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城镇在曲折中缓慢发展

小城镇在曲折中缓慢发展

时间:2023-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严重紊乱,小城镇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又处于单一的经济状态,因此当时国家仍然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建设。
小城镇在曲折中缓慢发展_小城镇发展研究

2.1.5 小城镇在曲折中缓慢发展

建国以后的20多年中,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农村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和限制的政策,与此同时提高了设置市镇的标准,使城市化一直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小城镇发展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恢复调整时期(1949—1960年)。194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为5765万,城市人口比重为10.6%;到1960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19.7%。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交通运输建设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建设,使城镇吸收劳动力水平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扩展。由于国家放宽了设立建制镇的标准,到1953年6月30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建制镇5402个,到了1954年底为5400个。1955年,各地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所规定的设镇标准,对原有的镇进行了清理,撤销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镇,并撤并了镇下面的乡,1955年底使全国建制镇的总数降为4487个,1956年底再次下降到3672个,至1958年底为3621个。1950年代后期,国家提出了“全民办工业、赶英超美”,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高速发展。在1958—1960年的短短3年间,城市人口以10.4%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全国新设城市增加了33个,小城镇也恢复性的发展,1961年底达4429个。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严重紊乱,小城镇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又处于单一的经济状态,因此当时国家仍然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建设。

萎缩不前时期(1961—1965年)。由于“大跃进”盲目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市镇增长过快,造成了工农业和城乡发展比例失调,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大面积歉收,城镇人口膨胀超出了当时农业的承受能力,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口粮短缺,城镇居民粮油副食品供应困难。为此,国家在1960年代初期,被迫采取了压缩城镇人口,减少市镇数量的措施。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城市若干问题的指示》,要求各地对建制镇逐个审查,撤销不符合标准的镇,至1962年底调整为4219个,比上年减少了210个。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提高了设镇标准。按此标准,各地对建制镇作了整顿、压缩。与此同时城市数量也由1961年208座压缩到1965年171座,1965年底,城市人口比重下降到18%。

停滞倒退时期(1966—1978年)。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经济建设的倒退,大量的城镇人口流向农村,一系列违反城市化规律的做法,使得全国城市化水平处于停顿甚至倒退状态。到1978年底,全国城市人口比重为17.9%,仅比1949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由于实施了“人民公社制度”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以抽取农业补贴发展国家工业的战略,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小城镇经常被作为“资本主义的避风港”、“社会主义教育的死角”来对待,集市贸易受到严格限制。镇的数量虽然基本上维持不变,但保留的建制镇,也因种种原因,日趋衰落。至1978年底,全国仅有2173个建制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