高速附近的高速公路增长轴,包括戚墅堰、潞城、横山桥、芙蓉等镇。
(1)运河发展轴:在空间形态上看,横林和遥观两镇已非常接近,在经济上也是常州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地区。2004年横林镇人口为71 750人,人口密度为1 537人/km2,是常州市人口规模最大的镇之一;横林镇生产总值达到20.53亿元,位于常州市前列;横林镇三项产业结构为2∶68∶30,第二产业比重较为突出,而遥观镇第二产业比重更达76%。这说明本条轴线区域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本轴线区域紧邻无锡,具有良好区位,是接受上海辐射的门户。在空间发展引导上,本轴线区可以沿运河和沪宁铁路呈分散组团式发展。在产业发展的方向上,戚墅堰区和遥观镇以机车车辆、轨道交通制造为主导产业,可以构建机械、交通设备产业集群;横林镇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的产业特色,进一步强化板材加工和现代办公家具与物品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但要高度重视改善本区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生态质量。
(2)高速公路发展轴:包括戚墅堰、横山桥、芙蓉等镇。这一带经济发展的基础也较好,横山桥镇2004年人口达43 087人,地区生产总值达19.86亿元,产业结构比重为1∶64∶35,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本区域交通优势非常明显,2条重要的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和沿江高速在此交汇,远期规划还有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在空间发展的取向上可以近期沿高速公路呈分散组团式发展,远期可以与芙蓉等地连为一体发展。在产业定位上,本区域可以成为常州建设先进制造业城市的主要承载区域,发展以江南集团、兰陵集团为龙头的冶金、机械、精细化工业和加工制造业。横山桥镇可以利用沪宁高速、沿江高速交叉点的优越交通位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