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时间:2023-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反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村人口的回流以及中小城市的发展。这意味着城市地区呈现复兴的趋势和一个新的城市化时期,从而一个新的城市化循环开始。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_ 中国城市化公共政策研究

1.3.2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来看,城市化发展往往呈现出S型曲线,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M.Northam)提出了城市化过程曲线。诺瑟姆的S型曲线并不是从数学模型或其他理论方法推导得出的,而是观察、分析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出的经验曲线。对S型曲线,人们做了许多理论解释,一般将其划分为初始、加速和趋终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始阶段,30%~70%为加速阶段,70%以上为趋终阶段(或成熟阶段)。初始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缓慢,这一阶段一般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加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基础逐步建立,经济实力明显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进城,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比重可在几十年内达到50%~70%。趋终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并逐步取代第二产业的地位,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到达这一阶段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城市人口比重甚至有可能下降,而城市化发展的质量指标日益重要,到最后也将实现“城市和乡村的融合”。

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划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主要观点:①按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将城市化发展划分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30%~70%)和后期阶段(城市水平高于70%);②按城市化的空间形成演变,将其划分为核化阶段、大城市化阶段和地带性城市化阶段;③按城镇体系的时空演化形式,将其划分为市区化阶段、郊区化阶段、带状化阶段和网络化阶段(石忆邵,2003)。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相继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市人口不断向最大城市集中和不断向城市核心地区集中,即所谓“纯城市化”。②20世纪60年代加速的“城郊化”阶段,城郊化指与大城市核心相邻地区人口增长,或者说在城市地区发生的分散化。③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反城市化”阶段,即人口分散化超出了城市的界限。“反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村人口的回流以及中小城市的发展。根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非都市地区人口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在都市地区,小都市的人口增长水平高于中等都市,更高于大都市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的统计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但是,对于“反城市化”是否存在、程度如何以及是否为短期现象等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④20世纪80年代的“再城市化”阶段,即城区重新恢复增长。这意味着城市地区呈现复兴的趋势和一个新的城市化时期,从而一个新的城市化循环开始。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城区由下降转为上升。当然,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数据不足以证明城市发展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

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得益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兴起,全世界的城市化速度愈益加快了,由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开始唱主角。197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1950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1990年又比1970年增长10个百分点。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拉丁美洲,1980年城市化率已达65%(邹农俭,2002)。全世界城市数量增长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增长最快的也都在发展中国家。一批城市群相继崛起,城市群不但对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地位。目前,世界公认的六大城市群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又称东海道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1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25年将达到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