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 实证研究之三:涟水县高沟镇
高沟镇位于苏北地区涟水县域西北部,距县城28 km。东隔公兴河,与灰敦乡为邻,南与岔庙镇接壤,西南隔东张河,与前进镇相望,北与灌南县相接,西与沭阳县毗邻。2003年,全镇总面积为54.62 km2,总人口为66758人。高沟镇始建于明代,清代时非常繁盛,有诗为证:“南北东西作走廊,行人拥挤即寻常。中桥自古繁华处,夜市灯光菜馆忙。”
1)高沟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沟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县域经济中,居于领先地位,成为片区发展的核心。
(1)经济总量处于县域领先地位,但发展有倒退趋势
2000年以来,高沟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县前列(表9-5),2003年GDP为31940万元,是淮安市域小城镇GDP平均水平的两倍。但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近三年来镇域经济发展呈现衰退的趋势,2002年GDP比2001年约减少了22%,虽然2003年略有回升,但仍低于2001年。
表9-5 2001—2003年高沟镇发展相关指标
资料来源:江苏省乡镇社会经济统计卡,2001—2003
(2)进入了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但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
2003年,高沟镇城市化水平为27.1%,比2001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很快。第二产业增加值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40%,步入了工业化发展初期,但是,城市化显然滞后于非农业化的发展,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就业门路。城市化发展的滞后也影响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3年镇域农民人均收入为3460元,比2001年仅增长了10%,低于苏北地区平均水平。
(3)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2003年,高沟镇从业人员为34812人,约占总人口的52%,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12436人,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6%。考虑到目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的状况,劳动力过剩现象将继续加重。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也是造成劳动力过剩的一个重要因素。2003年,镇域从业人口中,各类技术人员仅占3%,全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不足11%。
2)高沟镇的城镇功能定位
高沟镇是苏北地区重要的城镇之一,处于三县(涟水县、灌南县、沭阳县)衔接处,水陆交通方便,是涟水县西部中心镇,也是省域重点中心镇;三大产业结构为“二一三”型,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城镇发展已初具规模。未来,高沟镇应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新兴工业型中心镇,真正带动涟水县西北部县域经济的发展。
3)进一步增强高沟镇的城镇功能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城镇经济水平
高沟镇目前工业主要为酿酒、食品加工、缫丝、建材加工等轻工业。近期内,仍应以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导,依靠本地资源,特别是以酿酒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善产业结构水平
在产业结构上,与苏南、苏中地区小城镇相比,高沟镇的第三产业明显发展不足,影响了城镇人口集聚功能的提高。未来应在商品种类、层次上有所突破,加快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乡镇企业和经济的发展。
(3)突出重点中心镇的作用,带动高沟镇及周边乡镇的发展
高沟镇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人口集聚能力方面明显强于周边的乡镇(表9-6),前进镇、义兴镇发展潜力有限,且两镇区经济流向明显指向高沟镇;岔庙镇与县城涟城镇以及朱码镇相接,城镇发展受到这两个镇的影响较大,但另一方面,岔庙镇也不可能完全摆脱高沟镇的辐射。因此,应在县域范围以高沟镇为中心城镇,组建包括前进镇、岔庙镇、义兴镇集聚在内的城镇组群,构成“单中心集聚型”发展模式(图9-5)。各乡镇依据资源共享和基础设施共建为原则,加快建设便捷的交通网,推进各乡镇在空间上连为一体,同时在用地布局和公共设施上作统一协调。
表9-6 高沟镇与周边乡镇发展水平比较(2003年)
资料来源:江苏省乡镇社会经济统计卡,2003
图9-5 涟水县县域北部片区小城镇功能结构优化图
因为高沟镇具有位于三县交界的特殊性,将来甚至可以突破县域行政区划,把灌南县的六塘乡、沭阳县的沂涛镇纳入城镇组群。高沟镇可以充分利用三县交会的区位优势,构筑周围乡镇物流大市场,建设小商品、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建材批发市场,并配套运输、食宿、停车等设施,形成苏北地区小城镇一级的大型综合市场,把六塘乡、沂涛镇融入城镇集群内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