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趋势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趋势

时间:2023-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学者樊纲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但到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其适用性就要大打折扣,社会与政府所具有的知识优势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越高,也就要求政府的直接领导与干预的作用越小,而由市场选择的领域越大。在市场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政府作用于城市化的范围和手段是不一样的。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趋势_ 中国城市化公共政策研究

5.3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趋势

传统理论认为,政府干预市场的基本依据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每一种现象都被看做是政府干预市场活动的理由。西方国家新经济理论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体制不仅不能消除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反而会限制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新经济理论认为国家只是一种人类的组织机构,国家行动的本身会受到一些规则和结构的影响,因而国家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必须抛弃国家和政府会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观念,摆脱政府一心为公的神话。虽然市场失灵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非帕累托效率,但由于政府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政府在某些地方不仅不能弥补市场的缺陷,甚至会使资源的配置更无效率,最终使实现的社会福利水平更低,因此,公众应该对国家及其干预政策的效果有一个更为客观而公正的看法(王红玲,2003)。

中国学者樊纲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联系东亚发展模式来看,一切关于东亚国家“集体行为”或政府作用的争论,不管是“发展推动论”还是“市场增进论”,都是假定政府可以在体制转型、发展战略上集中各种知识和信息,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利用政府的特殊权力加以贯彻,以使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一些。政府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集体行为或政府干预的效果是好是坏,最终都得在这一特殊因素的基础上加以论证。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是否应该或者能够比一般意义上的政府,或者说比已经发展到前沿的发达国家政府,在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多发挥一块”作用,说到底要用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拥有“多一块”信息或知识来加以论证。当我们还没有达到改革经济体系发展的前沿时,我们的后发优势就在于可以“免费利用”那些已经成为“国际公共信息”的别人通过失败与危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与知识,使我们的发展过程相对于别人已经经历的过程而言,成本更低一些。但到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其适用性就要大打折扣,社会与政府所具有的知识优势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越高,也就要求政府的直接领导与干预的作用越小,而由市场选择的领域越大。在市场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政府作用于城市化的范围和手段是不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