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对策

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对策

时间:2023-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4 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对策随着小城镇发展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小城镇长期以来自发发展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城镇规模偏小、数量偏多,产业同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不良后果,使得小城镇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和集聚不高,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建设投资不足、质量不高。
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对策_小城镇发展研究

1.2.4 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对策

随着小城镇发展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小城镇长期以来自发发展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城镇规模偏小、数量偏多,产业同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不良后果,使得小城镇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和集聚不高,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建设投资不足、质量不高。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应从追求小城镇的发展数量转变到提升小城镇的发展质量上来(沈建芬,2003)。

小城镇发展面临着如何进一步集聚,如何解决发展中的协调等问题和矛盾。一些学者(马晓冬、王志强、徐建刚,2004)利用GIS等地理信息分析方式,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对特定区域小城镇的规模结构、空间分布以及小城镇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等特征作创新性研究,为实施分区指导,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现状依据。有的学者(李再生等,1999)提出了加紧制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规划和城镇群规划,选择小城镇的规模与特色,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小城镇空间关系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还有一些学者(朱通华、宋林飞,2000)认为应该积极发挥“名镇效应”,加快小城镇发展速度,同时要突破原有的路径依赖,积极推行制度创新,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建立进镇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改变“二元结构”。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有的学者(周华明,1996)指出,由于政府推动型的经济在企业所有制结构上以区域型集体所有制为主,强调“乡办乡有,村办村有”,长期以来形成了发展路径的锁定,在进一步发展中已呈现出了弊端。小城镇建设虽然加速了城镇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大中城市的成长,满天星似的小城镇建设使城镇分布过密,阻碍了城市(城镇)质量的提高,城镇平均规模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规模。如苏南地区小城镇的结构调整了多年,都难见起色,就是因为在现有的小城镇格局下经济结构无法高级化(张静潇,2004)。为此,要对小城镇的定位作出重新认识,使之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作为区别于乡村的城市进行建设,同时应突破“计划式”的城镇发展思路,在体制层面上进行彻底变革,出台系统的引导小城镇发展的政策体系(罗小龙、张京祥等,2000)。还有些学者(王兴平,2002)提出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应依托原有镇区,集聚人口、发挥现代都市功能,配置都市化的基础设施,强化城镇的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建设优美的都市化环境,实现小城镇由镇到“农村都市”的飞跃。

对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由于大中城市对小城镇带动作用不强,小城镇发展缺乏自上而下的拉动力;从小城镇发展自身而言,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城镇间缺乏职能分工,联系少,互动差,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乡村工业发展乏力,又使小城镇缺乏各种自下而上的推动力。多数学者指出:发展小城镇应积极构建耦合力,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政策引导;发展乡村工业,形成集聚优势;建设市场,搞活商贸;发展地方交通,优化城镇环境;加快乡镇撤并,发挥区划效应。

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研究区域过于集中

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对急需加快发展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研究相对不足。特别是对小城镇个体层面研究较多,而对群体层面研究不足。

2)研究视角需要创新

多数研究仍然是从传统的社会学、经济学角度进行,未能掌握客观动态的小城镇发展状况。对于处在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发展新阶段的小城镇缺乏更新的研究理论视角。研究方法更多的是采用“归纳法”以及“指令性”,缺乏实证研究和剖析性。

3)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

较多的学者探讨小城镇的“宏观层次”,往往只是提纲挈领,缺乏分析具体问题的所向性;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研究还未十分系统的形成区域“特色模式的总结”,成果相对较少。另外,学者们虽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对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解决的主要对策等方面,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仅着眼于个体城镇的发展,未能抓住地方特点,从整个区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造成以上不足的原因是对中国众多的小城镇发展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研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小城镇的理解太笼统,没有从经济地理空间上客观看待小城镇发展,仅仅按照行政建制进行分类,缺乏科学的分析判断依据。因此,对小城镇发展规律、内在机理的认识很肤浅,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深入理解,不是过于乐观,就是太悲观;即使按照规模、地域和动力机制进行分类,也因缺少科学的手段,仅仅形成主观的、表面的认识而已,无法抓住本质,所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很难奏效。

本书认为:对小城镇研究必须立足于地理空间的客观表象,对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现象和新的趋向,小城镇的各种传统、特征,小城镇的各种构成要素等作系统的专题研究,才利于揭示规律、引起重视,切实促进新时期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