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城镇集群化的特征

小城镇集群化的特征

时间:2023-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进行竞争,而在抵御“外敌”方面又采取协作行为,最终促进了生物群落的平衡发展。小城镇集群是以一个或几个中心城镇为核心,这些小城镇成为城镇集群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和扩散源,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组织和主导作用。
小城镇集群化的特征_小城镇发展研究

8.2.2 小城镇集群化的特征

小城镇集群化的内部关系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特征。

1)互惠共生

在生物群落中,互惠共生是指两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之间有直接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在城镇群落中互惠共生的双方尽管分离后能够独立生存,但双方可以在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条件下紧密结合,通过功能互补,使得两者都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系统科学理论中有一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重要协同效应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小城镇集群形成之后,其整体功能将会超过各个小城镇所具备的功能的简单相加(雷中勤,1987)。城镇群内的各组成部分(城镇或组团)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根据各自的发展特点和优势特长,有明确的职能分工。职能分工体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特点,可以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优势叠加、劣势互补、产业协调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以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城镇群体的整体效能。

2)协同竞争

生物群落中,有机体既竞争又协作,促进了相互依赖和协调。如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进行竞争,而在抵御“外敌”方面又采取协作行为,最终促进了生物群落的平衡发展。

正如生物种群一样,竞争在小城镇群落中普遍存在,竞争使得城镇个体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动力以及高度的警觉和灵敏性,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然而在城镇群落的竞争中,不是通常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类似于一个生物生态系统,更多的是协作关系,竞争对手不是敌手,而是伙伴。

3)资源共享

在生物群落中,动物为了个体和群落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领域共占共享食物、信息以及增加种群抵御外敌和自身延续的能力。

由于在地理方位上的邻近,集群内小城镇之间可以共享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有形资源的共享主要是对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以及配套的生产服务等的共享,这为小城镇间降低运输成本,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对无形资源的共享则是小城镇集群保持创新和竞争力的源泉。资源的共享源于城镇与城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联(横向联合)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及用户之间的生产、交易关系(纵向联合),这种关联不仅使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提高了设施建设标准和资源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个体小城镇的竞争力,并且改善了集群整体的竞争力。

4)结网群居

生物群落中,有机体或生物种群以亲缘关系、互惠关系为基础,聚集于某一地理区域,在适当的环境中结网群居。在这些生物群落中存在着有中心集群模式和无中心集群模式。“有中心集群模式”,如上述所说的蜜蜂中有一只蜂王;白蚁中有一只蚁王;灵长类动物中有首领。而“无中心集群模式”现象,如生活在南美的圭亚那蜘蛛,一个群体内一般有几万只蜘蛛,这些蜘蛛群落中并没有所谓的蜘蛛王,所有的蜘蛛都是平等的,但群体的活动却十分协调。大部分鱼类、微生物类也都是没有什么“头领”而存在的(仇保兴,2003)。

小城镇集群是以一个或几个中心城镇为核心,这些小城镇成为城镇集群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和扩散源,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组织和主导作用。这个小城镇“集合体”,或者由于单个地域中心城镇的强力吸引,或者由于实力相当的多个城镇强强联合而形成,由此小城镇集群内部出现相应的功能结构——单个或者多个核心(龚松青等,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